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支持中医药下沉基层,落实并重政策

澎湃新闻
2018-03-13 19:48
来源:澎湃新闻

方剑乔 (右一) 浙江新闻客户端 图

在今年“两会”期间,来自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带来了名为《关于促进中医药在分级诊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建议》(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2017年国务院颁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要求在2020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已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目前普遍认为具有可操作性,但实施的关键在强基层,落实“首诊在基层”。

《建议》指出,现实中,我国普遍存在“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问题。从目前基层的医疗条件看(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设施已基本完善,尤其在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满足“首诊在基层”已经没有根本性的问题,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一般慢性病应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以解决。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在乡镇卫生院,留不住病人的情况比较普遍。

在方剑乔看来,中医分级诊疗应该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医改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新政推出3年多来,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地方分级诊疗在基层难落实。有时还会出现人为设置“权利转诊”,双向转诊变单向输送等问题。如今很多患者,不仅是看西医,看中医也要扎堆去大中医院、看中医专家门诊。究其原因,不喜欢在基层中医院就诊,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基层没有好医生而耽误病情。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各层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转诊流程亟须规范。

方剑乔表示,据对浙江省县(区)级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的结构调查看,医师西化现象十分突出,不少中医院中医师从业比例过低,有的执业资格虽是中医,但实际岗位是西医科室。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务人员更显严重不足,有些社区或乡镇卫生院连一个具有本科文凭的中医师也没有,这使得中医在基层首诊中发挥作用无法真正落实。如何让病人向基层中医院下沉,实现不同级别中医院有效分工,基层医疗机构强化中医功能,建立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就医新秩序,已越来越成为中医药改革的重点。

方剑乔认为,在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下,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为此他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支持中医药下沉基层,落实“中西医并重”之国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具体措施可以有:加大对县区级中医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能力提升,出台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激励政策,加大分级报销之间的等级差异,让基层中医诊疗更具有优势,让基层患者更受欢迎。

二是在分级诊疗中大力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通过省、市、县、乡镇(社区)各类医疗机构间的医联体建立与推进,上级中医医院指导下级中医医疗机构或基层卫生院的通道才会打通、各级中医院之间的转诊通道才会打通,基层医院医生“高挂”大医院做“实习医生”、大医院专家资源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投放的举措才有可能实现,实施中医强基层。

三是加大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力度与规模。实施好分级诊疗,必须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而中医类全科医师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从目前我省情况看,每年为县区培养的中医类全科医生只有50名左右,远远不能达到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全国仍有一些省市尚未开展中医类全科医生的本科培养。有关部门应该在中医类全科医生招生指标、毕业生定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

四是在基层广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多、老年病多,针灸、推拿、中医伤科、内科病调理、中医亚健康管理等中医适宜技术显得尤为适用。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使绝大多数基层医疗人员掌握多种具有简便验廉的中医治疗技术,并在基层广泛推广,为百姓提供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办中医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办医得到了健康发展,社会办中医尤为突显,但这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大多数在城市,在基层尤其是乡镇一级,除了公立卫生院,很少有社会力量经营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诊所)。政府应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办医机构根据医疗服务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六是充分发挥医师到基层实施多点执业的作用。多点执业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一大亮点,全国各地已普遍开展。但目前多点执业更多的是在省市城市内实施。除鼓励在职中医师能多基层多点执业,更应该鼓励退休中医师把诊所开在基层,并为其提供优惠政策。

    责任编辑:姚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