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红色故事·建党15周年时他撰文回忆一大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2018-01-08 23:04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陈潭秋 东方IC 资料图

陈潭秋(1896—1943),原名陈澄,字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1920年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人创建武汉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作为代表与董必武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后,陈潭秋历任江西、满洲、福建省委书记。1935年8月,受党中央委派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后因行程延误错过而参加了随后召开的少共国际第六次大会。会后,他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同时进入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

1936年7月,正值中国共产党诞生15周年,陈潭秋为纪念这一光辉的日子在莫斯科撰写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专题文章,并发表在1936年的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中文版)第七卷第四、五期合刊上。

陈潭秋作为一大代表并不是第一个写有关一大情况的人。在此之前已有人写过有关这方面的事,其中最早的要数陈公博。

陈公博在一大会议结束后不久就撰写了一篇名为《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的文章,该文刊载于《新青年》的九卷三号上。文中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内容虽然是一字未提,但却提供了一大开会时被侦探意外发觉,后受到租界法国巡捕搜查和讯问的详细过程。文章乍看起来就像描述在一次普通旅游中所发生的偶遇事件,但暗地里却用书面形式为那些不在现场的代表们通报了一大会场被搜查的情况。当时,《新青年》还是被允许公开发行的杂志。文章的立马刊出显然是编者有意为之。虽然,其九卷三号上所刊出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但实际出版应在8月份。这篇文章为以后考证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证据。

其次是董必武。1929年12月31日董必武应何叔衡的要求,回忆了一大召开的过程,并以信函方式回复。时隔8年,他只记得一大是在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日期已记不得了。不过,他记清了各小组及其代表名单(除王尽美、邓恩铭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外),对会上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以及会议遭侦探干扰后转移至嘉兴的情况也有印象。董必武的信,虽文字不多,但对一大会议的考证还是起到一定作用。

不过,用一篇纪念文章来回忆一大的,陈潭秋是第一人。在陈潭秋的这篇回忆录中,对一大会议的描述是比较详尽的,为后人一窥当时的场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一,陈潭秋不仅将参加一大的各位代表的姓名说得一字不差,还把代表们的住宿情况也交代得十分清楚。文中说道:“一九二一年的夏天,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的楼上,在七月下半月,忽然新来了九个临时寓客。……这九个人是: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同志、何叔衡同志……。”“这次到会的一共有十三个人,除上面九个人以外,还有北京代表张国焘同志,上海代表李汉俊,李达,……还有一个广东代表陈公博。”

其次,他把一大召开的时间点推至1921年7月底的这个时间段,虽未给出具体的某日,但这离现今考证的结果已十分接近。

再次,陈潭秋在回忆录中基本完整地介绍了党的一大会议,大致如下:一、会议的组织情况:“七月底大会开幕了,大会组织非常简单,只推选张国焘同志为大会主席,毛泽东同志与周佛海任记录。”二、开会地点:“就在博文女校楼上举行开幕式,正式会议是在李汉俊家中开的。”三、开会内容:讨论“当时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章程(陈这里回忆有误,一大讨论的是党的纲领,党的第一部章程是在二大制定的),以及发展组织问题。”四、会议因密探干扰而续会嘉兴南湖的情况。

陈潭秋对一大会议的记忆是非常细腻的。

例如:会议上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斗争目标和手段的这个问题时,代表们进行了激烈辩论。文中说道:“他(指李汉俊)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太幼稚,不懂得马克思主义,须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把知识分子组织好,施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等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了普遍的影响,然后由这些知识分子去组织工人,教育工人。因此他不赞成组织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而主张团结先进知识分子,公开建立广泛的和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党。……当时的李达与陈公博拥护李汉俊的观点。另一面是以刘仁静为首的极‘左’派。他主张以无产阶级专政为直接斗争的目标,反对参加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反对任何合法运动,认为知识分子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一般应拒绝其入党。包惠僧是赞成刘仁静的意见。”时隔15年,陈潭秋对会上所讨论的问题还记得如此清晰,十分难得。

在文章的最后,陈潭秋回顾了党在这十五年里所历经的反对党内“左”和右的错误路线的情况,以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与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而面对当前的民族危机,他说到:“中国共产党在它的十五周年纪念的时候,它所提出的反日人民统一战线,已经得到全国人民的反映,正在开展着广大的抗日斗争,它将在这一斗争中,要表现更伟大的作用。”

文章发表三年后,陈潭秋奉命回国,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同毛泽民、林基路一起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的噩耗,仍选举他为中央委员。

陈潭秋这位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用这篇文章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而献上的一份来自莫斯科的贺礼。这也是他为党的一大会议留下的一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原标题:陈潭秋及其《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