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入党37年,革命老区退休教师心愿终成真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斯斯
2018-02-27 20:3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2月2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余秀琴(左)与父亲余良保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我从入党的时候就想来这里看一看,一等就等了37年,现在心愿终于成真了。”今年68岁的余良保1980年入党的那刻起,就想着要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看一看。

2月27日,天气晴。余良保在女儿的陪同下,早上10点左右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脚步缓慢、细细地品味着墙上的每一幅人物画像和文字介绍。

余良保家住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退休前是岳西县店前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他有四个女儿,二女儿余秀琴在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已经有20个年头。余良保尽管有时会来上海看看女儿,但一怕打扰女儿工作,二又怕迷路,一直没有去中共一大会址看一看。

直到今年,女儿问了父亲一句:“你今年想去哪里玩下?”父亲脱口而出:“中共一大会址。”他说,作为党员没到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去年,十九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后,这里更成为余良保内心向往之地。

余良保说,自己所在的岳西县是安徽省革命老区,他也生长在革命家庭,叔父是抗美援朝烈士,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国家干部,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他对自己成长环境的概括,为了入党,他前前后后写了10多年的入党申请书,最终于1980年入党,对他来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

第一次陪父亲来这里,女儿余秀琴感慨:“平时父亲在家,很少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都不知道父亲对这里有那么多的情愫,内心藏了那么多对党和国家的爱。”她有些懊悔,反复说:“你应该早点跟我说,这样我就可以早点带你看看了。”

2月27日,余秀琴特意调休陪同父亲来了这里,她一路搀扶父亲,听父亲讲解革命先辈的故事,还不停给父亲拍照留念。

余良保在二楼展览大厅一边参观,一边轻声念着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名字。“这里,毛泽东和董必武是我最熟悉的。”余良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毛泽东带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排除了千难万险、闯过难关,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邓小平同志就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而对于董必武,余良保则感慨,他从一个接受了较多封建思想的旧知识分子,转而学习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站在民族救亡的高度,这种转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十分艰难和可贵。

余良保对中国共产党怀着感恩之情。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他还写了一首诗《因为有了您》来歌颂中国共产党,诗歌的最后写道:我们真心热爱您,我们坚决拥护您,我们衷心祝福您,您是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女儿余秀琴说,这些年,父亲一直在践行党员精神,前几年家乡修水泥路,遇到资金阻力,父亲带头额外拿出5000元,同时主动把土地让出来,促成了一条水泥路的修缮,造福了家乡人民。

“如果说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那么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一定可以强起来。”余良保说,这是他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收获的最大感动,“这次参观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个激励自我的过程,填补了我内心的一大遗憾,也更加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感到骄傲。”

余良保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也都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他说:“我尽管退休8年了,但仍然可以发挥出党员的余热,为身边的人做应该做的事,尽一份热心和爱心。”

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共有49306人次参观学习,其中正月初三当日参观学习人数突破7000人次,一天共有7403人次(2017年参观人数最多一天为11月25日,共7262人次)。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