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母亲为儿子当讲解员,念出每块展板的内容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周航
2018-02-23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2月23日中午,上海兴业路,参观者排队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摄

2月23日,周五,晴。

大年初八,上海继续连日来的好空气,和煦的冬日暖阳在石库门前留下斑驳树影。和上海大多数中小学今日开学不同,小侯所在的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明日才报到,上午10点左右,小侯和父母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

刚进展厅,母亲杨女士就挽着儿子小侯的手,念出每块展板的内容。她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参观中也成了儿子的讲解员。

读六年级的小侯,还没学到历史课,但他喜欢看书。他并不总是那么爱听母亲的讲解,一不留神就自己往前走去,杨女士一把挽回他,“这块展板内容你知道了?那你说说,甲午战争是哪一年,后来签订了什么条约?”

见儿子讲得不全,她不厌其烦,又读了遍展板,重新介绍《马关条约》的内容,提前为儿子上了这节历史课。讲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阻,杨女士又延伸开去,为儿子讲到如今蓬勃发展的一些国产品牌,谈到今日不少人支持国货的行为。

后入馆的参观者,纷纷从身后走过,母子二人仍停驻在最初的几块展板前。从事建筑行业的父亲侯先生陪伴在旁,用手中的iPad,拍下一块块展板的内容。

拐过第一个小弯,展览开始介绍近代尝试救中国的先驱林则徐、魏源等人,“林则徐你知道吗?”母亲又发问。“林则徐虎门销烟,我知道的。”小侯立即答上,母亲又接着嘱咐,魏源也要认识,“历史课马上就要学到的。”

小侯手中的复旦二附中《行迹上海》

当天的参观是小侯假期的实践作业,学校有一本《行迹上海》手册,鼓励学生寻访城市足迹,感悟城市之美。于是,才从东北老家回上海,杨女士和侯先生就带着儿子来到了一大会址。

一路参观讲解,到了中午12点,一家三口才走到展区的末端,缅怀墙的最后,杨女士指着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照片,又为孩子介绍了她捐赠战机的壮举,小侯边看,边点着头。

原定的行程中,一家人还要在上午去参观宋庆龄故居,现在只能吃完饭再去了。“没想到展馆内容那么丰富。”杨女士说,这也是她自己第一次来一大会址,不少史实也是首次了解,“我们读书时学得也没那么多。”

“中国人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她说,希望未来孩子即使出国,也仍能一直记得这些。

小侯和父母合影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