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家长应该打开视野,不做孩子的导演

蔡木兰
2018-01-28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身边的很多朋友有孩子的第一天都是幸福感爆棚,往后的生活开始充斥着各种焦虑。孩子小的时候,想的是怎么陪伴孩子;稍大些时,思考怎么帮助他们认知世界;开始上学时,又要“未雨绸缪”,孩子该学习什么,孩子的未来怎么规划?

1月26日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开幕,早上9点天空还飘着鹅毛般的小雪,就已有家长带着小朋友陆续进场。有些父母安静地等在一旁,看着非遗区域的老师教授孩子瓷刻、漆艺等,也有些家长在为骑平衡车的孩子拍照,还有部分的家长在论坛区占座等待心仪的课程。

2018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开幕。

2018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家长在听讲座。

此次少儿生活方式展上,专业论坛环节还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博士杨雄等嘉宾莅临现场分享“育儿经”。

2018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专家们在分享“育儿经”。

如何给孩子空间,爸爸妈妈能做什么

杨雄说,根据对上海六千个家庭的研究,发现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的压力,恰恰相反,像开小差、拖延功课都是孩子释放压力的表现。在家庭关系中,母亲的表现最为焦虑,而父亲的幸福感远远超过母亲。

《父母世界Parents》中国版主编段金希坦言,身为母亲的她非常焦虑。孩子因为生病、遇到不被理解而情绪低落的时候,母亲会更注重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而且她认为,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然而,家庭教育是一门深奥、抽象且不可复制别人成功的功课。

杨雄认为,生活和学习在家庭教育中二者不可分割,做功课是教育,玩耍也是学习。

如何给孩子空间,爸爸妈妈能做什么?段金希一直在尝试。她说,曾经带着七个月大的孩子旅行,这种生活方式持续了三四年,孩子也去过很多地方。她解释,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一同旅行的过程中,父母是否能够为孩子解答“为什么”,是否能够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对世界的认知。

任友群说,父母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很重要,至于孩子培养出什么兴趣,父母不能左右,但是得把这个环境提供给他。他回忆起女儿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白种人时的失礼,让他和妻子觉得难堪,也正因为这件事,任友群意识到应该让孩子接触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他开始有意识地让女儿接触恐龙、变形金刚等不一样的玩具,后来还养了一条狗。“机会”在女儿十周岁来到,那是一个离开大人和一群不认识的同龄人共同在秘鲁亚马逊生活两周的机会。后来,当他看着女儿抱着一条短吻鳄的照片时,他说,那一刻特别自豪。

2018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孩子们在做手工。

怎么尊重孩子的不同和个性

许多家长在孩子2岁前宣称要“快乐童年”的家庭教育,然而,当面临幼升小的压力时,家长又开始焦虑起来。好像不为孩子报个班“心里过意不去”。

葛剑雄指出,目前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成为社会上层人物。但是,家长忽略了一点,社会绝大多数人是普通的一员,精英是少数的,天才更是极少数。

葛剑雄进一步指出,大学毛入学率是40%,美国、以色列是50%,能上大学的孩子大约为一半。而考上大学的这一半孩子里面,能够被常青藤精英大学录取的也只有5%,能够成为社会精英或者名人的或许只有百分之一。家长如果能够认清这点,那么对于孩子将来能上什么样的大学的心态也就会平衡,压力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把读书、上大学看得“通透”了,孩子的未来方向在哪?

的确,身边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将“上大学”、“出国留学”等看为孩子人生规划的目标。葛剑雄说,一个比较成功的家长应该是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社会上的各类工种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超市做售货员、做警察、做消防员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基因适当的选择,这样就没有压力”。

则分享了一次他在江西出差的经历。他看到,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个特别的学校,其中一个班级教授学生用瓷片做小挂件,也就是手工艺品。而这个学校最贵的班级是教授法国菜,并保证学生读完可以在上海的法国餐厅找到一席之地。而且他们不发学历证书,只颁发技能证书。

任友群表示,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正在逐步发展起来,让孩子走“这条路”未尝不可。他认为,成功不是只有一个指标,因此建议,家长应该把视野打开,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道路是正常的,不做孩子的导演”,他说。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