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 •15:这五种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手

2018-03-15 09:12
广东

一年一度的“3 •15”消费者权益日到了,“打假”“维权”又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各类消费骗局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焦点。借此机会呢,又要开始给大家做防骗意识宣传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近期曝光的五类最具特点的消费骗局,这五宗“最”你可得看仔细了。

“最诱人”

运营“砖家”式诈骗:假代运营实诈骗

近期,警方破获了一起网络“代运营”案件。据了解,犯罪分子曾伙同他人在网上发布虚假的电商平台运营消息,声称无门槛加盟,只需缴纳加盟费请“专业团队”代运营,店主就能每月轻松赚近万元。不少人看到消息后十分心动,甚至有市民转账近3万元,最后血本无归,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提醒:

这种以代开网店、代为经营为由,谎称自己有专业可靠团队帮助加盟者快速、轻松赚钱的消息基本不可信,建议大家提高警惕,别被无门槛、高回报所诱惑,最终落入骗子的陷阱。

“最青春”

“粉丝经济”诈骗:见偶像不成反被骗

据“追星族”小王爆料,日前,自己在网上交流群联系购买了一张偶像演唱会的门票,对方发来购票交易信息和物流信息,小王确认后将700元门票钱汇到了对方指定账户。随后,对方以解冻、洗清诈骗等理由先后要求小王转账万余元。

事后,小王并没有收到演唱会门票,立即向警方报案,警方破案后发现作案团队十分年轻,基本全是90后。

提醒:

针对此类网上交易类诈骗,广大网友购物应选择正规可信的交易平台,不随意听信陌生人的说法,私下进行转账。

“最玄幻”

家族企业式诈骗:“彩票特码”成骗局噱头

近日,福建省抓获一起利用彩票“特码”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近百万元。该团伙成员在网上发布信息,声称可以预测彩票的中奖号码,但需缴纳所谓的“入会费”“保证金”“平台信息费”等,不少市民中招被骗。

该团伙成员皆为家人关系,夫妻、兄妹等形成了家族企业式诈骗,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只要不小心一步踏进圈套,就很有可能被犯罪团伙骗的越陷越深。

提醒:

这种所谓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说法实为无稽之谈,广大市民应理性购买彩票,不要将买彩票中大奖作为生财之道。

“最无语”

简单粗暴式诈骗:“返利红包”只收钱不返利

“10元返利100元,500元返利18888 元”,这种令人无语的诈骗套路居然让哈尔滨网友小吴中招了。据小吴称,近日在一个聊天群中看到了发红包返利的游戏,还有人还晒出了返利的截图。随即,小吴开始尝试发了一个10元红包,在收到了100元返利后,小吴发了更高金额的红包,结果没有收到返利反被对方拉黑。

这种简单直接的红包套路尽管十分浅显,但骗子仍然屡屡得手。

提醒:

所谓的返利截图都是同伙伪造,群里隐藏着许多骗子的“托儿”,希望广大网友提高警惕,不要相信红包返利的诱惑,以免上当受骗。

“最无情”

嘘寒问暖式诈骗:保健品、收藏品专门瞄准老年人

春节前,多地曝出针对独居老年人的骗局,一些保健品推销、纪念币收藏品拍卖、“会销”、高息理财等电话推销员,通过各种嘘寒问暖甚至认干亲等方式,用 “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后,将低廉的纪念币甚至正在流通的货币,高价卖给老人,声称能大幅升值,同时许诺以后帮助老人将购买的纪念币拍卖,获得更大收益。

多个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老年人容易被骗的原因复杂,除了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等特点,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会的因素,骗子利用这些特点趁虚而入。

提醒:

家有老人的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向老人普及相关诈骗案例,提高对骗子的防范意识,以免骗子打着“温情牌”诱骗老人进行虚假购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后果。

随着科技手段、骗术的提高,网络电信诈骗让人更加难以防范。而恰逢3•15消费者权益日,大家更要提高警惕,不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不轻易相信“低投入高回报”,“低风险高收益”“一本万利”等诱惑,多了解最新的诈骗案例,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原题为《今天“3 •15”,遇到这些消费诈骗,长点心吧》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