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三类困难社区住户后,上海大调研为“沉默的少数”发声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2018-04-10 09:38

今天,小研要给大家讲三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在深入推进大调研的过程中,这三类困难社区住户的情况,让街道干部们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

拿不到养老金的老人

第一个故事里这位曾在上钢三厂工作多年的老人有17年的工龄,符合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但为什么领不到养老金呢?经实地走访和政策研究,街道干部分析出老人不能办理养老金的两个原因:

老人此前不能提交个人档案,无法认定工龄和办理灵活就业(办理灵活就业需要劳动手册),导致无法建立养老金账户。老人未在政策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即60周岁之前建立养老金账户。

目前,老人的个人档案虽已找回,但已错过了办理养老金账户的时间,以致养老金问题悬而未决。

随着调研深入,金杨新村街道发现社区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因为国企改制、机构调整、档案迁移等历史原因,加上他们个人普遍存在性格内向、与外界接触少、权利意识淡漠等特点,遇到困难更处于茫然无助状态。

为此,金杨新村街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但这类问题属于跨部门、跨条线的复杂问题,街道力量十分有限。金杨新村街道首先想到,请专业人士——市人大代表吕琰律师为大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目前,吕琰代表已初步形成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并积极向市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使居民应有的保障早日落实。

在这个老人的故事里,虽然相关行政部门严格按照既有政策作为,但客观上也延误了该类问题的解决。

金杨新村街道建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也在具体特殊问题上留出一定可操作余地,当然,这样的余地应当符合严格的程序报批要求,避免行政为民却又留下决策和执法上的瑕疵。

进不了福利院的“孤儿”

目前金杨街道社区共有6名“不算孤儿的孤儿”,他们均因非正规领养,目前无户口、无学籍,无法正常求学就业,甚至有的被家庭再次抛弃。年龄都已超过14周岁,儿童福利院也不再接纳他们。

社区积极争取帮困政策,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尽量消除或减少他们的心理阴影。金杨新村街道将无家可归的孩子临时安置在养老院,并做好日常生活心理关怀;对于求学就业受到“无户口”限制的孩子,则积极为他们协调。

金杨新村街道也在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希望从政策上彻底解决他们成长的“烦恼”。目前,孩子们的相关材料已递交至市公安局。

不敢变老的父母

在最后一个故事中,写到了一位寡居的“失独”老人。在金杨社区,类似这样的“失独”父母共有270人,其中,70岁以上“失独”老人59人,有的还因丧偶或离异处于独居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在突发疾病时,他们往往会面临“举目无亲”的尴尬。

这些老人的晚年如何安放?这是街道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金杨新村街道设立了“相伴沙龙”,邀请专业社会组织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带领他们走出家门,并结合“长者生命教育”课程,帮助他们重返生活正轨。

此外,金杨新村街道还积极与金杨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组织骨干医师护士形成优秀团队,一对一签约“失独”家庭,建立在金杨地段医院咨询、就诊的绿色通道,享受定期上门服务,急病、重病由签约医生协助联系二甲、三甲医院就医等重点关照。

像故事里这三类“沉默的少数”,在上海各个居民区里可能都存在。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在大调研中,找到他们、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原标题为《三个故事:没法退休的老人,无处安身的孩子,不敢变老的父母》)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