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精选︱李天纲:传统祭祀会在城市中消失吗?

李天纲 文 澎湃新闻记者 杜薇 整理
2018-02-19 11:03
来源:澎湃新闻

现代医学一直在寻找一个定义,以便决定在生命消失时的哪一刻人刹那间死亡了。

而中国传统宗教对死亡的理解和现代科学很不一样——儒、道、佛教都认为死亡是一个长长的过程,要经过七七超度,二年守制,三世祭奠,才能让灵魂彻底安顿。这个差别,让中国宗教在处理死亡问题、灵魂问题时,有一套特别的礼仪,那就是祭祀,研究起来非常有意思。

近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李天纲做客澎湃问吧,与网友交流民间信仰与民间祭祀的有关问题。澎湃新闻整理部分精采问答,与读者分享。

祭祀有固定程序,迷信是乱七八糟

Q:李教授你好,请问中国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祭祀的?祭祀和迷信有什么关系?谢谢

李天纲:您好!有人类就有祭祀,这个早了。考古学家说6、7000年前的仰韶遗址中已经有祭祀活动。6000年的良渚文化中发现了祭器:玉琮、玉璧。当然,儒家认为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祭祀。我认为祭祀和迷信有区别, 祭祀有一套“祭礼”、“祭器”、“祭法”,有说明,有解释,比较固定。迷信不是,迷信乱七八糟,不讲道理。

Q:李教授好,传统认为人死后要经过哪些程序?一些地方过三七五七等有什么说法?

李天纲:您好!现代医学一直寻找一个定义,以便决定在生命消失时的哪一刻人刹那间死亡了。中国传统宗教对死亡的理解和现代科学不一样,儒、道、佛教都认为死亡是一个长长的过程,要经过七七超度,二年守制,三世祭奠,才能让灵魂彻底安顿。这个差别,让中国宗教在处理死亡问题、灵魂问题时,有一套特别的礼仪,就是祭祀,研究起来非常有意思。

Q:葬礼中关于头七等习俗是属于那种宗教的?

李天纲:“做七”的问题我在《金泽》书中有考证,有认为是佛教,有认为是道教,儒教也承认,其实是佛、道、儒都需要这个仪式,大家都在做道场、法事。蒙文通先生人在四川,他认为和古代西南地区,甚至东南亚的民间习俗有关。我同事魏明德研究凉山彝族信仰,也有类似做七的,那就是原始信仰中固有的。

Q:李教授,我是山东农村地区的,刚刚在家里参加了爷爷的葬礼,过程非常繁琐,以至于令人感觉像在折磨活人,其中有无数次的叩拜,而且还有对次数以及跪法的规定。请问,农村地区繁琐葬礼是否受中国宗教信仰影响?又大概成形于什么时候?谢谢!

李天纲:今天民间恢复的葬礼,显然是和明清儒教丧礼有关系,但也不是原样。儒教对葬礼十分重视,《仪礼》有《丧服》、《士丧礼》。现在的葬礼是凭着传说、记忆,加上自己的想象,搞得很复杂。用力过猛的葬礼,在古代也是“违制”,属“淫祀”,太多了嘛!

Q:清明节为什么要挂一些白色的纸呢,有什么由来和讲究之类的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李天纲:这个是招幡,招魂之幡,让死者回来的亡灵有迹可循。汉代《楚辞》中有“招魂”一章,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招幡,不是纸做的,是布帛做的。

Q:金泽镇有趣、好玩的民间祭祀活动,老师可以挑一个介绍一下么?能去围观的么?

李天纲:金泽镇保留了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和九月初九日二次“香讯”,就是庙会。庙会时,四乡八邻,远至江浙方圆百里的香客都来烧香,他们保存了杨老爷巡会的仪式。有一个几十个壮汉组成的的先锋社,用鱼钩扎到手臂的肉里面,再勾住垂下的香炉、锣鼓,护送老爷巡视全镇,这个值得一看,其他都和一般庙会差不多。庙会公开的,人人可以进香。

金泽古镇庙会

Q:请问教授,民间的供奉祖先的祠祀文化在很多地方已经渐渐消失了,那么这种文化该不该在当今中国继续继承和发扬呢,如果继承和发扬了又怎么避免过度迷信呢?

李天纲:我认为,宗教学应该秉持客观研究的学术立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发扬什么,打击什么,不是宗教学的使命。我们探究消失的原因,我们发现复兴的苗头。在信仰领域,人为的“继承和发扬”很难奏效。目前阶段,还是要对文化传统做出合理的分析,让公众和信徒自己来鉴别。

Q:民间祭祀或者信仰系统都是流传下来的,在现代社会中,有可能诞生或者生发出一种新的祭祀或信仰么?

李天纲:您的问题很有意思,一起探讨一下。我们一般对于传统礼仪较少怀疑,因为很多人经历了、使用了,就take it as granted……对于新的祭祀、新的礼仪、新的信仰,那就应该好好检验。如何检验,是权威机构的鉴定,还是市民社会的共识,这是需要再讨论的问题。

民间信仰会不会随着工业化而消亡?

Q:老师好,在我印象中中国民间传统宗教信仰为道教,比如各种神庙。求的是今世现报,而非佛教的修来世。可以说是一种交易,我给你香火钱,你保佑我平安。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道理的普及,您感觉这种现象还会延续下去吗,中国传统民间宗教文化又该何去何从?

李天纲:你好!确有这个说法,儒教治世,道教治身,佛教修来世。但是这个充其量只是可以从三教的教义上来分,民众信仰根本不分儒道佛,见佛(老爷)就拜,有事烧香,临事抱佛脚是常态。不能小看民间信仰的力量,也不能高估科学的强大。怎么办?不是说宗教有长期性、复杂性吗?哈哈哈!

Q:中国民间一般是同时信仰佛教和传统中国宗教(玉皇大帝等)吗?中国自己的多神论到底有没有很强的神学基础?比如解决一些道德两难问题?另,儒教一般被视作宗教吗?

李天纲:儒教在当代中国,不被看做是宗教。古代儒、道、佛教并称,应该算是宗教吧。不过,当时的“教”,和今天的“宗教”还有差别,不全一样。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的时候,儒家还是列为宗教的。1949年以后,儒家彻底不算做宗教了。中国宗教的信徒们,至今还是不会严格区分佛教、道教(儒教废除后一些神祇跑到了道教中,如关公、城隍等),多神论有好处,是不容易为了不同神祇起纠纷,争执不休。但是,多神论也有缺陷,就是信仰不固定,不执著,看起来也不虔诚,这就导致道德上的不坚定,这也是大问题。这方面,西方宗教确有长处。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套以“杨老爷”为核心的民间宗教,镇上“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信仰格局延续了明清儒家祠祀体系。

Q:三个问题:

一、感觉佛教比其他宗教的哲学性更强,神性更弱,对吗?如果对,有本质的差异吗?

二、人的信仰冲动强弱,跟什么有关?知识?财富?敏感?抑郁?

三、普遍信仰基督教的欧美,和普遍信仰佛教的亚洲相比,经济更发达,科学更进步,这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放在个体上,有信仰的人生会有局限吗?

李天纲:回答您的三个问题:

一、对的,您感觉得对。不过这是近一百年佛教革命以后的情况,教行中的“人间佛教”克制神性,教义中的“唯识论”更重理性,和传统佛教有差别,但佛教基本精神还是有的。其实,人间佛教还是保留了不少净土信仰,努力维持神性。

二、人性中的信仰因素大概都是有的。知识、财富,是外在条件,和信仰心关系不密切;敏感、抑郁,表明问题已经内化,离信仰心更近些,谅您已经思考过了。

三、没有必然关系,十九、二十世纪欧美经济发达、科学进步的时期,基督宗教作为教会是衰落的;相反,佛教、印度教、民间宗教并没有妨碍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印度、泰国的经济发展。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督宗教也发达起来,这好像是个特例。最后,个人的信仰只有在被歧视的时候,才会对人生造成局限,这个原理相信您也了解。

Q: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地区民间神仙崇拜和佛教混淆不清,许多民众对正信的佛教颇有误解。想请问一下,是否有方法能纠正这种误解?该如何做才有效?谢谢!

李天纲:您好!确实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传统民间信仰与当代佛教教义有不小的差别。在明清、民国时期,佛教与民间信仰实际上结合得很紧密。民间信仰中有的乱象确实需要纠正,有的则不需要。比如民间祭祀用“血食”(动物)供奉传统的神祇(老爷),这个是悠久文化,不需要纠正。但是有些人杀猪取血,供奉新神,这是蛮邪的,应该纠正。有效的方法,不是行政打压,而是依法办事,扶正怯邪,所谓“移风易俗”。

Q:历史上民间宗教的主要传播方式和组织方式有哪些变化,政府如何进行管理的?

李天纲:历史上没有“民间宗教”的说法,朝廷有僧录司管佛教,道录司管道教,今天称之为民间宗教的,历史上大多包括在“祠祀”中,儒家士大夫、地方官员负责修建和维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民间宗教,是传统的儒教派生出来的,政府和它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Q:未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人群如何祭祀?民间信仰会不会随着工业化而消亡?

李天纲:传统祭祀很可能会在城市化中消失,但现在看来,消失的是形式,因为没有办法建庙,无论是家堂、宗庙、族庙、老爷庙。但是,新的形式也在城市里出现,如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清明扫墓、水陆法会、讲经修道等等,都是从传统祭祀转化过来的。所以,情况可能不是消亡,而是转型。

Q:中国古代有发展出与其它古文明类似的掌握实权的“祭祀阶层”吗?为什么?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一套完善的宗教信仰而从汉代开始选择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教,这对中国的现代文化有什么影响?您认为现代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您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传统宗教的未来有何看法?

李天纲:中国上古应该是有一个祭祀阶层的,《尚书》所谓“乃命重黎,绝地天通”,重、黎都是专职从事祭祀的。汉代以后社会上还有巫、觋,但官方儒家一般不取。唐、宋以后,儒家又逐渐淘汰了方士、术士,令他们慢慢转入到道教、佛教,所以说中国没有祭祀阶层也不是很确切。中国人原以为有科学就不需要宗教,或者可以用“哲学代宗教”、“伦理代宗教”、“美育代宗教”。这几年的流行说法又反过来了,说没有宗教不是好事,传统宗教忽然又热起来了。传统宗教的未来,真不好说。

传统绘画中的祭祀场景

Q:李教授,您好。我是一个在北欧留学的中国学生。我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或者,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宗教因素,比如圣诞、复活节、春节。但是现代人正在逐渐摒弃其中的宗教部分?这算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丢失吗?还有就是国内圣诞节很流行,但是庆祝的人很少是基督教徒,您能从宗教学的角度对这个现象做一些评价吗?谢谢您

李天纲:您好!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很普遍,亏得您发现!这里还有很多人认为圣诞节就是基督教,需要抵制!东西方的传统节日无不和宗教有关,但参与节日活动并不等于归信宗教,巴黎、汉堡都有华人春节舞龙游行,当地人都来凑趣,市政府还鼓励呢。从宗教学的角度来建议,合适的方法就是政府和民众都把宗教与文化分离,把某一种传统宗教作为“多元文化”的资源来利用。让大家开心而已!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