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贪吃蛇式排队怎么破?专家:市郊交通服务需提升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见习记者 刘瑞 李佳蔚 实习生 魏莹
2018-03-16 15:10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到上海地铁殷高西路站、彭浦新村站和行知路站,探访早高峰时段进站难、乘车难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刘瑞 实习生 魏莹 剪辑 刘瑞(00:51)
曲折的人群,蜿蜒数十米,最多时甚至排进附近弄堂,上演“贪吃蛇”现象。近日,上海地铁3号线殷高西路站早高峰期的排队“盛况”,引起了上海市民广泛关注。
目前殷高西路站仅一个出入口。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取的运营数据显示,殷高西路每日进站与出站人次,均接近2万人次。与年前相比,进出站人流并未增多。
3月15日8点左右,上海地铁3号线殷高西路站外的隔离围栏里站满了人。  澎湃新闻记者 刘瑞 图

“今年以来,我们有加强进站安检的措施。”上海公安方面表示,未来安检仍将维持现有强度,不会因为排队而放松,但会不断调整效率,提高通过速度。地铁运营方表示,正着手研究车站改造方案,考虑增加出入口、拓宽站台等措施,改善目前的排队情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陈小鸿教授认为,尽管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但对于郊区的服务仍不够,“郊区到中心城,无论从耗时还是便捷性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地铁站口上演“贪吃蛇”

3月15日8点左右,上海地铁3号线殷高西路站外排队等待进站的人群。 澎湃新闻记者 刘瑞 图

此番引起关注的上海地铁3号线殷高西路站,位于上海市区北部,每天早高峰,大量上班族借助其前往市区。

每天7点15分到9点,是殷高西路的限流时段。3月15日8时许,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在该地铁站唯一的进站口外,乘客弯弯曲曲排了几十米的长队,地铁运维人员拿着扩音喇叭,不断提醒乘客有序排队进站。

近日引起关注的是,排队情况的突然加剧,最多时,队伍甚至绵延百米,拐入了附近弄堂。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殷高西路地铁站紧邻居民区,进站口围栏后端十几米处,即是一小区的出入口。

不过,15日8时许,记者跟随队伍排队进站,从进入栅栏围起的进站区域起到通过检票闸机,用时约为8分钟,队伍进行速度较快,并未感到明显的拥堵感。

此外,现场乘客进站秩序井然,六七名安检人员在进站口进行安检与秩序维护工作,另有三四名地铁工作人员从旁协助安检。

澎湃新闻记者获取的运营数据显示,殷高西路每日进站与出站人次,均接近2万人次。与年前相比,进出站人流并未增多,近日排队情况加剧的原因之一,或是安检的加强。

“今年以来,我们有加强进站安检的措施。”上海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推行的分流安检、配备智能安检机等措施,则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进站排队时间。

上海公安方面表示,未来安检仍将维持现有强度,不会因为排队而放松,但会不断调整效率,提高通过速度。

“高峰的时段,我们会根据排队的情况,尽量减少排队时间。”上海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不带包的乘客,或者携带小包的乘客,可采用移动式安检仪,或者开包安检,以提高通行速度。

运营方:着手研究车站改造方案

事实上,殷高西路地铁站的排队情况由来已久。在今年全面加强安检前,该站早高峰期间也需排队,其站外的隔离措施,亦是长期设置。

15日上午,一位地铁安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殷高西路站的人流高峰时段为早晨七点半到八点半,而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轨道交通3号线由北向南,从江杨北路始发,途经13站后方到达第一个可换乘站点。此间,客流基本只上不下。

除了整体的交通环境,对于殷高西路站的排队情况,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在设计方面进行改善。

该业内人士建议,目前殷高西路站仅一个出入口,可增设进出口,减少队伍长度,避免影响周边居民,同时也是提供新的安全通道。同时,可开设公交短驳线,将乘客送至附近站台如新江湾站(10号线),分流乘客。

对此,地铁运营方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正着手研究车站改造方案,考虑增加出入口、拓宽站台等措施,改善目前的排队情况。

专家:郊区到中心城服务需提升

对特大城市上海而言,地铁网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截至2017年底,上海地铁里程达66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3月9日,上海地铁路网总客流为1223.1万人次,再次刷新全网客流纪录。

3月16日8点左右,上海地铁1号线彭浦新村站,站台上等待列车进站的乘客。 澎湃新闻记者 刘瑞 图

大客流下,长期采取限流措施的车站,也不仅仅是殷高西路站。如1号线彭浦新村站,是交通大动脉自北到南的第7站,记者3月16日在现场看到,上午7点半到8点半属常态化限流时间。

该站设有4个出入口,虽部分闸机有限流措施,但当天基本无站外排队情况。当日8点许,往市中心方向,记者看到站台层每个安全门前排起十几人的队伍,因来车已人满为患,平均每位乘客需等待2-3趟才能顺利上车。

“真正的沙丁鱼罐头。”上海市民张女士每天从彭浦新村站乘坐1号线至人民广场换乘,她表示自己最多曾等待20分钟,过去4趟车才挤上去。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陈小鸿教授认为,尽管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但对于郊区的服务仍不够,“郊区到中心城,无论从耗时还是便捷性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地铁客流?

3月16日7点40分左右,上海7号线行知路早高峰时段,车厢十分拥挤。 澎湃新闻实习生 魏莹 图

陈小鸿建议,一方面是继续加密轨道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她也指出,单一的地铁模式和以中心城为中心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对郊区城镇空间的引导性不足,“把客流压力全部放在轨道交通上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申通地铁集团最新消息,今年上海计划新通车41公里地铁线,到2020年底,轨交运营规模将超过830公里。

譬如,目前正在建设的“换乘王”18号线,贯穿上海内环东侧南北方向,经过宝山区、杨浦区、浦东新区三个行政区的居住密集区。该线自北到南的第二站即殷高路站,未来附近居民出行将更便利。

同时,更综合的交通体系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根据“上海2035”规划,上海计划强化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支撑,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此外,根据“上海2035”规划,上海还将引导就业岗位的均衡布局,主城区疏解非核心功能及相应的就业岗位,郊区城镇加强就业集聚度,并打造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