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重理论轻实践,首届大学生公共卫生技能大赛在南京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18-04-24 16:42
来源:澎湃新闻

开幕式现场
一位身着白大褂老师匆匆走过,冲着另一位观摩老师说,“又一个(试验器皿)被打碎了”。

这是4月21日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赛场上的一幕。医学生们的手忙脚乱也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发传染病时有出现,加上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依然在快速上升,“这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还要懂得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情况,与临床紧密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建明教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但很多时候,医学生对此并不熟练。

预防医学生地临床知识和技能缺乏训练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执业医师法》出台,预防医学毕业生不再允许报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导致一些高校对预防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而这些临床技能恰恰是日后公共卫生工作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遇突发事件冲到第一线,我们必须要知道如何鉴别诊断,这是一种常见传染病还是新发病?病人危急时,怎么急救?采样检测如何要做好自身防护?”王建明说。

如何让同行及学生对实践能力高度重视呢,没有什么比举办一场大赛来的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推动解决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同时促进临床和预防的有机结合。”大赛主办方——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赛总裁判长李立明表示。

这份“初心”从赛事设置便可看出。大赛主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预防与临床融合”,承办方有南京医科大学及江苏省疾控中心,邀请实践一线的疾控中心专家前来观摩指导,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1所设有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组队参赛。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本次大赛题库组专家倪春辉老师介绍,初赛四个赛题涉及四个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场景:公共场所的现场急救、医院病房里的病人采样、水污染的现场采样和工厂车间的消毒,不仅考察学生的操作应变能力,同时也反映团队协作。

“赛后好多高校领导都表示,这次大赛反映了医科院校对公共卫生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有不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王建明说,医科院校将会考虑要求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需要经历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考核,把实践教学列为必修课等。

“我们是希望以此引起教学改革,重视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带动全社会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和‘大健康’的关心。”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该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前列。

何为预防医学?

作为一个舶来词,“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一词进入中国已经100多年。可是,王建明教授坦言,比起它的重要性,大众对它太陌生,即使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是南京医科大学的“王牌专业”,但调剂生源仍占据相当比例。

咽拭子取样
与临床医学不同,公共卫生强调预防。“这是一个很有魅力、也很有价值的学科,全名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兼具群体与个人特征。就个人而言,临床关注的是疾病,治病,而预防医学关注的是健康,是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范围更广,而公共卫生则意味着我们对人群抱有强烈的责任感。”王建明说。

王建明介绍,预防医学有个“三级预防”的概念,第一级预防是在疾病未发之前,找出各种危险因素,再去采取预防措施,比如优生优育教育,遗传咨询等健康教育,对儿童实行计划免疫的防疫措施等;二级预防是指即使没有防住(患病),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第三级预防是当发现已晚,如何让这些晚期的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积极康复。

临床医生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会首先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此时公卫人就要及时到现场调查分析,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然后划定疫区、采样检测以及快速的分离病原体,然后做好环境卫生的消毒、病人的隔离以及周围易感人群的保护等。”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