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岫云村脱贫记:两年“结亲”城里千余户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邱萧芜 实习生 潘亚芬
2018-01-22 10:49
来源:澎湃新闻
苍溪岫云村支书李君采取“远山结亲”模式,让岫云村的生态农产品走销大城市。视频编辑:沈彤(01:42)
“我们家的食材都是来自389公里以外的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是周边3000多家农户一家一户生产的。”1月16日晚,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锦城大道上的苍溪县生态农产品线下销售体验中心,一名服务员向顾客介绍食材来源。

店内,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不停地接打着电话。晚些时候,他要跟几个投资人详细介绍村里的“远山结亲”模式。

李雪云家喂养的“年华猪”。本文图片均由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李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村里的鸡、鸭、猪不论斤称,按喂养的时间算。村民们不用愁销路,也不用担心卖不到好价钱。时间一到,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将被直接送到体验中心或者市民手上。

如今的岫云村已实现整村脱贫,264户人家已经有153户有了小汽车, 人均收入达到11807元。

养鸡养猪抵得上搬一年砖

1月18日上午,岫云村村民李远志买了两头猪仔。

长期的重体力活也让李远志看上去很苍老。46岁的李远志是2014年才开始养猪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邻镇的砖厂搬砖,早出晚归。

李远志家喂养的“时光鸡”。

李远志的父母年岁已高,有高血压、冠心病,腿脚也不好。他的妻子郑秀荣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手脚变形,以往一年有超过300天都躺在床上。李远志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搬砖挣的钱少,最多时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一家四口的花销都要靠这点钱维持。实在没钱,郑秀荣就不买药吃,“疼得受不了只能忍着”。

2011年,李远志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一万多块钱,加上政府补贴的1.6万和向亲戚朋友借的四五万元,翻新了房屋。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才得以改善。

后来,砖厂倒闭。因为要照顾家人,李远志无法外出打工,只有在村镇上打打零工。

转机出现在2014年。开始推行“远山结亲”模式的李君建议李远志养两头猪,并嘱咐他不要给猪喂饲料、好好养,不要担心没销路。

一年后,李君考虑到李远志家里的实际情况,将李远志喂养的两头猪进行拍卖,最终拍出了7600元的好价钱。

尝到甜头的李远志又买了4头猪仔和50只鸡喂养。李远志说,他养的鸡吃得都非常好:小鸡吃玉米面,长大了吃南瓜、红苕、菜叶和米糠,“都是自家种的,有些我们自己也吃”。

这次,李远志自己留下了一头,剩下的三头有两头被李君“收走”,卖了4200元。此外,李远志卖掉20只鸡和1000个鸡蛋,还可以获得7800元。也就是说,李远志仅仅养鸡和养猪就能挣1.2万元,抵得上他搬砖一年的收入。

郑秀荣告诉澎湃新闻,一家人的年收入比过去提高很多,欠的账还得差不多了,她也有钱买药吃。现在,郑秀荣已可以拄着拐杖走路,天气晴好时,就坐在院坝里晒晒太阳。

为何李远志今年只养两头猪?他解释说,李君曾多次叮嘱他要量力而行,必须保证喂养的质量,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他想今年只养两头,再把猪圈改造下,以后再增加猪的数量。

住在李远志家背后的李雪云就更有余力,他养了六头猪、两只羊和几十只鸡。前段时间,他卖了其中三头猪,每头价格2250元。算下来,李雪云一年可以挣三四万块钱。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锦城大道上的“苍溪县生态农产品线下销售体验中心”。

“时光鸡”和“年华猪”

其他村在养鸡养猪,岫云村的农民也在养鸡养猪,为何岫云村的农民甚至可凭借此脱贫?

李君解释说,农民种的农作物、散养的家禽家畜,最终都要落到卖给谁、卖多少钱的问题上。李君回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和党支部书记后,他原来在成都的朋友经常托他从村里带一些土鸡蛋回去。

李君问朋友,土鸡蛋城里到处都有卖,为啥非要他带?朋友回答说,超市卖的他没有把握,但李君带的一定是原生态的。

听到朋友这么说,李君想:为啥我不能直接去城里推销岫云村的农产品呢?于是,他组织298户农户成立了岫云村土鸡合作社。紧接着,有了“远山结亲”。

最初的一批“亲人”,是李君像推销员一样挨家挨户求来的。李君回忆:“我一家一户按门铃、叩铁门,受过白眼,挨过骂。开始很多人认为,我是找他们捐款捐物的。可我告诉他们,不需要你捐一分钱,而是让你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更好的农村的农产品。”

2014年3月,岫云村首次开展“远山结亲 以购代捐”活动。10余家企业、50多个爱心家庭认购了56万余元的农产品。家家户户的鸡鸭猪、米面油蔬菜均高于市场价30%以上卖了出去。此后,李君又组织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第五支行、中国电信、天虎云商等单位到村开展“远山结亲”活动达到10余次。

岫云村

仅2014年,就帮助300余户贫困农户卖出了270万元的生态农产品,全村87户贫困户减少到14户。两年多的时间,结对认购的城市家庭达到1200多个。大唐集团还给岫云村捐赠了一辆运输农产品的冷藏车。 李君介绍,村里的畜禽一律按年头收购,不搞规模养殖、不计重、按只算。为此,他还专门想了一些名称:跑山鸡叫“时光鸡”,凫水鸭叫“岁月鸭”,生态猪叫“年华猪”。

“以养猪为例,如果我们以重量来算,他们(农民)的目标就是尽快把猪喂大喂肥,这样就会给猪喂饲料,长得快嘛;按照时间来计算的话,他们就会想着降低成本,这样反而可以保证猪肉的品质。”李君说,村民把小猪仔抱来喂养后,会在猪的耳朵上打上标记,村民通过扫码就可以看到一头猪养了多少天。

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农畜品的养殖情况,做到真正放心。

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在介绍“远山结亲”模式。

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村建设家乡

光“结亲”还不行,李君找来投资人,在成都开了一家体验中心,让市民可实地品尝岫云村的农产品。

这家体验中心于2015年10月开业,面积达593平方米,总投资280万元。但由于选址、定位不够恰当,甚至装修风格也不搭调,来的人寥寥无几。这家店仅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就倒闭了。

李君并未就此放弃。去年5月,经过重新选址规划的体验中心开业。这个上下两层,面积197平方米的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包间要预定、周末要排队成了体验中心的常态。此外,岫云村村民灌制的香肠、榨的菜籽油、采的蜂蜜、鸡鸭鹅蛋等原生态产品也都陈列在店内,供市民选择。

李君说:“作为村干部,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市场为驱动力,这样才会长久。”

去年10月,李君等10人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12月4日,李君还受邀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言。

从2008年辞掉成都18万年薪工作回到岫云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党支部书记以来,李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已打拼近十年。这十年,李君从22岁变成32岁,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村子。

“总书记说,青年人要有自己的时代担当。乡村振兴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如果说没有年轻人回到农村,乡村振兴是没有基础的。村里的房子修得再漂亮、路修得再好,但住在村子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那么外观上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李君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回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