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雷希特专栏:伦敦乐团们,别再浪费时间了!

【英】诺曼·莱布雷希特 石晰颋/译
2018-01-12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伦敦堪称世界管弦乐团之都。尽管质量上不总是最好的,但是在数量上没有对手。这里有五支满编制的交响乐团,再加上两倍数量的小编制乐团,总是令人目不暇给。每个月都有与大牌音乐家合作的新唱片问世。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的风格、历史与独到特征。爱乐管弦乐团由卡拉扬和克伦佩勒打造,伦敦爱乐乐团由鲍尔特和滕斯泰特锤炼,比彻姆创建了皇家爱乐乐团,布列兹塑造了BBC,而伦敦交响乐团则因其自己的热忱精神而自成一格。各种乐团的故事段子可谓车载斗量,例如指挥在鼻子上挨了一拳然后落荒而逃,或者排练厅里啤酒瓶子滚来滚去。

这一切都为人类幸福愉悦的总量增光添彩。伦敦的乐手们一直价格低廉,他们也学会麻利办事。他们成为了地球上最好的视谱演奏者,能够在六个小时内录完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原声音乐。我住处旁边拐角的阿比路,曾经一星期七天都有一辆乐团货运卡车停在外面。录音带来的版税收入让乐团敢于大胆行事。我曾经吓到了一位后来将会成为萨尔茨堡艺术节领导的人物,告诉他伦敦正在同时上演勋伯格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全集。“这在这里绝不可能发生!”他羡慕地叹了口气。

伦敦爱乐乐团的货运卡车

围绕着我们的音乐厅的气氛曾经是热闹无比。首席演奏家们拒绝了德国乐团的肥差,那里工作量只有一半,但是薪水是两倍,这是因为伦敦太令人兴奋而无法离开。每个指挥新锐都来伦敦这个炼丹炉挑战自己。乐团之间的竞争堪称白热化。

而这一切已死。在这个十年伊始,录音工业就首先衰落,自我重复再加上Youtube毁掉了它。电影业务转移去了布拉格。报纸上的乐评篇幅大减。BBC变得低能。乐团纷纷改打安全牌。首都有变成外省的危险。

指挥巨匠们不再光顾,除非是带着他们自己的乐团过来走马观花。当逍遥音乐会准备去年的节目时有人推荐了基里尔·佩特连科,西蒙·拉特尔爵士在柏林爱乐乐团的光辉夺目的后继者,但当时BBC却拒绝了他,因为他们没听说过此人。被钱财捆住手脚又自己封闭了思想,伦敦在这个议题上一败涂地。这里乐团的音乐总监中有两位住在柏林,还有一位在洛杉矶,原因很简单:那里才是有行动产生的地方。

巴比肯和南岸艺术中心的古典音乐演出上座率总是低于八成。人们在伦敦感受不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或者巴黎的爱乐大厅音乐会开演前的那种能量,因为到处都是空座位和频频低头的灰白脑袋。这些公共资助的艺术中心看上去似乎耻于上演古典音乐。在南岸中心的网站上,音乐被推到了边缘地位,具体位置常常在餐馆以下某处。

伦敦南岸中心一景

在所有导致如此衰落的因素中,公共资助的准政府机制承担着最重的责任。在过去艺术委员会总是在圣诞节前两周送出它的大礼包,为当时增加了一分令人颤抖的紧张气氛,因为总是一家乐团欢喜,余下三家唧唧歪歪。现在为了追求效率,各个乐团被并入了某种“国家投资组合”,每三年拿到一笔资助。更糟的是,新的规则规定无论他们成绩如何,所有的乐团都有份拿钱。

伦敦爱乐乐团和爱乐管弦乐团每年收到2042222英镑的资助,这是假设他们的水准完全一致而且完全不出现上下波动。伦敦交响乐团得到的资助稍微多一点——2206050英镑——作为他们每年多出来的那两场音乐会的反映,与此同时可怜的老迈的皇家爱乐乐团,长年来被排挤在外,拿到的资助已经降到946394英镑,而这还是靠去国内的不发达地区进行教育巡演赚来的。皇家爱乐乐团最近一次上新闻是他们录制了一张1970年代庞克歌曲的翻唱专辑。

皇家爱乐乐团翻唱皇后乐队热门歌曲的专辑

国家资助的惯性,加上艺术中心的缺乏想象力,已经剥夺了伦敦音乐厅的活力,就像开瓶后放了太久的香槟。伦敦的乐团曾经能够傲视群雄,而如今慕尼黑和米兰的听众们已经无法分辨伦敦的乐团到底谁是谁。这就是我们在这短短五年中堕落的程度。

那么该做些什么呢?一个5亿英镑的新音乐厅和拉特尔他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并不能带回那种活力。需要的是新的思维。

西蒙·拉特尔,伦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乐团必须重新开始为自己考虑,而不是作为国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他们需要更具竞争性——在他们的表演曲目、演出地点和门票费用这些方面。在格拉斯哥,苏格兰室内乐团将于2018年让18岁以下的儿童免费入场。在曼彻斯特,哈雷乐团正在跟机器人做试验。在利物浦,音乐总监去安菲尔德的主场看球,并在演出节目册中写专栏。在伯明翰,演奏员们挑选了一位不到30岁的音乐总监(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而在伦敦则还是老样子,老样子,老样子。该换点音乐了,同时再换掉一些执行董事。别再浪费时间了。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