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65岁阿姨重访,感慨“大不一样了”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周航
2018-03-06 21:0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3月6日,65岁的陈阿姨重访中共一大会址。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3月6日,星期二,晴。

尽管上海气温骤降,冬日寒意再度袭来,但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天,家住宝山的陈阿姨和老伴一起,来到了兴业路76号。这是她时隔20多年,第二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以前只有这一个房间,现在大不一样了。”她指着按原样布置的“中共一大”会议室感慨,时间带来的变化太多,当初单位组织来的时候,只见到小小一隅,如今旁边新开了一大会址纪念馆,连馆内的书店都这般宽敞。

二十多年间,陈阿姨自己的生活也变化了很多:从企业退了休,家里多了第三代,不知不觉迈入了65岁的门槛。但说话时,她中气十足,染的一头深红色发,也衬得年轻。

前一天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她从广播中听节目,知道了一大会址新设了《周恩来在上海》文物史料展,因此有了这趟重访。这次展览为期一个半月,到4月25日闭幕。

“周恩来是我心目中的伟人。”谈到这位自己的“偶像”,陈阿姨有些激动,一时语塞。“他付出多,回报少。”年近七旬的老伴在一旁适时补充。

“他都是为中国人民呕心沥血。”回过神来的陈阿姨说,周恩来作风简朴,“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人民大众很关心。”

此次《周恩来在上海》展览选取了123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时间为轴,从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直到逝世,反映了周恩来一生与上海特殊而又密切的联系。

一边参观,陈阿姨一边和老伴回顾记忆里的那些人和事。图片里的一个全国劳模,一部话剧,都能让他们聊上几句,分享彼此的见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周恩来在上海》展出现场,参观者有着不少像陈阿姨一样专程前来的老年人,不少还有子女陪伴,也有不少年轻人迈入了这个特殊的展馆。

中午12时许,拖着大箱的行李,山东大学大四学生晓成步入了展馆,细细看了起来。

他说,自己是第一次来上海,找同学玩,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凌晨2点,他才从河南老家坐大巴车抵达上海,一夜未眠,坐上头班地铁去了外滩,又辗转苏州河、豫园,拐进了一大会址。

看着展览,他跳脱出现实,沉浸在了高昂的情绪中。“感觉自己更豁达了。”他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