【社论】7毛钱买个爱心人士,扶贫不能形式主义

2018-04-23 19:1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办的APP“社会扶贫”开放注册“爱心人士”以后,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下任务下指标,把注册爱心人士作为考核的硬杠杠,淘宝上甚至出现了代注册“爱心人士”的生意,7毛钱就可以注册一个“爱心人士”。

花钱在淘宝上注册“爱心人士”,固然反映了现实的一种荒诞。不过,网购平台向来是“有需求就有供给”,与其纠结于代注册服务本身,不如追问是谁催生了这个隐秘而灰暗的市场。

引导全社会奉献爱心,对爱心人士予以精神激励,是公共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网络平台的APP,凝聚并放大全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推动扶贫攻坚的进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号召。

爱心是一种内化于心的精神境界。个别地方党政部门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将爱心指标化、考核化的趋势,念歪了奉献爱心的经,是一种扭曲的政绩观。

因为爱心无法具体衡量,一些地方就把“爱心人士”的注册量当成考核标准。压力层层传导,到了执行考核的基层单位,无奈走旁门左道。因此,“7毛钱注册爱心人士”,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核的导向出了问题。

考核是政府落实工作的重要方法,然而,过度依赖于外在的考核,就有可能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严格意义上说,“爱心人士”的注册量不应该成为机关工作的硬性任务,在实践中,也不可能赶鸭子上架,让每个人按同一种方式奉献爱心。

形式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忽略地方实际情况,一刀切地提出要求。以“爱心人士”来说,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好,社会上有能力奉献爱心的人就多一些;有的地方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又怎么能打肿脸充胖子?

一个践行现代化治理思维的政府,理应分清楚自己的权责所系。打赢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但是必须“扶真贫,真扶贫”,不能搞花样子,不能报花账,不能搞数字冒进,自欺欺人。

追求“爱心”的数字好看,表面上看,是对扶贫攻坚献爱心的认识出了问题;本质上看,还是政府工作的价值观跑偏了。一些官员长期以来养成的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思维,由此造成扭曲的政绩观,才是这一事件最值得检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