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家,上海爱乐结束一年“漂泊”归巢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1-09 14:1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爱乐乐团位于武定西路1498号的家,历经了一年的加固、修缮、改建,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在外漂泊了一年的“爱乐人”亦于近日陆续归巢。2018新年来临之际,上海爱乐乐团还迎来了“新人”——第三任艺术总监张艺。

1月8日,上任艺术总监的第一天,张艺与沪上媒体见面,谈了谈他对上海爱乐未来的规划。修葺一新的上海爱乐新团址,也将为上海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惠民音乐活动。

艺术总监张艺 本文摄影:郭新洋

新人整装待发

张艺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2000年前往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现任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张艺与上海爱乐的缘分始于二十年前。1998年2月,他第一次指挥上海爱乐前身——上海广播交响乐团,至今还记得当时演出的曲目。

“乐团是铁打的营盘,总监和指挥就像流水的兵,每个指挥都有阶段性的使命,几位前辈为上海爱乐打下了好基础,而我要做好两条腿走路的规划。”

张艺表示,上任后将力推中国原创,而上海爱乐驻团作曲家龚天鹏将是作曲主力之一,“我们老说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对这些国家的作曲家及其作品如数家珍,我们也有《梁祝》《黄河》,但外国人并不知道。”

张艺认为,中国音乐走出去要有大型交响作品,而非十几分钟的小品,“中国作品走出去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有伟大作曲家诞生,也会有更多人知道中国学派,不光演奏贝多芬、莫扎特,他们也会演奏中国作品。”

此外,张艺还将带领乐团磨炼基本功,除了吸引优秀乐手加入,最有效的方法是排演德奥作品。

“莫扎特、贝多芬大家都觉得很熟悉,但真正要把它实践好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人看到莫扎特会害怕,他的谱子看起来简单,但要演好,对德国、奥地利以外的乐团来说都有难度,这些作品不强调个人,而是强调合作,几十个人要按一定标准把音拉出来是很难的事。”

1号楼恢复了原本的外墙

以往,人们常常觉得中国交响乐团的铜管声部不足,不过在张艺观察看来,留学归国的中国乐手越来越多,各声部之间的差距也没那么明显了,“不是某个声部好这个乐团就拔尖了,交响乐团是一个集体项目,理想状态是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都发出一种声音,这也是我的带团目标。”

张艺表示,大作品的排演每年都会在上海爱乐的演出季里占一定比例。甫一上任,他已经给自己排出了一张节目单,其中不乏一批重量级经典在中国或上海的首演。

譬如,他将领衔瓦格纳歌剧名作《纽伦堡的名歌手》音乐会版(无词版)在上海首演,携费城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倪海叶演绎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携小提琴家王之炅演绎科恩戈尔德《小提琴协奏曲》,携钢琴家谭小棠演绎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协奏曲“青春”》,携钢琴家陈萨演绎莫扎特《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携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演绎马勒《第四交响曲》等。

在张艺的带领下,上海爱乐还将加大古典音乐的普及和推广。

张艺认为,应该加大高难曲目的推广比重,指挥亲自讲解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以前我们老觉得观众起点不高,要推简单易懂的曲子,但你凭什么认为他们听不懂贝多芬、马勒、斯特劳斯、布鲁克纳?不管是谁来指挥,由指挥自己解说是最有效果的,因为他最了解、体会最深,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大家分享。”

1号楼小型舞台

新家拓展功能

早在1956年,上海爱乐的前身——上海电影乐团就在武定西路1498号落户了。2018年,除了迎新人,上海爱乐经过一年的漂泊,也将迎来新家。

在武定西路,上海爱乐一共有两栋办公楼——1号楼用于行政,2号楼用来排练,前者更是上海市二类历史保护建筑。

2号楼外墙做了新设计

修缮期间,建筑团队对1号楼“修旧如旧”,洗掉了建筑外墙后加的涂料,露出其原貌,同时修补了损耗过大的楼梯,还原了历史风貌。

此外,1号楼还将拓展建筑功能:一楼的小型舞台将专用于室内乐排演,可容纳60名观众,舞台被设计成可移动模式,能整体后移扩大表演空间;一楼还将新增一个团史陈列史,二楼的视听室亦在调试,都将成为上海爱乐普及古典音乐的阵地;春秋时间,楼前的草坪将定期举办露天音乐会,音乐爱好者可以无门槛走进爱乐之家。

2号楼排练厅改善了声场条件

2号楼主要用于上海爱乐的排练。修缮之后,排练厅的声场条件堪比正规音乐厅,乐手们再也不用因为混响问题困扰,排练厅还引进了录音设备,现场可以一次性完成录音的合成工作。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