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 | 登山历史档案女王霍利逝世,她把一生献给喜马拉雅

2018-02-01 10:12
上海
由阿里森·奥托(Allison Otto)执导的伊丽莎白·豪利传记影片《大山的守护者》(Keeper of the Mountains)曾在2013年班夫山地电影节中亮相,并获评审团提名奖。视频编辑 龙景(00:54)
高翰 综合编译

1月26日,喜马拉雅资料库(The Himalayan Database)的创始人,95岁的前新闻记者伊丽莎白·霍利(Elizabeth Hawley)在加德满都的CIWEC医院溘然长逝。曾作为伊丽莎白·霍利的助手,与前者共事长达14年的德国女性登山家及新闻记者比莉·比尔林(Billi Bierling),在霍利弥留之际赶到医院,并在1月26日晚些时候通过Facebook公布了霍利因肺炎去世的消息。

“我非常悲痛地宣布,伊丽莎白·霍利在经过一场与病魔的短暂斗争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无法用言语描述这位伟大且令人惊叹的女性之于我个人的意义,她教会我很多事,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想念着她。”

“感谢霍利小姐,你慷慨地向我分享人生,让我能够得以深刻地了解你,并成为你的朋友。我珍视所有与你共同相处的时光——即便是那些因为我的拼写错误、不守时,甚至不修边幅,而造成的种种不愉快的时刻。与你共度的这些时光使我深感荣幸。”

“我们会继续尝试完成霍利小姐的工作,但毋庸置疑的的是,喜马拉雅登山世界中至关重要重要的一环已经缺失。霍利小姐的名字将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霍利小姐在加德满都迪利巴扎附近的家中。ClaudiaLopez 图

伊丽莎白·霍利最为人周知的身份是喜马拉雅山区探险活动的记录者,及登山纪录的保管人。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她以义务的方式,完成了珠峰登山编年史的汇编工作,孜孜不倦地记录、整理喜马拉雅登山数据,并将严谨的研究成果、完整而准确的记录,无偿开放给登山者分享,因此受到了整个登山界的尊重。“登山历史档案领域女王”,“喜马拉雅的福尔摩斯”,是登山者们送给她的别称。

身为纽约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孩,霍利在小小年纪就接受了大都会的生活方式,然而在1948年,25岁那年,当她带着自己在《财富》杂志工作两年来积攒的零花钱前往英国旅行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英国到西欧各国,再到东欧、北非、中东、南亚,这一次的旅行可谓旷日持久,直至8年后才结束。

在重返纽约,接受了一份短暂的工作后,霍利决意选择一条更真实的道路。加德满都,这个曾经在环球旅行中最吸引她的城市,成了新的梦想土壤。起先,霍利作为路透社记者负责政治新闻的采集工作,没过多久,1963年5月美国登山队来到尼泊尔,霍利受《时代》杂志委派的随行记者,负责报道登山队从珠峰南侧沿西南山脊登顶珠峰的新闻。从这一年开始,霍利的兴趣点全面转向了登山报道,同时也开始着手建设珠峰登山档案库——后者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世界关心登山的人提供一个能够整体了解珠峰登山实况的渠道,之后与霍利搜集、整理的喜马拉雅地区其他资料一同汇入了喜马拉雅资料库。

童年及青年时代的霍利小姐。资料图

1960年代是喜马拉雅黄金时代的开端,登山者人数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频繁与探险队伍接触、总是能第一时间拿到最新的攀登消息的霍利,在当时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个“加德满都最重要的外国人”。事实上,霍利在新闻机构工作的时间并未延续很久,在作为非官方的登山纪录保管人、历史档案研究者四处活动的同时,她不得不兼职替尼泊尔首个徒步旅行和旅游机构“虎山”的工作,赚取生活费,但这一点丝毫无损于她在圈内的地位和口碑。

《户外》杂志的撰稿人埃里克·汉森(Eric Hansen)曾在采访文中提到,伊丽莎白·霍利在长达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总共执行了超过1.5万次采访,她在加德满都家中的档案柜里存放着1905年至今,关于尼泊尔、印度、中国边境340座山峰超过8万个登山纪录。她留下的纪录得到新闻界、学界以及尼泊尔登山协会等专业登山机构的认可,甚至连尼泊尔当地的旅游业者,酒店、餐厅老板也对她名字尊崇备至。

尼泊尔的登山圈一直都津津乐道于一个故事:加德满都Rum Doodle餐厅会为每位成功登顶珠峰的人提供一顿免费大餐,但在饭菜上桌之前,老板会先跟霍利通电话,确定登山者的身份。

霍利小姐在1960年代作为路透社记者长驻尼泊尔。misadventure 图

有经验的登山者对她又爱又怕,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登顶成功,必然会被霍利以审讯式的方式盘问良久——采访过程的严酷程度可以用“第二次冲顶”来形容。

霍利的工作方式也很有意思,在机场、酒店、茶馆附近围追堵截,是她的强项。霍利自己也曾提到,她的心里装着整个登山季的航班时刻表,如果有人从泰国飞过来,中午到达加德满都,大约在下午1点45分就能接到她打到酒店前台的电话。她有很多眼线,从尼泊尔旅游局、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到酒店、餐厅的接待人员,所以想要提前获悉登山者的行程并不是难事。

斯洛文尼亚登山者达沃·卡尔尼卡(Davo Karnicar)在出发前往珠峰之前接受霍利小姐采访。Outside Magazine 图

曾经七次登顶珠峰、完攀14座8千米以上山峰的美国登山家艾德·维(Ed Viesturs)回忆自己跟霍利的第一次交手时,是这样说的:“你才刚刚从机场来到酒店,没走到酒店前台,电话铃已经响了,紧接着酒店工作人员说,‘霍利小姐想跟你聊两句’。这个时候你手上还拿着行李呢。”

登山圈里声名最盛,在1980年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珠峰的意大利登山家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则记得自己在霍利的工作室里翻看写着自己名字的档案夹时,瞬间感受到的震惊——里面有一栏为婚姻情况记录,里面写着:“单身”、“已婚”、“离婚”、“与女友同住”。而当时梅斯纳尔的婚姻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按照意大利的法律,我仍然算是已婚,但在德国,我已经离了婚,现在跟女朋友住在一起。”

1979年夏天,梅斯纳尔跟霍利的碰面,亦不失为一桩有趣的谈资。那一年两人在加德满都碰面时,梅斯纳尔提起自己正计划做一次历史性的攀登,但无氧攀登方式却难以获得尼泊尔征服的许可。霍利爆料说,一位名叫植村直己的日本登山者也在准备尝试同样的壮举,梅斯纳尔听后果断改变了计划,一年之内,他拿到中国政府的许可,在珠峰北坡登顶成功。

两本关于霍利小姐的传记文学,《大山的守护者》、《我会在加德满都给你打电话》。资料图

埃里克·汉森提到,霍利每次采访一位登山者时,都会向对方索取大量的资料,包括照片、线路图、探险队其他成员及夏尔巴向导的联系方式。在她的笔记本上,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从抵达加德满都的时间开始,到离开加德满都结束,每个时间点上都写满了蝇头小字,例如是谁固定了安全绳,每次升降的高度、不同人出现在不同营地的时间、次序等等。很多时候,采访对象们也并不清楚霍利在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当他们坐飞机回到安稳舒适的家中,可能会发现霍利正在跟自己的太太讲电话,旁敲侧击的打探更多关于登山准备的细节。

登山界缺少一个对于高海拔攀登的认证机构,霍利留下的内容丰富详实的登山记录,理所当然地被视为该领域的最高权威之一。2010年,来自韩国的吴银善和来自西班牙的埃杜尔纳·帕萨班(Edurne Pasaban)为了争夺第一位完攀全世界14座8千米高峰的女登山者的头衔展开较量,但在喜马拉雅资料库中,吴银善登顶干城章嘉峰的记录一栏显示为“有争议”(disputed)。霍利曾向BBC记者披露,同一季节、同一座山的登顶者提供给她的照片均显示他们站在雪地里,她认为吴银善在干城章嘉峰留下的照片,缺乏足够的细节证明其达到顶峰。同时,她也指出,自己在这些事情里扮演的角色既不是法官,也不是陪审团,她只是一个记者。

“我们负责记录。我们知道登山者们做过什么,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知道登山者们说过什么。这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

从尼泊尔王子手中购得的蓝色甲壳虫跑车,是霍利小姐心爱的座驾,50多年来她的每一次外出采访都是在这台车的帮助下完成。

霍利身上还有很多令人着迷的性格特征,比如说,她长情,可是并不热情,她持之以恒,同时也懂得抽离。因此她的决定,不管是决定开始做一件事,或是结束一件事,都显得十分决绝。70岁那年,她意识到自己无法长距离驾驶后,交出了驾照,放弃了自己最为钟爱的娱乐,雇用了一名司机替自己开车。88岁那年,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很严肃的考虑如何度过人生最后这段时间,她已经有16年没回美国,远在科罗拉多的侄子希望接她回家,但未能得到应允,是因为她觉得手上的工作仍需要自己。在逝世的一年半前,霍利的意识变得模糊,此后不久,她不再外出进行采访。

比莉·比尔林询问霍利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时的感受,她是这样回复的:

“热情?我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显然对于数据也是如此。”

“ 无论什么时候,当我开始做一件事情,我会做到事情结束为止。”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