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合肥:用“中国声谷”撬动人工智能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2018-02-13 07:53
来源:澎湃新闻
起起落落,人工智能浪潮终于爆发般涌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在智能化信息化中立于潮头、拔节壮大?安徽合肥用“中国声谷”,讲出人工智能的中国故事。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拍摄 王佳晨 剪辑(03:06)
起起落落,人工智能(AI)浪潮终于爆发式涌入人们的生活。

何谓人工智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解释道,通常人工智能是指机器智能,让机器达到人类智能所实现的一些功能。简而言之,用计算机仿真出来的人的智能行为叫做人工智能。

2016年,在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该论坛创始人、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教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中明确提出,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变革,将对这个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何让中国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车?如何在智能化信息化中立于潮头、拔节壮大?安徽合肥用“中国声谷”(China Speech Valley)讲出人工智能的中国故事。

中国声谷

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是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于2013年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声谷”已入驻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赛为智能等150家企业,跟进在谈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项目超过200个,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链。

从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声谷”品牌宣传经理偶世君目睹了“中国声谷”的发展与变迁。

近日,偶世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感慨:“十多年前,高新区还有农田,农田周围环绕的是一些家用电器加工企业。当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不存在。十多年过去,原来的农村变成了高新产业园区,有了‘中国声谷’,许许多多‘80后’、‘90后’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家。”

为何“中国声谷”要落地在合肥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推进“中国声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国声谷办”)主任阚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合肥高新区作为“中国声谷”的载体,是为了充分发挥其自1991年建成以来的产业聚集效应。

阚伟表示,“合肥高新区的产业聚集特色非常明显,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优秀企业包括科大讯飞、浪潮等创业企业,也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军工企业。此外,汽车、家电、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都聚集在合肥高新区,可以充分为‘中国声谷’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澎湃新闻走访“中国声谷”时,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们未来生活的改造。

一种智能家庭系统可用语音打开家中的窗帘,设定空调温度,播放电视节目;

一辆汽车通过语音系统设置目的地,播放交通广播,让司机驾驶更加专注。

一款可穿戴机器人收集大量数据,通过计算和模仿辅助受伤患者完成行走、发力等康复动作,帮助患者重新站立起来。

一款能听懂话的智能“鼠标”,不仅可以免除打字输入之累,还可根据你的话语判断你想要干什么,自动打开对应的网站……

这些仅仅是“中国声谷”众多初创企业将人工智能产品变为现实的一个缩影。而众多企业中的集大成者,便是科大讯飞。

说起中国声谷,就一定会提起“一核”——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中国声谷”的“一核”

提到“中国声谷”,就一定会提及科大讯飞。

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学生刘庆峰带着自己的18位同学建立了科大讯飞。

由于缺少经费,18位年轻人就蜗居在出租房中搞研发。历经种种困难,终于得到了合肥市的资金支持。在合肥读书,在合肥创业,中科大成就了刘庆峰的团队,科大讯飞也带动了这座高校和这座城市腾飞。

201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省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部省双方将专门成立语音专项,为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2016年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声谷”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科大讯飞居于“中国声谷”“一核两区多园”发展规划中“一核”的中心地位,并作为龙头企业助力声谷发展。

2016年8月8日,在科大讯飞的年中总结计划会上,董事长刘庆峰正式发布了经过提炼的讯飞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科大讯飞的使命是“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科大讯飞的近期愿景是成为语音产业领导者和人工智能产业先行者,实现百亿收入、千亿市值;中期愿景是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和产业生态构建者,联接十亿用户,实现千亿收入;长期愿景是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伟大企业。

同时,安徽省依托科大讯飞这家企业,成为国内最早关注人工智能产业的省份。

科大讯飞副总裁张友国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大讯飞作为行业的佼佼者,有诸多自信支撑着企业前行。

“多年以来,科大讯飞坚持‘平台加赛道’的战略,通过讯飞开放平台,科大讯飞为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整合后台内容和服务,构建持续闭环迭代的生态体系。”张友国说道。

在张友国看来,科大讯飞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十八年,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全国领先,在行业内的深厚积累也让竞争者感到压力颇大。

目前,科大讯飞在教育、车载、智慧城市、智能客服等领域都有逾十年的产业积累,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而且在人工智能深入各行业的道路上,核心技术、行业专家、大数据资源缺一不可,这也彰显着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沉淀。

此外,张友国还向澎湃新闻举例证明这些年来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2008年至今,科大讯飞连续在国际说话人、语种识别评测大赛中名列前茅;

2014年,科大讯飞首次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即在中英和英中互译方向中以显著优势勇获第一;

2016年,国际语音识别大赛科大讯飞取得全部指标第一;

在认知智能领域,2016年相继获得国际认知智能测试全球第一、国际知识图谱构建大赛核心任务全球第一;

2017年,哈工大讯飞实验室(HFL)获得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机器阅读理解挑战赛全球第一名,这是中国本土研究机构首次取得赛事榜首;

在国际医学影像领域的权威评测LUNA上获得平均召回率94.1%的检测效果,以显著优势获得该项评测的第一名并刷新世界记录。

诸多领先优势,都在向人工智能行业发出声音,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安徽合肥,中国的人工智能,要看科大讯飞。

“魂芯”DSP:民族魂、中国芯

在“中国声谷”,除了类似于科大讯飞这样的地方科技集团,还有极为低调的军工企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38所”)就扎根于合肥。

中国电科38所1965年建于贵州,1988年底整体迁移至合肥,现有员工8000多人,平均年龄34岁,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

澎湃新闻走访“中国声谷”时,中国电科38所高级工程师陆俊峰对自己的工作描述的极为简单:“我们所主营的业务,就是雷达”。

陆俊峰表示,为了支持我国雷达技术的发展,中国电科38所开始研发DSP芯片,如果说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那么DSP就是雷达的心脏。“简单的讲,如果雷达是我们的双眼,DSP的作用,就是眼睛终端的大脑,DSP负责把真实的世界进行信号处理,让雷达更加准确,看的更广、更多。”

陆俊峰还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科38所在国家的支持下研发了一款DSP,就叫“魂芯一号”,而且我国预警机已批量装配了“魂芯一号”,让预警机真正地成为大国重器,同时也实现了国家重大装备的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由中国电科38所研制的DSP:魂芯一号

中国电科38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魂芯一号”处理器是该所研制的第一代32位高性能通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从指令集、体系结构到软件开发环境完全自主设计。运算能力达到的每秒钟300亿次浮点操作,是国外公司同类产品TS201性能的4倍。已成功在以空警500为代表的十几型国家重大雷达装备中批量应用,与进口器件相比,DSP使用数量减少50%,功耗下降25%,板卡一次调试成功率提高15%。

为什么国产DSP要叫做“魂芯”?陆俊峰给出了答案。“作为央企、军工企业来讲,我们的第一责任就是要支撑国家的发展,所以当时就以‘民族魂、中国芯’来命名了这款DSP。”

同时,陆俊峰还表示,中国电科38所在十二五期间又研发了“魂芯二号”,是一款多核的DSP,运算能力是“魂芯一号”的四倍。未来,“魂芯二号”除了装备在雷达上以外,还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据介绍,未来人工智能会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所使用的车载雷达,“魂芯”就有可为之地。

依托中科大,搭建人才高地引“凤”求“凰”

短短五年,“中国声谷”从无到有。

科大讯飞、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人工智能生产企业的涌现和壮大,通过创新能力以及核心技术,吸引了众多人才。

“90”后博士刘海峰

生产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化代表、“90后”博士刘海峰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刘海峰毅然决定从创业地北京回到合肥,“就是看中了以科大讯飞为先导的‘中国声谷’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

几年来,从中科大牵头成立实验室,联合复旦大学等单位开展类脑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合作,到申请超过200项技术专利,建成四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三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为智能相关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计算和数据资源等服务,实验室的研发“进度表”在不断加快,已直接或间接带动产值超过万亿元。

刘海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中科大的六个工科学院,将于2020年前入驻合肥高新区,届时师生规模将达到1万人。他所在的类脑实验室及中科大合肥高新区校区将为“中国声谷”源源不断的进行人才输送,“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产业也将进一步留住中科大人才。

“服务本地、贡献本地,产学研实现的真正闭环,在我们中科大学子与‘中国声谷’之间,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中国声谷办主任阚伟亦向澎湃新闻证实,安徽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中国声谷”(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促进安徽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大力支持“中国声谷”企业加强原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及人才引进,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关键研发设备购置、重大项目团队奖励、研发试制投入、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等技术创新项目上,“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技工大省若干政策等资金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补助。

阚伟还透露,对取得技术创新重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省一次性分别给予一等奖2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奖励。此外,安徽还将在省内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强人才培养。

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声谷”项目运营负责人祁东风对澎湃新闻表示,“很多人都提出疑问,为什么将‘中国声谷’选址在安徽合肥,这样一个看似不具备优良区域优势的地方,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区域优势应该逐渐淡化,不具备所谓区域优势,就是与传统的区域竞争说再见,也更加符合‘中国声谷’这样一个人工智能高科技产业聚集地的特征。”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服务业处处长余要火则表示,“China Speech Valley”,我们用“Speech”而不用“Voice”,就是要让国际上听到我们中国的整齐的端庄的声音,让世界看到我们的优势,传递为人类美好生活共同做出努力的美好景愿。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