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最快的旅人都在步行

2018-02-06 09:21
上海

塔基 整理

《长乐路》

简介

身为驻华记者的史明智在上海一住就是七年,他的家就在长乐路的最西边。这个好奇的美国人,把这条长约3.2公里、位于上海人民广场西南方的马路探访了个遍,搜集了在这条街道上生活、工作过的人们的故事,把它们都汇集在《长乐路》里,记录了在上海长乐路生活、工作的“老百姓们”的故事。

书中的陈楷,八零后,从一个小城的国企辞职,来上海靠销售意大利手风琴赚到第一桶金,后来和友人合开一家小餐饮店,还挖到了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入伙。在史明智笔下,他是有文化且愤怒的年轻人,也是未来中国的象征。

书中的陈楷这么回忆史明智:当时是他的一个朋友采访在先,后来就介绍他和我认识了……认识挺久的,书是后面的事情了。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中文说得好,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有着东方的思维方式。

关于作者

Rob Schmitz,中文名史明智,1996年以和平队志愿者身份在四川自贡做外教,后成为美国广播媒体Marketplace 唯一的驻华记者,也做过在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上海站记者。

2018年2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史明智 著 王笑月 译

《罗德里格斯岛之旅》

简介

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旅行家和文化学者。在这本旅行散文里,他讲述了自己在罗德里格斯岛的旅行经历。他沿着祖父曾经经历的传奇,去探索祖辈的生活痕迹。一路上,勒克莱齐奥捕捉到某种历史的踪影,比如往日寻找黄金的艰辛。一方面却发现,自己寻找的只是某些象征物,某种祖先最初迁居岛上的标记和符号。

摘录

当我走进这山谷的深处,走在这些黑色的丘陵间,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属于现代人,甚至不属于海盗们:这是人类之前的一个世界。这里有沉寂,有风,有光亮,我感觉到脚下地底深处的火焰。我看见露兜树的根,炙热土地上的罗望子树,我看见光滑的树叶如利刃一般,我明白了,这个我找寻的写于山谷深处的信息是不可能传递给我的,只能掠我而过。

关于作者

勒克莱齐奥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200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1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 勒克莱齐奥 著 杨晓敏 译

《瓦尔登湖》纪念版

简介

在《瓦尔登湖》众多译者当中,仲泽不是名气最响的,不过其译文却是最具“美文”气质的。他操刀翻译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目前在豆瓣众多版本中评分排名最高:9.0分。

译林的2018新版仍然找来仲泽,不过在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基础上做了修订,仲泽表示:“主要针对修辞,尤其是恶性欧化,力求以纯粹的汉语传递原作信息。”

他举了几个例子。如调整缚于原文的呆译。原文But I am wiser than that. I have learned that the swiftest traveler is he that goes afoot。2011年译本:但是,我却更聪明些,因为我知道,最快的旅客是步行者。2018年的版本改为:可惜我没那么笨,因为我清楚,最快的旅人都在步行。

再如恢复动词活力。……as if they were a compact flock of birds passing just beneath my level on the right or left, their fins, like sails。2011年版本:(下方小鲈鱼翩翩的泳姿映带于左右,)好像群鸟的盘旋和滑翔,那灵动的鱼鳍便是轻捷的翼帆。新版本改为:(小鲈鱼在下方泳姿翩翩,映带于左右,)宛若群鸟攒集盘旋,那灵动的鱼鳍便是轻捷的翼帆。

精心遣词后的语句,更传递出汉语言的美感以及走向荒野的快乐,也唤起重读这部经典的欲望。此外,这本书内页穿插多幅美国自然摄影师斯格特·米勒在瓦尔登湖畔数载拍摄的照片,作为文字的补充和互文。

摘录

我觉得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交际,只要遇到血气旺盛的人,随时读会像水蛭那样咬住不放。我当然不是隐士,若有必要,我可能会安坐酒吧间,并且比屁股更沉的常坐客坐得还久。

关于作者

亨利·大卫·梭罗,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超验主义者,《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

2018年3月 译林出版社 亨利·戴维·梭罗 著 仲泽 译

《芝加哥规划》

简介

前不久,英国出版集团Timeout与Tapestry市场调研公司合作,于35个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香港)访问1万五千个人,最后将芝加哥评选为2018“全球最佳城市”,给出的原因是:出色的美食和夜生活,以及超出平均水平的幸福度、文化繁荣度、物价可承受度、自豪感、邻里感。

此时再来读读这本出版于1909年的里程碑式作品,会有不一样的对照观感。这本书曾掀起了城市设计的革命,是美国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规划被芝加哥市采纳后,确立了该市、尤其是其湖滨地区的基本发展格局。作为城市美化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文献,对今天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摘录

创造理想的秩序,将使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更好的客运和货运设施,将帮助每一个贸易商和制造业主;建立完整的公园及其道路体系,工薪阶层及其家庭的生活会更健康、快乐;由此产生的更大的吸引力,将使本地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和品质,并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那些寻求生活于美好环境的人们。吸引着有钱人的那种美好,也使他周围的人们生活快乐,同时使他和他的财富扎根于这座城市。

关于作者

丹尼尔·H. 伯纳姆(1846—1912),美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20世纪早期“城市美化运动”的领导者。爱德华·H. 本内特(1874—1954),美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

2017年3月 译林出版社 (美)丹尼尔·H. 伯纳姆 (美)爱德华·H. 本内特 著 王红扬 译

《大自然声景——一个野地录音师的探索之旅》

简介

十多年来,范钦慧为了踏查她所热爱的自然声景,追寻理想中寤寐以求的“寂静山径”,走遍台湾山川野地,邂逅了兰屿的角鸮,富里森林的朱鹂和猕猴,知本夜晚的山羌与飞鼠、太平山翠峰湖畔的虫鸣鸟语,东台湾地区海岸线黑潮洋流下的鲸豚之声。总是带着录音机四处浪迹田野的她,曾积极奔走促成了“中国台湾声景协会”。本书是她追索各地声音秘境的心路历程,叙述了26个探索声音历程的小故事。

摘录

这几年我也见证了制作纪录片时,会犯下的通病:那就是把音轨关了,回录音间重新配音,在用音乐“美化”一切。虽称环境纪录片,却扭曲真实,甚至拍摄过程制造了巨大的噪音,不但无法反映真实的声景,还让生物饱受惊扰,都应该检讨与反省。因为噪音,我们拒绝聆听,因为拒绝聆听,我们连拥有什么,或失去什么都不知道。

关于作者

范钦慧,自然作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主持人、纪录片编导、田野录音师。另著有《跟着节气去旅行》。

2016年5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范钦慧 著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