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站点药少、三级医院加床率高,看上海崇明医联体如何破题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2018-04-19 09:26

要解决百姓看病难,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小毛小病不去挤三级医院是关键问题之一。可人们担心小医院的质量,怎么办?医疗联合体的探索在上海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最近,小研正在关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12个委办局的大调研,记录下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今天我们跟随市卫计委,关注崇明医联体如何在探索中破题。

有人问:我不在崇明岛,这事跟我没关系吧?小研了解到,各区都在不断推进、完善医联体尝试,而上海的尝试,对全国都是宝贵的经验探索。早在2011年,1.0版“新华-崇明医联体”,在全国首创区域医联体模式。

今年1月,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的升级版启动试点改革。这意味着,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2.0版紧密型医联体。2.0版紧密型医联体将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等,解决岛内70万名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在试点推进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小研了解到,市卫计委进行了多次走访调研,一起跟着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倾听群众声音。此行调研的医疗站点可谓“从小到大”,我们先到最“迷你”的看看。

第一站:崇明城桥镇金珠卫生室

发现的问题:药品种少,遇到长假跑市区配药……

站点全科医生最苦恼的问题是药的品种少,还有延伸处方让居民可以在家门口社区医院配到二三级医院的用药,但是崇明地理位置特殊,遇到七天长假,快递停了,当地居民拿不到药,意见很大,甚至只能舟车劳顿到市区医院配药。

邬惊雷回应,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定的自选药品数量,也就是医保目录内的非基本药物。针对城桥社区的这个问题,一个是要增加量,另外一个药物的结构要调整,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另外一个延伸处方遇到长假断档的问题,本市长宁区延伸处方采取药房就近取药的方式,崇明可以进行借鉴,有了药房的储备,再遇到长假,不会捉襟见肘。

相比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服务就更多了。

调研第二站:城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现问题:糖尿病筛查,通知了500个人,只来了七八十个……

让中心主任朱新忠压力山大的是老年人的糖尿病检测、心血管筛查等服务,这些服务初衷是好的,但百姓的接受度不高。“像是糖尿病筛查,在做的同时难免有重复,有的老年人一年中要抽几次血,有点抵触情绪,城区居民都是有大医保的,厂里单位都是给他体检做掉的。社区动员了以后很难做,常常是通知了500个人,只来了七八十个。”

邬惊雷当场建议,建议基层卫生处、信息处等相关负责人,开展多部门协作,利用大数据破解这个难题,让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这些老人企业里面都有体检。把这些信息打通归并,比如说他今年心电图没做过,就补个心电图。不是每次都要全套来,从兄弟省市的经验来看,信息系统的抓取,以及他所有信息的汇总。”

最后,来到新华崇明医联体的核心医院。

第三站: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发现问题:医联体内病人,从社区转上来很快,可转下去就有了阻力……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费哲直接抛出了问题:医联体内病人从社区转上来很快,可转下去就有了阻力。以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为例,加床率都达到了200%,病房走廊里都是加床,外面病人排队等着入住,而一些轻症的患者转不下去,目前既有的医保额度是最大的障碍。

在下面的社区卫生中心,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医保额度,如果我们下沉下去以后,他的额度就不够用了,也是目前我们推进分级诊疗的主要障碍,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的指标,比方说输液率6%,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人推诿、往上面送,本来想做到分级诊疗,现在倒过来,导致一些需要输液的小病,倒向我们,这是个瓶颈。

邬惊雷表示,要打通医联体内上下转诊的顺畅通道,现行的每家医院单独的医保额度考核机制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下一步将与医保部门协作,在新华崇明医联体内进行制度创新,在这个紧密型医联体内运作成熟后,其相关经验有望向全市推广。

从1.0版“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联体晋级为2.0版“以健康为中心”,而健康管理是一个漫长、浩大的工程,医联体的总体管理能力将进一步受到考验。试行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关乎千千万万家庭,市民还会提出什么问题,市卫计委又将如何回应?

今天(4月19日)上午9点到10点,邬惊雷将走进《2018民生访谈》的直播间,欢迎锁定FM93.4收听。

(原标题为《 社区站点药少、三级医院加床率200%……“上海牌”医联体探索破解之道》)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