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策|“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中美关系需破传统、填空白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实习生 沈馨妍
2018-04-03 16:23
来源:澎湃新闻

“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无法避免的,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但进而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双方乃至全世界都无法接受的。”哈佛大学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他还曾于1993到1994年之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特别顾问,专门负责制定针对前苏联国家的外交国防政策。去年5月,艾利森出版了他的新书——《注定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根据这一论断观察近代以来大国竞争的历史,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之说,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一经提出后,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也自然而然地被用来讨论中美关系。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时,艾利森谈了他对中美关系以及“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

思考“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外

澎湃新闻:近一阶段,中美之间围绕着贸易战、国家安全等问题展开了多次博弈,您是否认为这些事实再次支持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有关理论?

格雷厄姆•艾利森:首先,这并不是一个回答“是”或者“否”的问题。十九大之后,我们都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看到了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层的壮志雄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三个层次表述,首先是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对中国(是竞争对手)的表述,其次是要求中国每年解决1000亿美元中美之间贸易逆差的要求,再就是前些天对于中国价值600亿美元商品的征税措施。

从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来看,我认为这些做法都是上升大国以及守成大国的正常行为。

澎湃新闻:您如何建议两国政府更好地管控、处理解决当前中美关系存在的纷争?

格雷厄姆·艾利森:首先,我建议中美两国必须都诊断清楚两国关系的本质,那就是中美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危险的驱动力,这源于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且将继续上升,美国对国际关系的主导且希望继续主导,这使得美国担忧自己的主导权会被上升的中国所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当前中美关系的态势,历史上当上升大国挑战守成大国之时,过半数的情况最终都会导致战争的发生。特别是如果当第三方进行挑衅时,双方都会对第三方的挑衅做出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最初无法预料的结果。中美两国都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这种极端危险情况的出现。

再者,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极端的情况,人们就必须运用极端的想象力、适应性和灵活性。比如,贸易是必须遵循日常的贸易准则,还是也可以按照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目标来进行?历史上主要的16次上升大国挑战守成大国案例中有4次没有发生战争,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可以从中获得什么,这需要中美两国政府、社会共同发挥我们的想象力、适应性和灵活性。

而且,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传统理念,尝试思考一些看起来似乎极端的概念,再把它们修改和润色,中美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不是不可能,但肯定不简单,需要大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非常推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这似乎正在接近中美关系的本质,打破传统的大国关系模式。目前,这种新型大国关系还有许多空白的地方需要填满,但这种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次机遇。

“三十年和平”协议的启示

澎湃新闻:从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出发,该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当前的态势?

格雷厄姆•艾利森:我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中美关系逃离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无法避免的,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但进而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双方乃至全世界都无法接受的。

习近平主席就曾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不幸的是,美国目前并没有找到一种合乎逻辑的、可持续的应对中国国力上升的策略,对此我也没有答案,所以我们必须超越那些传统的政治智慧。

我先确认一下这种答案的范围,再给出我的一种解答。

在中美关系的光谱中,最左边的一端是中美未来最终通过妥协与合作发展成为英美之间的关系,最右边的一端是中美之间不断的竞争最终演变为以瓦解对方体制为目标的敌对关系。

现在来看,这两种关系都不可能出现。所以我们就必须从更广泛的范围来思考问题,即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必须和中国一起妥善解决好当前的危险局势。

在我的概念中,新型大国关系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模板,那就是历史上雅典与斯巴达签署的“三十年和平”协议,双方共同允诺以某种形式在一段时间之内完全冻结双边国际恶性竞争行为,两国都将重心放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之上。在当前中美两国国内都面临诸多问题的背景下,这种选择是否是可行的呢?需要双方进一步的探讨,但在这之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中美之间必须调节好解决双边问题的节奏与时间表,现在来看,美国特朗普政府是急于在短时间之内就解决中美关系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而中国似乎显得拥有更多的耐心。

“修昔底德陷阱”有破绽吗?

澎湃新闻:自您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以来,有学者就指出这缺乏全面的历史事实的支撑,您是在有选择性的使用合适的历史案例来佐证您的观点,对此您如何回复?

格雷厄姆·艾利森:无疑,这是一种客观的反驳意见。事实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相关网站,我有兴趣把更多的历史案例融入到这一概念的研究范围之中,大家也可以通过那个网站提交一些符合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所讨论的范围的案例,那就是一个上升国家挑战了一个守成国家的权威,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讨论的都是具有重大参考意义的历史问题,诸如巴西和阿根廷在南美地区的博弈,虽然相似且有趣,但可能并不是目标案例。研究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目标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而不仅仅是去创建一个社会科学的大数据库。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