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奥斯卡︱国博学者评点2017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霍宏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2018-04-12 14:3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于4月10日在京揭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特邀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霍宏伟对最终入围的十个项目进行介绍和点评,以飨读者。

1.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遥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山地区吉木乃县的一处洞穴中。遗址由三处洞穴构成,左下洞穴与山顶天窗相通,所以称为“通天洞”。

该遗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首次发现了这一地区早期考古学文化的连续地层剖面,包括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期铁器等几个时段,从而确立了阿勒泰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遗址中还出土了最早的小麦,这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发现。

2.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北的山前平原地带。考古发现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特别是揭露出夯土城墙、壕沟等诸多遗迹,表明该遗址是目前所见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也是鲁北古济水流域的中心都邑聚落。

3.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村附近泾河北岸的台地上。这是一处大型史前公共墓地,已发现墓葬343座,推测总面积为9万平方米,墓葬数千座,是首次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清理出的偏洞室墓,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同类遗存。

4.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

该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的彭阳县,六盘山东麓。目前已知遗址面积约62万多平方米,包括遗址区、墓葬区及铸铜作坊区等。发掘者推测,这是一处西周时期封国的都邑遗址。

这个遗址考古发现的最大亮点是,在灰坑及墓葬中出土卜骨、卜甲,共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两块,刻有50余字。甲骨文在宁夏发现,令学术界欣喜不已。

5.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及其周围区域。郑韩故城北城门址,是考古学者首次对该城门址进行发掘。春秋时期北城门结构独特,为陆门与水门各一,还揭露出战国时期以瓮城为中心的军事防御体系。郑公大墓陪葬48辆车以上,马124匹以上,出土车辆与马匹数量之多,在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

6.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俗话说:“爹是英雄儿好汉。”对于汉高祖刘邦和他爹来说,则是“儿是英雄爹好汉”。刘邦一统天下,定都长安,登上皇帝宝座,他爹则成了太上皇,住进了栎阳城。

文献有载,在西汉之前,栎阳城还是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楚之际塞王司马欣时期的都城。

该城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复探了一号古城,确定了二号、三号古城。三号古城中的四号建筑发现浴室、壁炉遗迹,在五号建筑清理出浴室及与其地漏相连的管道、渗井等排水设施,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最完备的王室最高等级的洗浴设施。

7.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长期以来,位于陕西的西汉帝陵分布及其内涵较为明确,而地处河南境内的东汉帝陵基本情况不明。经过近10余年来的考古勘查与发掘,对东汉帝陵的分布、陵园布局、出土遗物等问题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今洛阳市范围内分布有东汉帝陵11座,包括邙山与洛南两个陵区。这一考古项目的实施,为进一步探讨东汉陵寝制度的确立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8.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以前,只是知道洛阳北邙山顶有个上清宫。没想到,江西发掘出一处大上清宫遗址。

这一遗址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东侧。揭露面积约5千平方米,发现宋元至明清时期遗存29处。其中,建筑基址18座,洞穴遗址2处,墓葬7座,窑址2座。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宋至清代的地层叠压连续不断,反映出大上清宫自宋代迁址于此,历经元、明、清三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该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时代蝉联、地层清晰、遗迹丰富、具有皇家宫观性质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道教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

9. 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丘陵南坡上。经过四个年度的连续发掘,遗址揭开充满神秘色彩的面纱,渐渐露出真容。特别是出土玉册上的文字,证实了此地为金代皇家营建的长白山神庙基址,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发掘出的国家山祭遗存。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让大家怦然心动的,不仅仅是这些残垣断壁、精美遗物,更是想像着自己站在宝马城遗址之上,极目远眺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长白山。人文遗迹与自然胜景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万千。

10.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江口沉银”,是一个流传久远的神秘传说。我更是想象着自己站在江口镇的岸边,面对滚滚江水,凝视良久。那个扑朔迷离的传说,就藏在那片辽阔的水域之下。我鼓动过国博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同事,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潜水技术去探索那片未知的水域,一切未果。

我对“西王赏功”金银钱情有独钟,收集过大量资料,撰写过一篇论文。以前看到的都是传世品,苦于没有科学资料的学术支撑,这一次终于见到了考古发掘品资料,甚感欣慰。

这次通过“旱地作业”的方式进行清理,发现各类文物3万余件,包括带有文字的张献忠大西国金封册、“西王赏功”金银钱及残钱范、“大顺通宝”铜钱、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等遗物,从而确证江口沉银遗址为明末清初张献忠沉银之地,将有关张献忠的种种传说,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作者感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我第四次坐在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媒体席上的时候,感慨颇多。去年会上,还曾在评委席上见到的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却驾鹤西归,令人唏嘘不已。

虽然我告别田野发掘第一线已有十余年之久,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每个年度的重要考古发现。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尽量吸纳考古新材料,有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

据我所知,每一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都是25项,而今年进入终评会的却是26项,可见评选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你我的想象。

我只是想用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普通话”,用接地气儿的语言,来解说这场考古盛宴;我只是一个坐在高高看台上的看客,从一个尽可能冷静、客观的视角,欣赏着这场考古学界的激烈角逐。所写文字,或长或短,或理性思维,或感情渲染,不拘一格,顺其自然。

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一大波考古新发现来了,你的眼睛瞪大了吗?

品味考古,享受过程;莫论胜负,无问西东。

作者简介:

霍宏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古钱学。著有《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古钱极品》,合著《洛阳两汉彩画》《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洛阳泉志》《中国钱币大辞典·考古资料编》《吉金萃影》。主编《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

(文中所引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信息,均采自《中国文物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图片由中国文物报社提供,谨致谢忱)

    责任编辑:熊丰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