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先锋|“三不怕”村支书破解村居治理一个又一个难题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2018-03-19 08:2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右三)看望居住在村托老所内的老人们。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摄

户籍人口约2400余人,来沪人员却达近1.2万余人。这是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的人口数据,倒挂现象极为严重,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在村居治理上,北管村用自己的方式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30年前的北管村是一个一个穷得叮当响、“烂河泥底板”的穷村,如今,北管村年可支配收入达2400万元,全村固定资产达到了1亿元。而这些,大都归功于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的带头创新治理。

沈彪曾用“三不怕”精神来概括自己的治理经验:“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事情不怕杂,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

曾经的穷乡僻壤彻底翻了身

事实上,从北管村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在艰难中寻求创新突破。沈彪用一句话总结了在北管村近30年的工作经历:“前20年抓招商引资,后10年抓社会治理。”

30年前,北管村是一个一个穷得叮当响、“烂河泥底板”的穷村。村里的卫生室因长期交不起电费,电力部门派人甚至强行剪断了电线;沈彪到信用社借2万元办企业,被对方一句“你怎么还”问得哑口无言。

为了摘下穷村的帽子,沈彪带领全村干部,从抓“萌芽经济”开始发展北管村经济。他认为,要发展村级经济,首先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从1996年起,村里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沈彪亲自负责这项工作的实施。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分阶段清除河道、宅前屋后的垃圾和杂草并种植绿化,环境的改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沈彪带领村干部们一起积极转变思路,紧随改革开放步伐,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的契机,大力发展村级工业。

北管村村委会主任邵伟梁透露,当时,沈彪带着大家挨家挨户翻户口本,发现当时在一家工厂当高级工程师的管允文。“沈书记就隔三差五地往市区跑,最终感动了对方,将他请回来担任村办企业华通电器厂厂长。”同时沈彪又发现,北管村有不少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又带着村干部积极鼓励他们回村参与建设和发展。

1995年,小小的北管村竟然造起500亩的工业园,一时在全区引起轰动。当时北管村对外连接的只有一条宝安公路,很多企业不愿意来,村干部们磨破嘴皮子才把他们请来。

如今,北管村年可支配收入已达2400万元,至今全村固定资产达到了1亿元,曾经的穷乡僻壤彻底翻了身。

闲不住的书记

在北管村,不少村民对沈彪的评价就是“闲不住”。一有空,他就喜欢在村里转悠,发现什么问题就要求相关干部马上处置,“怎么敢放松,村里事情那么多,就怕哪个环节出岔子。”

进出北管姚家村民组的大门,你不经意之间,头像已经3个角度被抓拍记录。进出没有门禁卡?那就得跟门口的保安人员说明一下来意了。

为了提升村民的安全观,沈彪在北管村创新试点“封闭式管理”。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在村组的唯一出入口装上电子闸门,安排人员、车辆出入都要经过刷卡或是检查工序,同时在村组设立工作站及站长负责监督。北管村户籍人口2400余人,外来人口有1.2万人,差距如此之大的人口数量曾经给村子的管理和治安方面带来过安全隐患。封闭式管理则是沈彪针对村里实情想出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他看来,“村民是否感到安全,是否对居住环境满意,这都是民生问题,要主动发现和解决。”

说起封闭式管理,姚家组的一位村民直说“拥护”,几年前她的邻居家被连偷3台电脑。“那时候不认识的人也能进到我们村组,想想就让人不放心,现在进到村组的都是熟面孔,陌生人没事可进不来。”

试点之初,沈彪就带着党员干部前往闵行区青春村考察,因为这里实行封闭式管理颇有成效。考察后发现,青春村采用“封闭+托管”的服务模式,是根据自身特点而来,确实卓有成效,但如果照搬到北管村无论在人员配备、管理机制等方面,可能都会“水土不服”。为此,在吸取别家之长的基础上,北管村姚家村民组的试点加大探索:一方面,北管村进一步加大治安防范技防、物防设施投入,扩大监控探头覆盖面,引入即时报警系统;另一方面,以村民组网格化管理模式为依托,加强组务工作站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封闭式管理工作。

目前辖区内共有监控探头120个,全村被划分为11个村组,自从实施封闭式管理后,北管村“110”接报数、三车盗窃案件、扒窃拎包案件都和往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有温度”的治理

沈彪着眼于全村状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北管村发展的道路。他特别关注民生保障建设,经常强调,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北管村的百姓们感受到和谐与幸福。

近年来,北管村一共建设了4个“中心”,把服务阵地建在了“最后一公里”。一是文化活动中心有门球、舞蹈、戏曲、棋牌、科普读书等服务,尽可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内容,充实文化生活。二是会议培训中心每月开展村干部、组长、党员、新村民等群体思想交流,就村级实务、百姓大小事进行双向互动。三是物业保障中心以水电维修、生活保障为主,由卫生专管员牵头,将村集体资产、百姓个人财产维护好。四是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发挥前沿监控、新村民服务、联勤联动的安防功能,依靠24小时监控、实时对讲,三到五分钟解决“牛皮癣”问题,夯实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基础。同时,建立新村民办证、房屋租赁等六大项新村民服务统一窗口,便于新村民业务办理。

沈彪说:“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沈彪常和身边的村干部说,农村工作核心在村干部,村干部工作的好坏在责任心。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北管村的村干部大家一起共事多年,村居治理越来越对症下药。

曾经,在北管村有一批完全符合餐饮业要求的商户,因为没有房产证等历史遗留问题而暂时办不出经营许可证。“若是‘一刀切’全部赶走造成商铺空置未免有些可惜。”为了进一步增强这批商户业主的法律意识和双向服务意识,沈彪决定在北管村创新推出无证餐饮备案纳管制度,先“瘦身”再“塑身”,与验收合格的经营户签约,加强日常管理,21家餐饮单位由此获得镇食安办发放的备案登记证。

在北管村,不少带有“温度”的公约让治理有了人情味。还比如,针对葡萄种植户专门辟出市口较好的区域,每天缴纳10元管理费就可设摊,在自留地种点小菜售卖的村民甚至不用花钱就能在菜场里做买卖。再比如,整治茶水炉时村里给了每位经营户一定补贴,被取缔茶水炉的尹高宗说:“补贴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有商有量的方式让大家舒心。”

北管村的基层治理在沈彪的带领下越来越好,对此,沈彪很谦虚,他在工作中说得最多的一点就是:“工作好不好还是要看群众的感受,百姓满意了,自己的工作才算做好了。”

    责任编辑:臧鸣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