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禁烟令要发力,就是要较真

2018-02-01 18:51
来源:澎湃新闻

近年来,一些城市出台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但如何执行是更大的考验。

据媒体报道,1月27日,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涮肉店内,一位女士就餐时发现隔壁桌几位食客在抽烟,向店内工作人员反映无果后,这名女士录制视频曝光此事,其间遭到一名抽烟男子的暴力阻挠。

目前,朝阳区卫生计生监督所联合多个单位和部门对涉事饭店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该饭店在控烟管理上存在问题,朝阳区卫生计生监督所已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出门就餐如果遇到隔壁桌有人抽烟,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对许多人来说都颇费脑筋的问题。忍吧,烟味实在难闻,而且二手烟危害健康已是常识。劝吧,对方不配合怎么办?找服务员,服务员也劝不动怎么办?这些难题都被朝阳区这位女士遇到了。她劝阻对方抽烟,对方蛮横地说:“关你什么事?”她找饭店,饭店工作人员前后劝了这批人三次,还是无果。

该女士最终选择视频曝光,纯属无奈之举。

人们为这位女士的较真点赞,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遇到这种状况估计都会忍忍算了。这起个案暴露出禁烟令在实际执行中的常见困境。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开展无烟城市项目或无烟立法的城市已达30多个,覆盖了全国20%以上的人口。总体来讲,列入地方立法的控烟措施还是有效果的。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2017年上海新控烟条例实施三个月后,室内PM2.5平均浓度减少近一半,餐厅吸烟现象从39%降至11%。

但是执行偏软的状况如果得不到解决,禁烟令就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甚至将来可能出现反复。设想一下,如果禁烟令只能管到自觉的吸烟者,一遇到“顽强”的吸烟者就止步不前,那么“学好”的抽烟者就可能重新“学坏”。

要想那部分不自觉的吸烟者不再“顽强”,不再有“关你什么事”的想法,必须加强禁烟令的执行力度。热心市民的维权意识、监督意识当然值得赞赏,但热心市民不该充当主力,因为他们挺身而出时可能使自身卷入冲突。

许多城市将禁烟令的落实责任主要放在了经营者身上。比如北京市规定,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负有下列责任:对吸烟者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要求其离开;对不听劝阻且不离开的,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但实际上,不管出于“顾客是上帝”还是和气生财的理念,餐馆之类的场所在劝阻顾客抽烟时都有诸多顾忌。下逐客令、投诉举报等强硬动作很难被采纳。

因此卫生执法机构除了要在一些劝阻吸烟事件闹大之后介入,更要在日常加强执法监督。要让那些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意识到,不是别人在跟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跟法律过不去。此外,还要呼吁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尽快推进,使公众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