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国家也曾是“粪坑”:特朗普所不知道的挪威的奋斗史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董一凡 张蓓
2018-01-18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大嘴喷四方”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又惹上一桩新麻烦,美媒爆料称,他在听取手下官员汇报移民情况时,将移民来源国分为三六九等,并将挪威人看做“高端人口”, 称“像挪威这种国家的移民”应该多来。特朗普在激起亚非拉人民广泛不满的同时,挪威人也对他的“欢迎”在内心毫无波动,且婉言谢绝。

特朗普。资料图

挪威人对美国不感冒

实际上,目前挪威是世界上公认最为发达、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2016年挪威人均GDP达到70392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2017年世界幸福报告》,经合组织公布的“美好生活指数”等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数中,挪威均排名第一。2016年挪威基尼系数为25,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这些指数中美国并不处于领先行列之中,贫富差距却是全世界最大之一。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领域的问题在社会领域被放大数倍,犯罪率飙升、枪击案频发,族群、阶层对立日趋尖锐,BBC甚至评论称,美国在部分社会指标上正向第三世界国家看齐。从这些数据上看,挪威是一个富饶、贫富差距小、生活质量高的国家,对特朗普的邀请自然不甚感冒。

苦难中走出的幸福

挪威是从维京时代走来,中世纪以来接连被丹麦、瑞典等北欧强国所统治。从地缘上看,挪威过去是欧洲的“化外蛮荒之地”,与欧洲大陆的文明相隔较深,受到的影响与启蒙也有限。

在15世纪以来欧洲通过资本、商品与战争逐步成为世界体系中心的时代中,挪威仍然在原地踏步,在欧洲大国为核心的体系中扮演着原料供应地与制成品市场的角色,直至19世纪初,挪威生产的主要产品仍然是农、渔、林产品,生产方式也是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生产,境遇并不比亚非拉国家好多少,许多人选择到海外讨生活。

根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阿兰·泰勒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休教授杰弗里·威廉姆森的研究,1870-1910年间,挪威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挪威约四分之一的劳动力选择移民美国,并且是当时美国新移民中最贫穷、受教育最低的人群。

换句话说,当时的挪威移民是名副其实的“低端人口”。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挪威从如此低的起点,发展成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完成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几大任务,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努力。

机遇、资源与规划缔造的富饶

挪威的经济发达,不仅得益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是抓住二战以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合力规划的结果,其中凝结了挪威人谋发展,求富求变的思想与行动。

工业革命前,挪威是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看似地广人稀但适合耕种放牧的土地却极其有限,部分地区的人们甚至靠狩猎来补充食物消耗。19世纪中叶,挪威引进了纺织等现代工业,利用失地农民为劳动力发展制造业。然而,直至二战结束,挪威的工业化也未能帮助其实现国富民裕,人均收入也仅为美国同期水平的一半。挪威经济真正腾飞得益于四大因素。

首先是油气资源的发掘。1966年起,挪威开始采掘北海的油气资源,为其打开了财富大门,结束了“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历史。目前,挪威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第八大石油出口国,2016年油气行业占其产值的20%和出口额的49%。

其次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二战后,挪威追随欧洲大陆国家的潮流,发展社会市场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福利的调控。挪威的油气产业及最大的铝业、电信、银行企业均为国有,以这些国企收益补充国家财政,将自然的恩赐变为国民共同的财富。因此挪威虽是全球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其财政健康,2016年公共债务比仅为35%,政府财政盈余3%,三大评级机构均给其AAA评级信用,为欧洲福利国家罕见的情况。

其三,未雨绸缪,寻求经济多元化。挪威人深知油气经济不可持续,因而积极争取经济多元化。1990年成立了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此外,挪威还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数字经济等产业作为油气经济的补充,避免得上“荷兰病”(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编者注)。

其四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挪威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积极拥抱全球化,虽然没加入欧盟,但作为欧洲经济区成员享受欧洲单一市场绝大多数便利。

社会和谐步步来

与发达的经济一样,挪威安祥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来之不易。二战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挪威受制于经济和政治状况,政治与社会发展水平极低。挪威1814年从专制君主国转型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05年才从瑞典王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1913年才实现全民普选。

中下层民众的经济社会利益长期得不到充分代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缓慢:19世纪部分地区婴儿死亡率高达40%,挪威的全民普及教育虽然在1736年开始施行,但直至1811年奥斯陆大学成立前,挪威人只能去丹麦接受高等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挪威才能将大笔的石油钞票砸向公共事业。自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挪威教育行业雇员数量增长了1倍,医疗和服务行业雇员增长了三倍,公共行业占到挪威GDP的52%,而数十年的投入才结出如今的丰硕果实:2016年挪威的人均医疗支出达6647美元,居全球第四;2016年欧洲健康消费者指数排名第三;义务教育入学率99%,毕业率82%,英语精通指数全球第四,医学与文学均出过诺贝尔获得者,社会领域的进步也在反哺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使挪威的劳动力成为不亚于石油的宝藏,从向外输出变成为本国经济社会服务。

挪威各方面的进步也使得百年前绝望中向海外讨生活的移民潮不复存在,反而使其成为其他国家人民向往的乐土,移民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0年的1.25%升至2016年的11%,也造就了挪威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与多样的文化元素。

如今,全世界希望移民的人们,无论母国的状况如何,其出发点也许都是希望寻找新的生活。各国移民政策虽不相同,但粗暴地将把人和国家分个三六九等,将需要帮助的人称为“低端人口”,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挪威这两百多年的变化能够给世界带来一些启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多的乐土,才是真正让全人类找到安居乐业之所的正确道路。

(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