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被全面封堵后,地方政府会缺钱吗?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2018-01-20 16:40
来源:澎湃新闻

“开前门、堵后门”是当前国家治理地方债务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2018年新年以来不到一个月,已有包括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发文要求遏制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作为地方政府举债“后门”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渠道被禁。与此同时,开前门方面,新年以来,债券市场行情不是很乐观,比如十年期国债期货大幅下跌创出了历史新低。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地方债余额为164706亿元,政府债券14744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258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大约有1.72万亿元债务将需要进行置换。

强监管围堵之下,会否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债券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是否会在短期内影响“开前门”?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如果2018年整个经济政策比较鹰派,那么在执行或打破刚性兑付的力度可能比以前更高,这样是不鼓励各种形式的地方性融资平台或者说继续通过利用刚性兑付来支持地方财政。此外,房地产政策继续收紧,虽然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量还很大,但价格不会上涨得比较高。总体来说,地方政府在2018年受到的财政压力会比较大,地方债发行会受到一些影响。

强监管之下,地方财政仍有一定腾挪空间

监管部门大力遏制地方违法违规举债之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过去的影子银行渠道被禁。如此一来,是否会造成地方政府缺钱?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澎湃新闻表示,政府要去杠杆,就是要削减地方债务,但去杠杆不可能没有痛苦。短期来看,去杠杆还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所以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真有问题中央政府不会不管,但在短期内不是最重要的需要管理的事情。

某大型金融机构人士简容向澎湃新闻表示,影子银行等渠道被禁,对于地方财政会有一定影响,但今年由于还有债务置换,所以还有一定腾挪空间。简容判断,今年地方政府债额度可能还会扩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有补充,此外,去年启动的项目债也是新渠道。总的来说,除了税收增长之外,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实际上还是有灵活度的。

兴业研究城投行业分析师程谦则认为,监管部门大力遏制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和地方财政整体关系不大,主要是对融资平台有影响。

“遏制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确实对融资平台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整体融资成本上升;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的监管对融资平台影响不大,因为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借款和债券为主,近期的监管新规也并非针对融资平台。”程谦说。

债市走弱对地方发债规模影响不大,将考验偿付能力

那么债券市场行情持续走跌的情况下,是否会在短期内影响“开前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研究员栾稀向澎湃新闻表示,如果前门不开会对地方政府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话,那证明这个地方政府原来就已经陷入了“庞氏融资”,也就是借新债举旧债,“现在有一些政府的项目实际上是圈了项目实际上并没有投。”

栾稀还认为,如果一个地方政府之前的债务虽然比较高,但是他每一笔钱都是投向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即便是不开“前门”的话,对他的影响也就是在财政收入或者是GDP上和投资上,对他的债务状况或者说风险程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利率提高,影响的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

对债券市场利率上升,简容指出,其背后有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因素,也有金融监管加强的因素,还有经济基本面转好的因素,但是否会对地方债发行造成影响,要看市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策略,这几年地方债是被大机构追捧的配置品种。

“借债不要紧,毕竟在额度之内还可以借,关键是钱的使用你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不能说借了钱用在一个低效率的地方,这样将来产生不了社会或者经济上的回报。所以钱的使用和项目的预估,包括开前门推出的专项债,其可行性以后会是一个重视的方面。”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曲天石向澎湃新闻如此表示。

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实行限额管理。根据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国务院有关规定也明确,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

程谦也表示,地发债发行规模是按照预算计划执行的,债券行情不好并不会影响发行规模,但确实会影响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付息压力。

“开前门本身没有什么困难之处。地方政府债券方面,近两年新增地方债的规模是持续扩大的,预计2018年仍会维持增长。问题在于开前门的规模能不能满足政府融资需求,以及政府融资需求是否合理。”程谦谈到。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