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校服垄断平台:究竟还有多少红顶中介?

2018-01-29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校服采购平台“阳光智园”APP借地方政府红头文件之名涉嫌垄断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1月24日,教育部装备中心以文件形式,发出“关于中小学校服工作有关事项的说明”,称“阳光智园”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与中心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也非“教育部平台”。至此,“阳光智园”平台被摘去“红顶”,垄断牟利业务被叫停。

互联网+一切的时代,校服采购搭上互联网便车,本是一种机制创新。但当教育部门的“供参考”成了地方政府打着红头文件旗号的强制推广,当平等的市场竞争成了独此一家的垄断,这样的校服采购模式就变了味。

这些年,各地确实发生不少校服采购腐败案,一套校服被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吃掉回扣的事时有发生,所以,标榜家长与厂家直接联系的互联网采购平台找到了生存空间。但是,当这样的平台因为权力的加持一家独大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

在此番校服采购事件中,地方政府以红头文件为“阳光智园”开道,其实是一种变相审批。它扩张了行政权力,扰乱了公平竞争市场,不仅没有给家长、学生带来便利,还可能同样带来腐败的危险。

此次采购事件发酵之后,教育部装备中心发文澄清与“阳光智园”的关系,“阳光智园”失去了“红顶”这块招牌,失去往日威风。但在个案解决之后,更值得追问的是,还有多少这样的民间平台打着“红顶”的名义,大行垄断之实?

以“红顶”+“垄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类似的红顶机构在税务、公共服务购买、环评等领域还有不少,民间的意见很大。

实际上,校服采购领域此前就曾存在同样的情况:2008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在全省备案了19家校服采购企业,但到了恩施却变成了两家。这两家通过向当地教育部门输送利益,最终挤掉了对手,垄断了当地校服供应。

自2014年至今,李克强总理至少有8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治理“红顶中介”问题,但“阳光智园”一事提醒我们:治理“红顶中介”非一时之事、一日之功。毕竟,“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是一桩好生意,谁有行政部门的背书,谁就具备了垄断市场的通行证,剩下的就是坐收垄断红利了。

各种“红顶中介”的出现,消解了中央放管服改革的效果,反而扰乱了市场,给百姓添堵。严格落实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制度,加强权力约束与监督,方能清除寻租死角,给企业以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