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母亲带孩子参观:给他搭建起革命历史框架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佳蔚
2018-02-01 21:1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2月1日,参观者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前拍照留念。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李佳蔚 摄

2月1日,星期四,晴。

沐浴着冬日暖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准时开馆。正在放寒假的学生族依然是参观的主力军。

洪捷和儿子西西在展厅一边仔细参观,一边轻声交流。

“妈妈,这就是昨天看到的大炮。”进入第一部分展厅后,今年读六年级的西西快步走到“靖夷铜炮”跟前,回过头轻声问他的母亲洪捷。

洪捷点了点头,西西便站在这尊有着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的炮台跟前,出神地看着。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抵抗英军侵略而铸造的铜炮。炮身上刻有文字:靖夷,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

炮台的上方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照片,洪捷就借此给孩子简要介绍当时的历史情况。

洪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参观一大会址之前,母子俩已经做了一番功课,“我先给他讲了一些相关历史知识,然后我们一起浏览了纪念馆官网,我问他对什么感兴趣,想看什么,希望他带着目标过来参观,这样效果就更好。”

正如母亲洪捷所料,西西进入展馆后非常认真。他对展厅里的实物和图片展品更有兴趣,遇到生字就转头问母亲。

参观过程中,母子俩一边驻足凝视,一边轻声交流。洪捷说,虽然孩子还小,对许多意义深远的革命历史不能完全理解,但她希望通过参观,先给孩子搭建起革命历史的框架。

“你现在看到这些展品,听到这些名字,可能还不太清楚,但等你中学时学历史时,你就可以对应进去,知道祖国是为什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又是怎么一步步富强起来的。”洪捷在参观中对儿子西西说。

为了加深西西的印象,走到他特别感兴趣的展品跟前时,洪捷就打开手机“扫一扫”,让儿子再听一遍语音介绍。洪捷说,参观结束后,她还会交代儿子写一篇“参观之最”,“把他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下来,或者最感兴趣展品。”

11时许,洪捷母子二人参观完整个展厅,走出了纪念馆。这时记者又遇到了两位时隔三十多年,再次来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年长者。

退休后,单先生再次参观一大会址,在特展区域驻足观看。

“我们上次过来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纪念馆还没有这么大。”今年60岁的退休工人单先生和太太在参观时,感慨不已。他们走过展厅各个部分,逐一仔细地观察,单先生觉得纪念馆变得更好了,藏品也丰富了许多。

“这些变化说到底是中国富起来了,人民生活更好了。”单先生说,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时,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

单先生和太太在展厅边走边看

单先生回忆,他上次来参观一大会址是读中学时,由学校组织前来的。当时,他们从松江出发,乘公交车到徐家汇,再转乘26路无轨电车到一大会址,“以前过来参观要花一个上午时间坐车,今天我们从松江坐地铁直接过来,就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