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林超贤:拍摄《红海行动》就是一个“军事行动”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8-03-07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绝对是拍电影的一种追求。做这种格局的电影,相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是导演林超贤回想如今接拍电影《红海行动》时最初兴奋与压力并存的想法。此前他在香港从未准备过有朝一日自己会拍如此体量巨大的电影,而从《湄公河行动》开始就感受了主旋律电影不一般的品质要求。他已经年过六十,也会有力不从心的疲惫。最后,林超贤还是接受了中国海军的这份委托,带着一个“魔鬼训练营”般的剧组开赴摩洛哥。

《红海行动》票房破30亿元特别版海报

在热闹欢喜的春节档里,《红海行动》是一番截然不同的风景,爆裂残忍,血肉模糊,慷慨悲壮,真实感十足而又将类型电影的特性和优势发挥到极致。这部作品也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一匹黑马,从首日排片仅10%位列春节档第四到如今票房突破30亿,口碑评分春节档史上最高,《红海行动》实现了上映之前霸气承诺的漂亮逆袭。

林超贤在《红海行动》片场

对于电影的拍摄过程,有“肉眼可见”可想而知的辛苦,也有背后不为人知的艰难。从一个没考上警校的军迷,到把自己的私人爱好嫁接到《逃学威龙》这样的喜剧电影上,再到如今拍出的主旋律电影票房一部高过一部,林超贤也从年轻时候想着“多往前走一步”开始,把中国的战争片和主旋律电影的审美带往更高的高度。

这部电影的演员,意志力比表演更重要

澎湃新闻:怎么选到这八个人的?

林超贤:我觉得还是题材上决定空间去用其他方面的演员,应该从电影本身去选择。以前可能会从哪个演员比较红、哪个演员有名气、哪个有票房保证(去考虑),现在我觉得电影它不是这样子的,观众的追求不是这样子的。靠一张脸去拍电影那种,我肯定不会去想,他就不会为我这个电影做这么多付出。他要有一种坚持,对自己的要求的一种坚持。

《红海行动》摩洛哥拍摄现场

而且我们这个戏比较特殊,要离开五个月,所有人中途不许回家。因为摩洛哥很远,要飞一天的时间,再开十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拍摄地,我怎么可能让你一个人跑掉,所有人都等你?每一个演员跟我碰面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表演在这个戏里不是最重要的,你的表演我会控制,这个戏考验的是你的意志能不能承受住。

我要求他们像真正的战士,之前给他们提过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要有肌肉啊,要能带着那些沉重的装备拍动作戏啊等等。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我对他们的要求更严格。后来我才知道很多演员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蛟龙”,在训练的时候受伤都没跟我说,比如蒋璐霞,她之前就练到腿部骨折,拍戏的时候都是硬撑着拍下来的,我都是后来才知道,我问她为什么不跟我讲,她说怕我换掉她。当时我真的很感动,这些演员每一个都太棒了!

在摩洛哥的现场,我看到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打击他们的过程,但我管不了那么多,我只能不断的要求他们。我觉得他们也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为了这个戏做了那么多准备,如果在拍摄中放弃了,那前面都白费了。

说真的,到了今天我是真的很为我的蛟龙小队而骄傲自豪!

林超贤为片中蛟龙小队演员们说戏

澎湃新闻:听说电影拍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剧本,你最初的构想电影和现在呈现的一样吗?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怎么构建并实现出来的呢?

林超贤:海军那边很早就已经开始拍摄这类题材,他们有一个初稿剧本。我们现在《红海行动》这个故事的方向,也是根据那个剧本去想。很不一样的就是,剧本写的时候没有想到我们要去怎么呈现里面的所有动作情节,动作戏部分写的很少。

制作上,这次的规模很复杂,有很多不同国家的团队,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我们中国人拍电影的方法完全不同。他们是按照那种比较好莱坞式的方法,比较死板。所以我要一边配合整个剧组,去想制作上所有的问题,然后去想怎么把那个戏发展下去。可能你花很大的力气,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会达到你想象的程度。可以说是拍这么多年电影的经验吧,我必须要评估到底追求到什么程度,我能抓着什么东西。

林超贤是电影圈内资深“军迷”,他多次在现场持枪演示走位

对我来说,我要去到场景,看完之后,才会想到应该怎么在这个场景里发挥这场戏的细节。我看一个场景,就想一遍,所以剧本就只是一个概念。我每场戏都要重新根据制作上的问题,思考怎么去发展这个故事。所以,可以说是一边拍,一边写剧本。假如我看到一个场景,特别喜欢,但是有很多制作上的困难和问题,那这个场景所呈现的东西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我可能就要放弃,去看另外一个场景,然后整个内容可能又会不一样,所以很难用平常我们做剧本的方法去做。

澎湃新闻:你自己也是电影的动作设计,香港很多动作片导演是武行出身,但你不是,你的动作设计风格是怎么摸索养成的?

林超贤:我喜欢做一些困难的事情,导动作是拍戏里面最困难的,我觉得这样有难度,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搞,其实这是有机会做得比较好看的,我相信这一点。

我个人比较喜欢动作片,我跟我师父陈嘉上拍电影的时候,因为我师父之前喜欢拍爱情、喜剧这种影片,我自己蛮喜欢动作的,就在《逃学威龙》的时候,设计了周星驰的背景是一个飞虎队。当时我很想给周星驰这个角色有一些设计,师父也给我机会。在《逃学威龙》以前,香港的警匪片中所有出现的飞虎队都是很不靠谱、乱来的。自从《逃学威龙》出现了以后,所有电影里面出现的飞虎队就都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需要有人往前走一走,对这个我很有满足感。

林超贤是“逃学威龙”系列的副导演,他说自己当年在该片中为周星驰饰演的人物设计了飞虎队队员的身份背景

因为我师父陈嘉上导演其实也蛮喜欢军事的东西,后来到《飞虎雄心》的时候,他很多东西都交给我去弄。当时师傅在拍《武状元苏乞儿》,我没有跟他去,留在香港做资料,准备了一个房子,所有墙壁都贴满了资料,那时候电影还没有投资,都不知道能不能拍,但是我做得很过瘾,等师父拍完《苏乞儿》回来,有一天他说,找到了投资人可以拍了。当时他知道我已经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对我说,不如这个电影就你来主导,就给了我一个机会。

澎湃新闻:《红海行动》动作很精彩,相对的文戏比较弱,是怎么考虑的?听说还拍了一些最后没有保留。现在观众都很喜欢这部电影,也了解其中的人物,可不可以透露一些电影里没剪进去的幕后故事?

林超贤:我最初的版本其实有160分钟,包括像是大巴上的救援,我们有拍一个完整的救援过程。还有包括像是伊维亚共和国里的人的一些内容,在码头一些外籍人士的反应,这些都有拍。还拍了水下打斗的场面,因为蛟龙突击队是四栖作战部队,所以有拍水下作战的,但后来也是因为篇幅的问题,剪掉了。

像我们这样的电影,还是希望尽可能用画面和声音去传递真实的力量。这次的故事是去营救,必须在一个短时间里面去一个地方把人带走,很难突然停下来,做一大段文戏,那会影响整件事情的节奏感。

包括对于人物的描述也是更多要考虑整个作战小队,我不太可能为了突出一个人物,给他增加过多的眼神交流,就为了让观众记住,这个是会破坏整个电影的节奏的。

这次拍《红海行动》,不光是动作戏,还有很多战争的场面,这种情况下又要把感情融入进去,就有点难度。我没有时间去做无效的事,我只能尽力保证每一个镜头都不要浪费,每一句台词都言之有物,每一个角色都能让人记住。

《红海行动》中的爆破画面

电影的拍摄就是一场行动,我是作为参谋部署战略

澎湃新闻:都说你一直是军迷,有多迷?

林超贤:我觉得我其实还算不上是一个军迷,但我的确对军事方面很感兴趣。而且基本上是从小就有这个梦想。当然,当军人不太可能,所以我的梦想是当警察,我还去考过警察学校,但是没考上。

后来我就一直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军事知识,到每个地方都会买书,包括在香港会订阅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籍。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看讲述战略和装备的书。包括对一些军事相关的新闻,我也会很感兴趣,以前没有网络那会儿,我还喜欢做剪报,把内容都整理出来。

《湄公河行动》那会儿,我已经有把一些军事的内容融合到电影里,所以最后一场打得特别激烈一些。

《湄公河行动》时,林超贤与张涵予说戏

到这次《红海行动》,开拍前,搜集了很多“蛟龙”突击队的资料。海军提供了很多基本上没有公开过的视频,因此了解了蛟龙突击队做事的方法。因海外拍摄,他们都不能出国,所以海军安排了一个退役军人跟组。还有蛟龙突击队退役的狙击手,他帮我负责队员的动态,对话,回应,给我一些指示。

澎湃新闻: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武器、场面、规模、动作量都得很极致,但之前香港其实并没有拍过太多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你是一开始就很清楚要这么拍,还是一个逐渐摸索做减法的过程?

林超贤:之前一直拍警匪片,很难拍战争片的,这次《红海行动》圆了我一个电影梦。从一开始就很想拍,但是不知道海军的支持力度会有多强,如果只是名义上支持的话就没什么意思,结果海军说全力支持,有任何需求随意提。整个电影的拍摄就是一场行动,我是作为一个参谋的角度,如何安排战场、如何部署,拍摄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军事行动。

“军迷”林超贤可谓在《红海行动》里过足了瘾

我去军营参观过,去过湛江和三亚,看海军的武器仓库和士兵训练。很多武器是保密的,不方便对外公布,真的是大开眼界。最后电影呈现出来的武器都是国家现有的、是军方可以让大家看的,只是外形上有所改良,不能完完全全给大家看。

第一次看场景跑了差不多一个月,从场景中寻找灵感。其实看完景之后,我基本就知道自己要怎么拍,所以会对最初的剧本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在拍摄的过程中,主要是寻找最后呈现的战争的感觉。我想反映的是一个反战,但整个电影给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过瘾、刺激的观感,这个是拍摄中一直思考要去平衡的东西。

就像我之前说的,拍摄中我一直把这个当作是我最后一部电影来拍的,所以并没有考虑太多其他的,就是一个目标,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一部真正的战争大片的样子,要有战争片的格局。

像这一次海军动用这么多装备,那么多军舰,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去他们的海军基地,去调动,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基地停靠。不同的军舰要从不同的基地去我们需求的一个点,然后根据剧情要求来编队。这不是他们常规的运作,每一个调动,都要花很大力气去做。

拍摄时用蓝幕拍科幻、玄幻没问题,观众也会接受。但我们这个题材是一个实战的题材,场景必须得有这种真实的感觉,在我们的美术跟特效部门沟通之下,还需要进行很多真实的破坏,比如炸毁一栋楼……我们一般都用真实枪械,子弹用空包弹,炸药都是真的。以前在香港地方小,拍爆破戏也不敢用那么强力的炸药。这次有一场山头爆破的戏,炸掉一个山头。

《红海行动》里不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武器,还有大量美制、俄制武器

澎湃新闻:听说还是有一些血腥画面删减了,一开始更暴力的表达有哪些呢?

林超贤:我没有想过要暴力,而是真的从战争真实的角度出发去拍摄。我们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撤侨这个事情上,我们从新闻上看到的是很简单很平安的画面。但其实,我们的海军他们是有为一些特殊的情况去做一些计划的,我们电影里拍摄的,是根据他们计划过的任务来的。我们的特种部队在撤侨的过程中,的确是随时待命的状态。

那么,要去表现战场,就不可能是十分平和的。

《红海行动》主演张译其实有过参军经历,但林超贤仍然会在片场要求张译如何端枪

当然啦,最后的确是有一些画面上的删减,包括像是大巴车上的救援,我们有拍医疗兵完整的救治伤员的过程,但最后考虑观众的基本观影需求,所以并没有那么赤裸裸地去展现这一切,成片已经是删减后的结果。

虽然我觉得现在的电影观众已经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这一切,我真的不是暴力狂,但也不想粉饰太平。很多恐怖分子采取恐怖袭击的时间通常都是赶在年节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是大家彻底放松警惕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彻底放松紧张了一整年的心情好好过一个春节,但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居安思危,因为恐怖分子是不会休息的。所以这部电影赶在这个时间上映,或许可以给他们一些“警告”,要让他们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动中国,不要动中国人,更不要逼我们还击。我们不好战,但我们从不怕战。

因为确信是好电影,所以愿意赌一次

澎湃新闻: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行动系列”可能会成为他们对你的一个“品牌”认知,很多类似邀约会找上你,未来希望继续深化这样的个人品牌还是也会担心这会成为一种限制?

林超贤:在我看来,所谓“行动系列”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有打动我的点。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故事讲下来,自己有没有被打动。如果没有,那这个肯定做不了,但如果自己有被打动,那我觉得就是可以分享这个感受给观众的。

我觉得电影某种程度上是在传递一种使命感,传递的是一种人的使命。而对于我这个导演来说,我的使命就是把电影拍好。

至于说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合作,其实海军有跟我聊之后的一些故事,我不排斥合作,但也是要找到一个能够跟观众分享的故事和角度,而不是硬性说一定跟谁合作。

2007年动画片《闪闪的红星》是林超贤“北上”的第一部作品

澎湃新闻:香港导演“北上”这些年,有些人大获成功,有些人并不如意,你觉得市场改变之后,大家的“江湖地位”有重新划分的感觉吗?

林超贤:不敢不敢。一直以来我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拍戏,那我的经验其实都是很简单粗暴的,就是“虐待演员”啊,打磨故事啊,挑战自身极限啊。这个圈子里大家都很拼,就看你是为了什么去拼。

我不太清楚其他导演,所以也没办法做比较。但我相信,在这个行业里的每个创作者都是有勇气的。

澎湃新闻:这两年不少香港导演来接手主旋律题材,会觉得因为有一定的距离感,反而能够找到更好的切入角度和看待方式吗?

林超贤:之前有个香港的影评人说林超贤已经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教父”,说实话,我自己看到有点“啊,是这样吗”的感觉。

我理解的主旋律是一种正能量,我只是寻找了一种方法去表现它,去跟观众交流这种正能量。

张涵予在《湄公河行动》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让我很认同,他说“好莱坞大片都很主旋律啊,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出自己的主旋律呢?”所以我想,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当然可以有我们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年代,这个主旋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湄公河行动》的时候我们传递出的是“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如今《红海行动》传递的就是:我们没有生在和平的年代,但我们有幸生在和平的国家。当然还有另外一句,就是: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林超贤在拍摄现场

澎湃新闻:放在春节档一开始应该是个比较冒险的选择,对于票房的表现是在预料之内吗?怎么看这个类型在市场中爆发式的表现?

林超贤:这个档期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我确实有担心过市场的反应,万一大家觉得春节档不想看这样的电影,我该怎么办,我的演员、我的工作人员之前为这部电影吃了那么多苦,如果观众不喜欢的话,我会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但潜意识里我又有一种信心,我相信市场和观众会给《红海行动》一个公平的结果,这个信心是《湄公河行动》带给我的,我之前也说过,是《湄公河行动》的成绩让我相信自己的坚持是对的,相信现在的观众是很厉害的,为了这个,我愿意再赌一次。

其实电影在哪个档期上映不是我作为创作者能够决定的,我只是认真去做好每一个作品。至于说到这个类型,大家主要都是关注在“主旋律”这个感觉上,但在我而言,电影是要去成就英雄的。因为观众需要看到“英雄”,需要看到面对困难,可以走出来的英雄。对于观众而言,他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力量,即使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孤独前行,但只要你勇于面对困难,你可以做到很英雄。

对创作者来说,现在肯定是一个好时代,创作有人投资,电影可以呈现出来,观众对于你认真表达的作品有回馈。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