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夯实基层治理 绘就善美城乡

2022-08-17 11:55
广东

党群关系愈发密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社会氛围日益和谐、乡村振兴成绩亮眼……悄然发生的变化背后,是汕尾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汕尾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行动,坚定不移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探索党建引领善治、绘就善美城乡的“汕尾路径”。

强化“红色引擎” ▶▷

打造“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格局

炎炎夏日的傍晚,汕尾市城区东涌镇碧桂园社区的健身小广场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正轮流玩跷跷板,老人们则在太极揉推器前有节奏地左右扭动着身体。“健身器材越来越多样化了,新添的器材我都有用,年纪大了就得多运动啊!”年过七旬的王大伯每天吃完晚饭都会来这里健身。

碧桂园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揭榜共建”活动的开展。作为汕尾市首批城市社区“揭榜共建”活动单位之一,结对共建以来,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针对碧桂园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添置健身器材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服务。

放眼汕尾,参与“揭榜共建”活动的各党支部书记服务团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基层高频需求的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科普文化等送上门、送到家,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治”的基层服务生动局面,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惠从党来”。

“在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设一座公益性骨灰楼,解决先人骨灰安置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推进殡改工作……”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的党群议事厅里,一场议事协商会议正在召开,参与会议的有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代表和村“两委”干部,他们手握“赞成”“反对”“弃权”的牌子,为决议事项投出自己的一票,整个议事过程都有视频记录,决议结果向公众公开,真正实现“需求由村民表达、问题由村民讨论、事务由村民参与”。

随着“四议两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村里的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金町村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和热心乡贤还自发组成“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成功协助村“两委”解决了拖欠工薪、口角打架等大小纠纷近100宗,有效将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期。

在积极探索基层共治、自治的同时,汕尾坚持法治“定纷止争”,推行“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户一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坚持德治“春风化雨”,实行文明行为“积分管理”,设立爱心食堂、关爱基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坚持善治“提质增效”,以大发展促进大治理,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六大会战”,创新基层综合治理“一中心两平台”模式,升级打造“矛调中心”处置平台。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汕尾基层治理焕发出新活力。

激活“红色细胞” ▶▷

建强“镇村组”三级战斗堡垒

“没想到不出镇,在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好营业执照,而且速度特别快,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太方便了!”家住汕尾陆丰市金厢镇埔边村的村民吴泽焕想开一家特色小吃店,由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吴泽焕“足不出镇”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为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汕尾在全省率先完成镇街体制改革,以“赋权强镇”为重点,扭住镇街党(工)委“龙头”,构建党(工)委统一领导的“一中心、四平台”工作架构,推动448项县级执法权限下放到镇街,让企业和老百姓办事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

“问、答、述、评”环环相扣,台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经验,台下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提问点评,座无虚席,氛围热烈……连日来,陆丰市将村级党组织书记“打擂比武”活动向基层延伸,全面开展“一月一主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论坛活动,开设乡村干部能力提升“新课堂”,进一步点燃村级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书记论坛是陆丰市推进“头雁工程”的一个有力注脚,也是汕尾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生动缩影。

去年,汕尾坚持“好稳严实”的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镇村换届选举,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至52.3%。换届选举完成后,汕尾又紧接着常态化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登台打擂”、村级党组织书记“比武”交流,大力实施党员先锋指数工程、“赛龙夺锦、争创五星”和干部队伍“五识五评”,进一步激活“红色细胞”,筑牢基层堡垒,锻造能打硬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向重点村派出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系列“组合拳”将汕尾村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值得一提的是,汕尾还针对村民小组的相关问题,出台《汕尾市村民小组管理办法(试行)》,聚焦“组织建设、决策机制、队伍建设、示范建设”等方面,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向村民小组延伸,推进村(居)民小组“三资”规范化管理,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切实兜牢村(居)民小组基层治理“网底”。

赋能“平安细胞” ▶▷

创新“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机制

“某小区内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已清理”“某巷道里的废弃家具已搬走”“某居民楼内缺损的消防设施已配齐”……在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不断弹出巡查走访和事件上报的处置信息。

“‘民情地图’是我们实现治理手段、治理工具、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成功推动了组织机制、责任体系、治理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汕尾路径。”汕尾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汕尾依托省、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创新开发应用“民情地图”基层治理平台,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32个党政机关单位共435类数据,上线“疫情防控”“返贫监测”等13大类35个应用场景,初步建成“人、事、地、物、组织”的汕尾民情数据库。

“借助‘民情地图’建设,我们及时高效处理辖区各类问题,切实把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汕尾海丰县附城镇党委书记吴恒卫说。

“全科网格”是最贴近百姓的治理服务体系。汕尾以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模式为基础,在全市划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组建起一支覆盖全域管理、数量达1.8万余人的“全科网格”队伍,由网格员实现各类事件数据上报处置,及时全面掌握基层要情动态,推动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切实激活“平安细胞”,筑牢平安防线。

“网格员在巡查走访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处置的就地处置,需职能部门处置的便实时上报到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交由职能部门限时跟进处置。”陆丰市博美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许镇坚认为,“民情地图”形成的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让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汕尾市分别排查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965起、3021起、4352起,排查化解成效逐年提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汕尾坚持县镇抓统筹、人往基层走,全面开展“一亲三心”活动,推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利用节假日到基层走访,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推动镇街干部“驻村连心”,全脱产驻村,“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推动村社干部“入网知心”,下沉到网格,组团式服务群众,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推动基层党员“联户交心”,直接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

政策法规“宣传员”、服务群众“协调员”、乡村振兴“参谋员”……全市各领域各层级党员干部“脚板沾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民情收上来,把问题解决好,以“多重身份”共同绘就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发展“美丽经济” ▶▷

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漫步在大安农场,成片的橡胶林郁郁葱葱,清澈的水库碧波荡漾,木屋文宿将山林景致装进房间,让游客零距离拥抱大自然。

作为陆丰市“山水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关键节点,大安农场坚持党建引领,引导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通过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党员责任区包干、网格化管理等方式,组织党员进网格,认领责任区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成功打造丰围洋农业种植基地和大安农场奶牛养殖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促农增收和环境改善的双赢。

与此同时,大安农场还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精品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引进广东云帆文宿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陆丰市首个创新主题木屋文宿,走出了一条集亲子、团建、研学、文创、电商为一体的民宿微景区化特色发展道路,游客量比过去翻了近3倍。

走进被誉为“中国蚝乡”的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党员商铺”“党员蚝田”随处可见。该村党总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先富带后富,通过织细织密“基层服务+技术指导+示范带富”组织网络,让党员“亮身份”与村民结对致富。6间“党员商铺”亮牌承诺,在全村形成党员诚信致富示范引领效应;7名党员养殖好手拿出185亩“党员蚝田”,建立技术培训基地,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大大提升全村养殖效益;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的广东晨洲蚝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公司+基地+股民”养殖产业,规划生活居住、万亩蚝田和湿地观光三大功能区,打造市城区“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亮丽名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汕尾,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共有45条。2020年以来,汕尾围绕“五大振兴”总目标,聚焦“八个美丽”标准,做好“四篇文章”,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总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注重改革发力,统筹推动全市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在汕尾大地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田园山水画,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产业富民歌。

■ 一线实践

移风易俗为民 文明乡风惠民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两榜”机制、设立村级关爱基金、兴建幸福食堂……近年来,汕尾坚持以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操办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若由此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便“变了味”。陆丰市桃围村村民陈大伯说起前几年儿子办婚事的细节还记忆犹新。“酒席摆了40桌,一桌就得花1000多元,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当被问到为何不压缩酒席规模时,陈大伯说,“不多摆几桌,不点贵些的席,容易被亲朋和乡邻笑话。”而这种现象在过去的汕尾并非个例。

摆席贵,吃席也不便宜。桃围村一名村干部透露,在当地,以往参加婚宴随的“份子钱”通常都得400元起,困难户可以减半,但“优惠”后仍几乎是他们所领取低保金额的近三分之一。“一张请帖,半月拮据”,这样的“人情债”对许多家庭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

攀比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滋长、庸俗文化侵蚀、精神文化生活单一……针对这些现象,汕尾于2020年5月出台《汕尾市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一场大刀阔斧的移风易俗行动在汕尾大地拉开序幕。

民风社风折射党风政风,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风社风。汕尾印发《关于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创新“现场推进会+工作指引+测评排名”的方式,先后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两报告”“两严控”“四不准”等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在全社会营造党员干部自觉带头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现在哪家有喜事丧事,都会事先向红白理事会报备,由理事会成员上门指导、监督,并让他们签订相关承诺书。”陆丰市甲子镇新湖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李炯灿说。如今,汕尾各村、社区都先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党组织书记担任会长,选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乡贤能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事前宣传教育和全程监督管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红白理事会结合当地实际,对群众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将其写进村规民约,对违反的户主进行公开通报批评。

有了“官方标准”,群众既保住了钱袋子,也撑住了面子。“以前酒席搞得简单,怕被别人说小气,在亲友面前跌份儿,如今所有人都按统一标准简单操办,自然就不攀比了。”市民陈先生说。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是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美术、音乐、阅读等公益课程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色彩;在海丰县海城镇顾莲峙村,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和红色文化讲堂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在陆丰市金厢银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移风易俗的集体婚礼为爱“减负”……近年来,汕尾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打造了10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串点成线织密文明实践网络。同时,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在农村文化礼堂内部融入村史馆体系,进一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让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 数说成效

基层治理成效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镇街体制改革,推动755项县级执法权限和市县两级2579个编制下放到镇街

●推动村(居)民小组100%建立党组织和组账村监镇管,破解村民小组权大责小难题

●“好稳严实”完成镇村换届选举,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至52.3%

●率先在全省建成“信访超市”,成立各类调解组织934个

●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发生起数同比分别下降11.2%、0.82%

●全市法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前调解成功民事案件11830件

乡村振兴成效

●全市692个行政村296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并建成1525个美丽宜居村、431个特色精品村

●全市规划创建2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共筹措资金约38亿元,沿线已建成127个美丽宜居村、60个精美特色村,130个村庄完成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建成125个体验节点和展馆、87个停车场、705座公厕,建设“四好农村路”449.8公里,美化绿化道路555.8公里,并引入社会资本7.47亿元、第三方经营机构47家,开办民宿51家、农家乐179家

●全市行政村“文明村”创建达标率97.29%

●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66∶1

原标题:《汕尾:夯实基层治理 绘就善美城乡》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