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团队在临床上实现人类肺脏再生: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

仇逸/新华网
2018-02-11 10:23

左为在介绍论文发表情况。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移植到肺部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研究团队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这一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为了验证肺干细胞的再植修复能力,研究团队将肺病患者肺干细胞培养出来的肺脏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受损的肺上,移植后三周观察发现,小鼠肺内纤维化损伤区域被新生的人体肺泡替代,小鼠的肺变得十分健康,几乎可称得上“重生”。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

经过前期对细胞生产制备工艺流程的验证和动物试验数据的观察,经医院学术和伦理专家委员会审议修改后通过,2016年初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重庆西南医院同步开启了基于干细胞的肺脏再生临床试验。

2017年3月,左为教授团队和当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任涛团队共同主导的“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干细胞)移植治疗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项目,获批成为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已有数位肺病患者接受了自体肺脏干细胞的移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成功实现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患者的肺换气能力、六分钟步行距离等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在肺部CT影像上,也可清晰观察到干细胞对肺部病变组织的修复替代。

到目前,研究团队共开展超过80例临床肺干细胞移植,涉及支气管扩张、慢阻肺和间质性肺病等不同的病种,这些患者的肺功能,特别是肺弥散功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原题为《同济大学研究团队实现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责任编辑:郑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