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连遭遇美澳等三起“双反”,或是美钢铝关税“后遗症”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8-04-18 21:23
来源:澎湃新闻

4月16日至今,中国钢铁、铝及相关钢铁制品接连遭遇中国台湾、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这或许是美国“232调查”后实施全球性钢铝关税的“后遗症”。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232调查’引发全球性钢铝关税之后,有一些国家为了关税豁免,可能会和美国达成共同抵制中国钢铁出口,目前看来有这一趋势。”

4月16日,台湾地区调查机关发布公告,决定对自中国大陆进口的特定碳钢冷轧钢品,不锈钢热轧钢品,镀锌、锌合金扁轧钢品、碳钢钢板、不锈钢冷轧钢品等五类钢铁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同时,对特定碳钢冷轧钢品,不锈钢热轧钢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随后,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对产自中国的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即“双反”调查)。该项调查源于3月27日,美国AccurideCorporation公司和Maxion WheelsAkron LLC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据美方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涉案产品约4.2亿美元。据估计,上述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2.1%至231.7%,并涉及56项补贴计划。当天,美国商务部还初裁从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存在补贴行为。

继中国台湾和美国之后,4月18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铁道轮毂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同时对原产于法国的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该调查的申请方是澳大利亚Commonwealth Steel Company Pty Ltd,涉案产品为锻钢和轧钢制成的、高硬度的、直径966mm-970mm的铁道轮毂。据澳方统计,2017年中国对澳出口涉案产品77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国台湾、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密集“双反”之外,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等国也均在3月份对中国相关钢铁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此外,部分国家还发起了保障措施调查。所谓的保障措施调查,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依据《1994年GATT》所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为贸易防御工具之一。一般来说,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国家在担忧突发情况引发的“出口转移”导致本国“进口增多”。

中国商务部信息显示,3月19日,哥斯达黎加经济、工业和外贸部发布公告,决定应安塞洛米塔尔哥斯达黎加公司申请,启动对普碳和合金钢棒的保障措施调查;3月26日,哥伦比亚对进口波纹镀锌板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另外,3月26日,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欧委会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钢铁保障措施调查涉及世界各地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但启动该调查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会采取具体措施。若调查证明有采取行动的必要,欧盟可能加征进口关税或实施配额,以保障欧盟钢铁生产商免遭“过度进口”影响。

对欧盟此举,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在同日回应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剧美国措施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混乱和恐慌局面,对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性冲击,中方希望欧盟审慎采取保障措施。

王国清解释,“保障措施不同于‘双反’调查,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国家,而是对某一产品的所有进口国家都会发起调查,但它最后会评估哪些国家对本国损害最大,保障措施最后导致的加征关税就会较高。”

本轮全球钢铝贸易混乱和恐慌始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钢铝全球性关税。当地时间3月1日,美特朗普无视反对阵营意见,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将对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全球性关税。一周后,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随后的3月23日,关税措施正式生效。

同时,特朗普手持关税大棒和多国“谈判”,最终,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和巴西率先获得暂时关税豁免。其中,韩国用汽车市场换回了永久性豁免。而暂时豁免钢铝关税将于5月1日结束。

3月份至今密集对中国钢铁发起“双反”调查以及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国家,基本都在美国关税豁免名单中。

不过,对于美澳等接连对中国钢铝发起攻势,王国清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中国钢铁主要用于本国消费,出口比例实际上很小。”2017年,中国出口钢材7543万吨,同比下降30.5%。而当年中国粗钢产量8.32亿吨,也就是说出口钢材占钢材总量的不到10%。

以美国为例,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118万吨,较2006年下降了78.15%,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57%。在中国钢材出口排名国家中,美国由2006年的第2位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近三年数据显示,东南亚、韩国、中东三个区域是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这三个区域钢材出口数量已占到中国钢材出口 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