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搞大新闻,科幻小说中的火星梦想何时成真

邢静
2018-03-16 16:45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又搞出一个大新闻,声称载人火箭飞船将在明年上半年进行火星飞行试验。此言一出,许多人觉得这无非是画出了一个太空事业漫漫征途上的“大饼”。不过,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71年就曾预言人类将在1994年“登上火星”——相比之下,人类向着火星的前进步伐的确是显得太慢了……

火星人恐惧症

当人类抬起头来,仰望星空时,最接近地球的天体除了月亮以及离地球只有约六千五百万公里的金星外,就是火星了。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中国的五行文化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星”,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在东晋时期的干宝所著《搜神记》里,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在三国东吴时期,一位“眼有光芒,爚爚外射”、“长四尺余,年可六七岁”的青衣童子“乃荧惑星(即火星)也”,还做出了“三分归晋”的神奇预言。这大概是人类想象出的第一个火星人的样子。

火星

到了近代,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第一次在米兰布雷拉天文台观测到火星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线形网状结构,在随后流传过程中,这项观测成果被解读成了火星上存在能够修建大型“运河”智慧生物。

当时正处于萌芽期的科幻作家们岂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创意!一时间,“火星人”这一题材在科幻小说中俯拾皆是。比如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威克斯在1911年出版了科幻小说《经由月亮到达火星》(To Mars via The Moon),故事讲述一位天文学家和他的忘年交以及另一位工程师,三人乘坐共同设计的太空飞船先到达月亮———证实了月亮确实不能居住,然后旅行到火星上的故事。旅行到火星的主人公对接待他们的火星人介绍了无线电通讯的方案后,火星人评价说,这个消息意味着他们与地球人类进行交流的尝试最终会取得成功,因为地球上至少还有一个人能够设计一种必要设备来接收或发送交流信息。

在早期的各种关于“火星人”的科幻小说中,人称“英国凡尔纳”的威尔斯(H.G.Wells)的作品、完成于1898年的《大战火星人》(The War of the Worlds)大概是最有名的一部。在他的笔下,火星人把火星自身的资源耗尽,于是入侵地球,在伦敦登陆。这些火星人的科技比地球人更为先进,他们状似章鱼,体大如熊,没有生殖器官,以分裂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同时也不饮不食,更不会消化,而是依靠把捕获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维持生存。他们的武器能发射出热线和黑烟,热线过处留下毁灭与死亡,黑烟起处城市顿成废墟。地球上的枪炮炸药对他们都无济于事,一艘英国装甲战舰虽然与他们英勇奋战,结果还是化为一团火焰。正当他们所向披靡,即将把伦敦夷为平地的时候,他们却不战自溃。原来他们对地球上的病菌没有免疫能力,因而一批一批地死去。

《大战火星人》

也亏威尔斯想像得出这样一个故事,而且写得栩栩如生,成功地将“火星人”这个科幻物种介绍给全人类,在那个人们认知度相对狭隘、对外星人充满想象的年代,“火星人”几乎成了外星人的代名词。1938年,《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将《大战火星人》改编为广播剧。广播剧以紧急新闻播报的形式登陆北美各大电台,很多听众信以为真,认为火星人真的入侵地球,争相逃亡,遂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一大离奇笑话。这一方面自然说明当时人的科学知识水平还很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战火星人》这部小说带来的“火星人恐惧症”是何等深入人心了。

火星三部曲

如此对于火星人存在的期望或者说是惧怕,随着科技的进步终于不复存在。1976年维京号探索火箭在火星着陆,揭露出了火星的真面目:在火星上面既没有火星人,也不存在他们开凿的运河——那只是在很遥远的过去火星还有地表水的时候形成的一些如今早已干涸了的河道罢了,甚至没有植物生长,火星没有地球一样的大气层,气温极端寒冷。

不过,在科学家看来,火星仍然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太空殖民地的太阳系行星。科幻作家们也迅速从“不存在火星人”的失落中振作起来,转向另一个主题——征服并殖民火星,将其作为人类的又一个家园。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东西方的两个“火星三部曲”。在日本,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神林长平历时二十多年创作的硬科幻风格的“火星三部曲”,堪称日本火星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开篇之作《平抚你的灵魂》(あなたの魂に安らぎあれ)出版于1983年,第二部《帝王之壳》(帝王の殻)、第三部《肤之下》(膚の下)分别于1990年和2004年推出。这一“火星三部曲”描写在遥远的未来,由于月亮与地球的战争,导致地球荒废,人类面临灭亡的危机。在完成地球复兴前的二百五十年间,人类被置于冷冻睡眠状态,移送到经过改造之后适合居住的火星……有评论认为,火星三部曲堪与小松左京的著名小说《日本沉没》相媲美,体现出了日本科幻作家的忧患意识。

《平抚你的灵魂》

另一部“火星三部曲”则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金·斯坦利·罗宾逊的作品,包括《红火星》、《绿火星》和《蓝火星》。其中的第一部《红火星》堪称作者最负盛名的小说,于1993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出版,当年就获得美国星云奖最佳小说。小说讲述的不是地球人与火星人展开星球大战,而是开始于2026年的真正的地球人实施火星改造工程、在火星上进行殖民开发的传奇故事。在这一年,受联合国火星事务署的派遣,一支主要由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火星使命远征队共100人,男女各半,乘坐阿瑞斯号宇宙飞船,脱离地球轨道,经过九个月的远航,终于实现了人类登上火星的梦想。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通过火星改造即火星地球化工程,使之适合人类生存,为地球向火星移民创造条件。这一百位首次到达火星的人就成为首批火星殖民开发者,也是最早的火星人。

《红火星》

这部小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最完整、最令人信服的火星画卷,其中涉及的技术细节是那样接近现实(比如空气提取器从稀薄的空气中分解出水分子),给人一种亦幻亦真之感。《红火星》因其独到的视角、故事情节的多样性、时空的大跨度、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众多的人物以及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成为迄今为止有关火星探索和殖民开发的最成功的科幻体小说,也被视为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罗宾逊理所当然地被誉为科幻作家中的托尔斯泰。

征途是星辰大海

比起国外科幻的火星热潮,中国的科幻作家也从未在这场科幻盛宴中缺席。早在1955年,我国“科幻文学之父”郑文光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完整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从地球至火星》。小说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描写在地球距离火星最近的一年,中国航天科学家制造了两艘火箭船,准备飞往火星探险。有个叫珍珍的女孩要求随父亲上火星,未获许可,便带着弟弟和同学偷偷驾驶一艘火箭船离开地球。作者曾这样描述最初的创作感受:“我虚构了几个孩子,他们偷了一只火箭船,飞到了火星附近,并且绕着这颗红彤彤的星球转了个圈子。我实在没敢让他们在火星上‘登陆’,因为在当时,我还不知道火星上是个什么样子呢!”

郑文光

1957年郑文光又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并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但他写得最好的一本关于火星的小说,当属他科幻小说生涯中的封笔之作、长篇科幻小说《战神的后裔》(1984年出版)——郑文光的科幻创作生涯以火星始,以火星终!是不是一种巧合呢?

在西方的科幻小说还未曾以现实手法描写火星的时候,这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就生动而且真实地描写了人类征服火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比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红火星》也要早上近十年时间!

《战神的后裔》这个书名就别具匠心。火星在英语里叫做“Mars”,这个词在希腊神话中就是“战神”的意思。郑文光把到火星上去建设的人们,称作“战神的后裔”,这不只表示了他们是“火星之子”,还意味着是不怕牺牲的勇敢战士。这本小说从一开始就以悬疑把人吸引住,在河水暴发的情况下,讲述故事的“我”无法渡河,在林业技术员的家过夜,碰上了一个“怪人”。此人神情忧郁,沉默不语,浓茶烈酒猛抽烟,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交谈中这“怪人”讲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原来此人名叫薛印青,是位一百年后的火星建设者,因为黑洞引力的影响,使他飞回地球的宇航飞船失控,竟回到一百年前,也就是现代人生存的世界。这一个夜里,他讲述了一百年后人们如何飞往火星,在火星上进行改造大自然的艰苦斗争,火星的大自然是极端严酷的,人们付出了代价,也取得了教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同时也改造着自己,成长为真正的“火星之子”。这与金·斯坦利·罗宾逊的思路倒是确有不谋而合之处,后者在《火星三部曲》中即描述火星人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保守派”对“革新派”的种种倡议进行阻挠,新生力量则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经过二百多年的曲折斗争才在火星上建立起了蓝色星球文明。

《战神的后裔》

有意思的是,新世纪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之作《三体》里,火星已经不再是作者笔下人类征服的目标。《三体》中人类的征程变成星辰大海,太阳系中的火星连一个小目标也算不上了。整部《三体》三部曲,火星只在被作为人类或是三体人的“保留地”时才偶露峥嵘,甚至进行“恒星级核弹”实验的“倒霉蛋”也是距离太阳更近的水星……看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火星的神秘面纱正在一层又一层地揭开。一些关于火星的梦想,已经成为了一片梦幻;但另一些梦想,还是会长留人间的吧——《红火星》中火星殖民日期(2026年),距离现在只有区区8年而已!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类要加油啊!

火星飞船想象图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