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最神奇村庄:冰天雪地中“坐井观天”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8-01-09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未见村郭闻犬吠,等闲平地起炊烟。”诗中描绘的村落你可曾见过?

陕西咸阳

,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也有人戏称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它就是素有中国最神奇的村庄之称的——

柏社村。1月8日,雪后初晴,柏社村中上百孔地窑“镶嵌”在雪白色大地上,从高处看,密密麻麻,蔚为壮观。

柏社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蕴含有古老的人居文化基因,并曾成为地区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

柏社村有保留较为完整的窑洞、民居住宅,保存完好的地窑134院,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25院,废弃地窑52院,共计211院。“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说的就是柏社村的下沉式窑院,有人称它为“地坑院”、“天井院”,俗称“地平线下的村庄”,“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这是中国民间创造的适合当地环境的一种特有建筑。

1月8日,陕西咸阳,航拍雪后柏社村,这些地下的四合院像是镶嵌在白色大地上一样密密麻麻。

古时,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关中通往陕北、甘、宁的重要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地窑建造简单、成本低廉,不易被战争损坏,且冬暖夏凉,是渭北土塬原居民一种理想的居住方式。近代革命时期,柏社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红军,八路军均在柏社设有秘密交通站。

1月8日,陕西咸阳,航拍雪后柏社村。

地窑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利用了当地土层深厚、水位很低的有利条件构筑而成。地窑建筑除门窗外几乎不用建筑材料,平整的黄土地上,挖出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方形深坑,深6至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凿挖若干孔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窑洞民宅共同的特点是冬暖夏凉。窑顶四周长满杂树、蒿草,不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住有人家,坑底院中多栽有三两棵树,远处看见这些树冠就可以知道是一户地窑院。

2018年1月8日,陕西咸阳,航拍雪后柏社村。

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会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出入院子的门洞。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如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院内四壁各有两到三孔窑洞,有的窑洞内还设有套间。窑洞的墙壁用泥灰刷白,在院内行走,既能闻闻泥土的气息,又能尝尝“坐井观天”的滋味。

可是这地下的院子在下雨天若真成了水井,岂不麻烦?其实不必担忧。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小坡,这样下雨时地上不积水,可保护窑洞。院中地下六七米处,还有一个地窖,雨水通过地面一眼排水井注入其中后,慢慢渗透入土。

历史上,渭北地区地窑分布十分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窑居民大都搬到了地面居住,周边村庄的地窑院大都填埋了。只有柏社村地窑作为居民文化,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了起来。

1月8日,陕西咸阳,航拍雪后柏社村。

文字综合自人民网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