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红色故事·寻找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2018-01-29 21:26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尼克尔斯基 东方IC 资料图

1921年6月,一位俄国人风尘仆仆地从苏联赶到上海,一个月之后,他匆匆地走进上海望志路106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了重要发言。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他就如同迷雾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是谁?他就是曾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一大,共有15个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然而在2007年之前,这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生平故事,都一清二楚,唯有尼克尔斯基,他的经历是个谜、他的模样更是个谜! 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里,关于尼克尔斯基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句,没有照片,留下了一个遗憾的空白。

这块空白,一直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心病”,因此解谜的努力也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曾通过外交途径,致信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求帮助寻找。这一信息,引起了苏联有关方面的注意。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女研究员卡尔图诺娃毅然接过了这项“解谜”工作。可是,尽管她多方努力,却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直到近年,卡尔图诺娃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尼氏的传奇经历。

原来,“尼克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1921年6月,他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来到上海,与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合。之后参加了中共一大。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尽管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因为找不到照片,他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

2007年6月29日,一个闷热的黄梅天,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参观者、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要求面见“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领导,他声称手头持有尼克尔斯基的照片。馆长闻讯,又惊又喜,一路小跑着来见这位特殊客人……中共党史界找了半个世纪的照片,这位俄国教授怎么会有?他又是如何找到的呢?

这还得从2006年阿列克赛初到一大会址参观开始说起。当时,同胞尼克尔斯基留下的那片“空白”,给他带来某种震撼,他决定要把尼氏照片送还给中国。

回国之后,阿列克赛先后向尼克尔斯基工作过的数个边疆地区的档案馆致函查询,均无所获。强烈的责任心令他辗转反侧。一段时间里,这位执着的俄国教授几乎是每天“泡”在与尼氏可能有关的档案馆里,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一本一本地查找,一页一页地翻阅,可照片还是一无所获。就在绝望之际,阿列克赛曾寄出征询信的鄂木斯克州档案馆传来了喜讯。

档案馆的回函是张光盘,光盘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尼氏人事档案封面,另一张是带有尼氏本人头像的履历表。此外还有几十页文字资料,尼克尔斯基的本名与化名均有明确记录,其自传中还披露自己去过上海工作。

这一发现,令阿列克赛如获至宝。他兴奋得彻夜难眠,赶紧收拾行囊,奔赴上海……

深谙史学研究方法的一大馆长在激动之余又浮现了一丝担心:阿列克赛提供的,真的是尼克尔斯基吗?会不会因为是孤证,而不被史学界采信呢?

想不到,时隔两个月,“孤证”便不孤了。蒙古国研究共产国际历史的著名学者达西达瓦也声称找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可与阿列克赛提供的照片对照判断。经比对,在蒙古学者提供的2张照片中,有一张与阿列克赛提供的完全一样,另一张是新发现的,是尼克尔斯基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英姿——这离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时间更近。   

这个历史的悬念,终于解开了!那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迷雾被轻轻拨开,那个让人叹息的醒目的空白已不复存在。如今一大会址纪念馆把尼克尔斯基的照片悬挂在第十五块空白处。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更加完整了!而这位化名为“尼克尔斯基”的共产国际的代表,以深邃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正向着我们缓缓走来。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