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偶拾︱味同嚼蜡的书丢进垃圾箱,方为上策!

林行止
2018-03-21 15:52
来源:澎湃新闻

►Medium.com最近有篇教人读实体书的特稿,引述多位“读书界”中青少名人的经验,其中不乏可供参考,然而,亦有莫名其妙的,比如有人认为“日读一书”,不是大不了的事,因为“识字分子”每分钟可读二百至四百个字,一本通俗小说的字数在六万至十万之间,以平均八万字计,那等于说五六个小时便可读完一本书。这可称为“技术性看书”,问题是囫囵吞枣,书是“过目”了但不一定入脑,如此读来何用?

►新任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J. Powell)的任命于2月初公布后,与他识于“微时”的英伦银行前行长金格(M. King)给他写了一封公开贺信,当中提及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平在他即将出掌英伦银行时给他的忠告:“把一半时间留为阅读及思考”,意谓即使工作繁忙,亦要腾出时间读书和沉思。金格引述名作家维达尔(G. Vidal)与肯尼迪总统的对话,后者问在尚未完全开化、比起欧洲诸国文化大落后的十八世纪,何以美国能产生像富兰克林(1706-1790,开国元勋之一)、杰弗逊(第三任总统,1743-1826)及汉密尔顿(1755-1804,大有功于美国经济发展的首任财政部长)这样伟大的杰出人物,维达尔的答案是:“在漫漫的寒冬,他们深居简出,阅读、写信和沉思……”读书和思考之重要,中外古今皆然。

►今人太忙,看电脑、手机上的讯息,便教人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是“爱书人”,亦抽不出阅读的时间——遑论阅读动辄数百页的巨构——许多名著因此滞销。在这种情形下,有市场触觉的读书人想出一个好主意,他们聘请“专业读书家”,精读名著,把之浓缩至数千字,出版四英寸乘六英寸的小册子,“精悍短小”,携带方便。读者如有兴趣,尤其是那些想于短短数十分钟内了解你有兴趣的大部头书籍的内容者,每年用不足二百美元订阅MustRead Premium(每月可下载二十本书;“藏书”二千余册),便能满足你的智性需求。对于目的不在“做学问”而在长识见的人,精简本的出现,真是大功德。

笔者此刻刚读完阿卡洛夫和舒拉合著那本《兽性》(Animal Spirits)的精简本,便觉物有所值!此书笔者多年前曾数度评介,今读其精简本(Summary,只有二十页),证明笔者过去的引述正确无误。

《兽性》(Animal Spirits)

►纸媒——印刷媒体(报刊)——经营日趋困难,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以美国为例,豪富榜上有名的富翁,近年纷纷收购报章杂志。2009年,“股圣”巴菲特公开指出纸媒前途阴霾密布(terrible future),但不足两年后的2011年10月,他便出手收购《奥玛哈世界先驱报》(Omaha World Herald),令其旗下的BH(Bershire Hathaway)传媒集团(BH Media Group)一共拥有三十一份日报、四十七种周刊、三十二种“其他印刷媒体”和一个电视台。不过,前景不妙的“预言”,终于反映在该集团的广告萎缩及销量倒退上,这是何以该集团刚于2月中旬辞退(包括不慎补空额)约百分之六共二百四十九名员工的原因——为继2017年4月裁员二百八十九名后第二次削减人手。不过,巴菲特对纸媒仍充满信心——他过去指前景不明朗,可能是吓倒竞选对手退出收购的“奸计”!

巴菲特收购纸媒,在大富之中,绝非孤例。今年2月初,南非华裔(双亲因抗战逃离台山赴南非)美籍生化投资者黄馨祥医生[P. Soon-Shiong,其姓氏的华语拼法为Huang Xinxiang,以净资产八十六亿(美元,下同)在福伯氏豪富榜排第一七五位],便以五亿九千万(其中九千万为退休金)收购《洛杉矶时报》及几份“社区报纸”。无人不识的“时代出版社”[Time Inc,出版《时代周刊》、《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和《人物周报》],便于2017年11月落入超级市场沃尔玛(Wal-Mart)大股东Koch氏兄弟之手,收购价为六亿五千万。当然,阿玛逊的贝索思(J. Bezos)更早于2013年10月以二亿五千万的代价收购《华盛顿邮报》……

巨富购入纸媒,论者认为,用点小钱达左右舆论目的,且对开拓网络业务充满信心是主要动机,然而,别说传媒人不易照东主的吩咐写评论做新闻,以巴菲特为例,他的目的可能只在分散投资,而归根究柢,这些身家动辄以数十亿美元计的大财阀在“纸媒前景阴霾密布”下入市,正是投资铁律人弃我取的好榜样。

“时代出版社”(Time Inc)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和园艺家培根(F. Bacon, 1561-1626)的散文集Complete Essays收《谈读书》一文,在论阅读一节,指出有的书可供欣赏(to be tasted),有的只宜过目(to be swallowed),有的则应咀嚼消化(chewed and digested);那等于说有的书应细读,有的不必从头读到尾……以今之经济学家的说法,当你受“书评”之愚购进一本无趣味无建设性的书时,弃之绝不可惜,因为世上万事,以无法创造及追不回的时间最宝贵——你用一二百元或三四百元购进一本味同嚼腊的书,等于不值得你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本书上,因此马上束诸高阁(如你在足够的空间)或丢进垃圾箱,方为上策!经济学家的意见,相信有购书癖者都同意,当他做出错误决定购进一本对他“无用”的书时,马上将之当成废物,便是英明果断的决定。马上纠正错误决策,虽有点经济损失,都赢回不少更值钱的时间。想到此处,爱书人便心安理得继续上书局淘书。

谈及培根,记得多年前曾写过他“为雪鸡捐驱”的短文(收香港天地及台北印刻的《闲读偶拾》),以事隔整整十五年,而此事的确匪夷所思,文抄自己的旧作,望读者不嫌弃。话说培根雪中行时,顿兴食物加盐既可保鲜雪藏又如何之念,于是发明了“冰鲜鸡”;《牛津科学发现逸闻》(The Oxford Book of Scientific Anecdotes)第三十九节(页64)写的正是培根以身殉冰鲜鸡一事——

培根凡事喜寻根问柢,从政时因此揭发很多“丑闻”,得罪不少人,令他最后以贪污罪及‘欠债不还’被投狱及褫夺贵族衔。老王去世后,查尔斯一世登基,大赦天下,恢复培根名誉,准他访问伦敦。1626年3月一个下大雪的早上,他和好友(御医)乘马车外出吸口新鲜空气,见白雪皑皑,突然兴起鸡只藏于雪中能否保持新鲜的问题,他们遂于Highgate落车,该地现为伦敦“大区”,当年仍属郊外,很易从农舍中购得一鸡,并着农妇劏洗干净,然后把“光鸡”里外包雪,可惜天气太冷,雪中作业令培根大伤风,他们遂就近往阿隆戴尔伯爵(Earl of Arundel)府上避寒,时伯爵犯案被囚伦敦塔,邸宅保养不周,不生火炉且床褥湿气太重,令培根病情恶化,可能染上肺炎,临终前写信给伯爵,告以“鸡藏雪中”试验成功(succceded excellently well),三天后一命归西,成为真正为“科学试验而牺牲”的人!

如今人人食“冰鲜鸡”,但知“首创为何人”者恐寥寥可数。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