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铲除互联网金融“暴力催收”毒瘤

2018-01-17 17:31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联想控股旗下P2P网贷平台——翼龙贷多次出现暴力催收事件。澎湃新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至少15份法院判决显示,翼龙贷催收人员对欠债不还者实施了辱骂、殴打、恐吓、要挟,其中不少催收人员还是刑满释放人员。

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债务是如何欠下的,又该如何还,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暴力催收就是扰乱社会和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他人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即便披上了创新金融的华丽外衣,也不能在追讨债务时僭越法律使用暴力。

对于暴力催收这一社会毒瘤,无论名义有多么正当,始终都受法律否定性评价。如翼龙贷的催收人员屡屡脱上衣秀肌肉、用花盆砸人、非法关押他人,轻则须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重则可能构成侮辱诽谤、故意伤害、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罪名。

翼龙贷自称,其业务是经得起法律法规检视的,“我们已经和公检法相关部门合作,第一保证公司的催收符合法律要求,第二就是用法律程序对待老赖”。问题是,真实情况并不如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所说那么美好,暴力催收的犯罪行为触目惊心。

暴力催收的违法性并不难察觉,难的是如何遏制这些顶着互联网金融名义行违法之实的逐利冲动。近年来,现金贷的新政策出台,带给互联网金融平台很大压力,故而对坏账十分敏感。所以,有逾期风险的用户自然成为“被关照”的对象。对于暴力催收默许纵容,成了一些公司的“理性选择”。

铲除互联网金融的暴力催收毒瘤,必须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特别是加强平台监管。去年4月14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即掀起一场清理整顿风暴。

从长远看,还应在立法上对互联网金融借贷进行规范,增大网络借贷的违法成本,从源头遏制不法分子的逐利冲动,更好地维护公民权益,让互联网金融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