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升级:“反女权”思潮与“诱惑”神话伴生

杜甦
2018-02-03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在法国《世界报》1月9日发表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等百名女性联署的“性权派”公开信之后,法国Mediapart网站于1月11日紧急推出了一篇针锋相对的联名公开信,逐条驳斥了前者的言论,谴责她们“打着自由的旗号,攻击反性侵斗争的合法性”。作为应对此轮论战的表态之举,《世界报》于1月26日发表了著名美国性别史专家琼·斯科特(Joan Scott)的专访。斯科特认为,在“反女权”宣言的背后,一直被法国人奉为民族精髓的“诱惑”(la séduction)是一个神话:它实际上是一种保守的意识形态,其实质是反民主的父权制思想。

凯瑟琳·德纳芙2003年出演的电影《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剧照

法国女权主义者的集体回击

Mediapart的文章题为《女权主义者能否发声?》,是由7位法国知名女性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出版人和电影导演联合执笔的一篇“反对女权主义反对派”的紧急宣言。作者们对法国女权运动面临的困境表达了强烈的担忧,因为“当美国文化、科研领域的权威女性都在声援弱势女性群体时,她们的100位法国女性同胞——其中不乏曾经的女权斗士,却选择站在社会公正的反面”。为了在声势上压倒前者,她们紧急搜集了200多名不同年龄、职业、种族,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签名。

文章中批评:这些以“中产阶级白人”为主的女性,打着担心正常男女诱惑被与性侵、强奸相混淆的幌子,“事实上正是这类表述一直在混淆两者。”早在2011年的DSK事件(斯特劳斯-卡恩性丑闻)中,类似言论已经开始控诉“清教主义”有违法国男女间性爱“温柔交易”(doux commerce)的传统,如今更将性暴力等同为 “笨拙的调情”,目的在于坚决否认一直存在于法国社会中,尤其是在男性特权群体中的性暴力和性别歧视,通过重申保守秩序来维护男性支配权,以拯救目前仅允许少数女性在媒体和社会中享有有限话语权的两性关系体系。

文章指出:通过强调“法国人追求性自由的文化特异性”来反对禁欲的清教主义,一直是法国反女权主义者的惯用托辞。这类论调称女权主义从美国渡海而来,也带来了美国清教徒的羞怯与性节制,所以女权主义者天生就是敌视男性、反对性自由的。然而这样的“性自由”,本身却建立在一种以满足男性冲动为先,限制女性欲望表达,放任对女性肉体的挑逗甚至攻击,高度戒律化的“清教式”体系之上。

文章认为:德纳芙们宣扬另一种“非受害者”的女性身份,策略性地将女权主张者贬低为夸大其词的“极端分子”,将揭发性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反诉为施暴者。这种策略常在各种压制平权运动的言论中,被用来分化弱势群体,转移人们对社会不平等逻辑结构的关注。

Mediapart公开信中借用黑人女权主义者贝尔·胡克丝(Bell Hooks)在《女权主义属于所有人》一书中的定义,强调“女权运动不是反抗男性,而是要反对性别歧视、剥削和压迫。”对女性身体的欣赏,在公共空间的流通和制度性控制,已经成为几个世纪以来保守运动的基石。今天仍然一再强调异性相吸的原始生物本能,只能是进一步捍卫不可动摇的父权社会性别秩序。

美国历史学家剖析法国“性自由”传统

《世界报》“性权派”宣言引发的争议焦点之一,是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女性主义运动,是否正在令法国人丧失风流倜傥的国民性?围绕这一话题,《世界报》采访了著名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Joan Scott),于1月26日发表了题为《法国的“诱惑”国民性是个神话》的文章。斯科特是英美历史学界性别史研究的先驱,也是一位法国史专家,她在采访中指出:“求欢自由”言论的弦外之音是一场政治力量的交锋,它并非像其表面所说的那样,是两代人性观念的不同,或是女性阶级身份不同所造成的冲突。

斯科特认为:女性运动的共性,都是质疑男性在工作、政治和家庭中行使特权,也就是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谓的“男性统治”。所以#Balancetonporc或#MeToo的核心,并不是女性与其身体的关系,更不是什么女性自由解放,而是反抗男权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使男人将依靠女性堕落来实现其男性气质视为理所当然。追求“性别均势”是上世纪70年代法国女权运动的焦点,对男性权力滥用的挑战则可以追溯到更久远,而今天的女性运动则是女性平权要求在当下的一种表达。

斯科特肯定了女性自发提供大量证言的必要性:要揭示“男性统治”及其对女性的影响,没有足够的实证是做不到的。女权运动经常面临的矛盾在于,男女本无不同,但如果女性表现为歧视和暴力的“受害者”,这种对男女“施暴者”和“受害者”区别的强调,反而再现了女性主义者想要否认的男女差异,在实质上与平权追求背道而驰。女性的确是受害于男人对权力的滥用,然而让男性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社会体系和文化传统才是罪魁祸首。在今天的女性运动中,大多数参与的女性并没有表现为“沉默无助的受害者”,她们在顶着舆论压力坚持行使其谴责不平等的权利。谈到美国#MeToo运动的不足,斯科特认为主要是人们过度关注零散的个人化叙述,缺乏进一步深究不平等现象和反女权主义思潮在女权运动进行数十年后依然存在的根源。

斯科特表示德纳芙们的反女权宣言虽然令人反感,但并这一波逆流会在法国出现并不让她感到意外,它是法国“以诱惑为民族性”这一政治话语传统的延续。斯科特曾在一篇题为《诱惑:一套法国理论》的长文中阐释过“诱惑”作为法国民族性的神话,认为它的实质是一种保守的意识形态,其根源是反民主的父权制思想,其中包含了两性差异互补、“女为悦己者容”、“人不风流枉为男”等过时的观念。

斯科特指出:德纳芙们与法国#Balancetonporc中的女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同政治力量的交锋,而并非所谓“两代女性的观念的冲突”或者“女权主义派别间的矛盾”。与德纳芙同时代的多位女权主义者就曾联名著书《自由·平等·平等》,批判法国国家格言“博爱”中所体现的父权思想。在斯科特看来,“法国男人善于诱惑”,法国女权“比美国女权更温和,更能认同风流倜傥的男士风度”这类刻板印象,并不能体现法国两性关系的社会现实。而且在今天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诱惑”神话不仅服务于反女权主义话语,同样经常出现在敌视伊斯兰的政策言论中,宣扬穆斯林因为“性压抑”而不可能融入“性开放”的法国社会。因此法国的#Balancetonporc运动有着双重任务,除了揭示法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还要质疑以女性性解放为名的针对穆斯林的种族主义攻击。

此外,斯科特还强调,德纳芙们的言论甚至也不能代表法国“白人精英女性”的立场。事实上,两性间的不平等、剥削乃至暴力侵害,无论是在艺术、媒体、知识界,还是在餐饮、酒店业和工厂等不同社会阶层中都普遍存在。她不认为在这样的现实中,大多数法国女性会愿意认同“性挑逗是一种柔情蜜意的两性交易游戏”。法国的这场女权运动不是对所谓“美国政治正确” 的跟风,也不是在打响所谓“两性间的战争”,而是为实现法国宪法承诺的性别平等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女权运动理想的状态,是推动对同工同酬的要求,禁止工作中的性骚扰以及鼓励更多的男性参与到这场斗争当中。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