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50条·海漂 | 经常旅行的摄影师,上海是回家第一站

2018-01-07 09:19
上海

lahoho

文静是长沙人,十年前厦门大学毕业后来上海工作,做过的职业一箩筐,在媒体当过记者、在横店混过剧组、在游戏公司做过美术,还有旅行摄影师、画插画、做创意T恤,现在开摄影工作室、做自媒体……这是她住在上海的第十年。

她住在上海市中心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因为工作原因和个人爱好,文静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各地和国外出差旅行。经常看到她分享每次回到上海时窗外的风景,从水杉早春冒出新绿,到深秋转为暖棕,她都热衷记录下来,乐此不疲。她说,“我常常站在阳台看着窗外的水杉树们发呆,看着他们开始冒出了小芽渐绿渐渐绿然后绿得越来越茂密,我也常常走到树下近近地看着他们,站在阳光下透过叶梢看着他们晶莹剔透地闪烁着,有种说不出来的宁静和蓬勃。”

从出租公寓的窗口拍出去,上海的季节变化 本文均为 文静 供图

水杉这种上世纪80年代被普遍种植的绿化植物,越是中心城区的老小区就越多。曹家渡花鸟市场拆迁之前,她也是那里的常客。她说在上海不工作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阳光下出门散步或者骑着单车小巷里穿行,看那些在微风摇摆下的树叶花朵,捡各种各样的植物带回家做成标本写上日期。对植物的感知,是她与这个城市最直接的联系。不久前,她在徐汇区龙吴路租下了一个带摄影棚的工作室,里面有个厨房,在工作室最开心的事不仅是拍照,还有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吃火锅看电影,搭档能做得一手超美味的湘菜——这些都是让她说起来眉飞色舞有趣的事。

尝试过多种工作的她,坚定了喜欢摄影这件事并且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间,创办摄影工作室一部分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有了个开始,客户就一点点增加,我运气很好,遇见的很多客户合作很愉快会经常给我介绍更多的朋友,一直觉得,其实能一起工作也是缘分。”

文静工作室现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在拍摄艺人的宣传照,电影电视剧海报和广告,她拍过不少影视海报,如《大好时光》、《温暖的弦》、《国民大生活》、《产科男医生》、《杜拉拉之似水年华》等,拍摄对象不乏很多影视明星,也有胡歌、刘涛等很多大明星,不过,拍摄海报,只是她好玩工作的一部分。商业摄影支撑了生活的必要,这样就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自己想拍的东西。Jeanloup Sieff 是她喜爱的一位摄影大师,他的作品不仅有画面感,更带着人物的情绪,这也是文静近期追求的小目标——更加饱满和张力的人物摄影。她喜欢人们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专注的模样,今年她有个人像拍摄的计划: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更多发光的人们的故事。

文静租下的位于徐汇区龙吴路的摄影工作室

作为文艺少女, 文静曾有个留学法国的梦。多年之前,她曾经辞职去吴淞路的法语培训中心学了一年法语,后来虽然没去留学法国,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与法国旅游局合作起来,成为旅游体验师,并获得法国旅游局世界文化遗产摄影大赛一等奖,也在法国多个摄影比赛中获奖。去年,法国蔚蓝海岸旅游局还找到文静出镜来拍摄它们的宣传片推广南法的旅行。如今因为工作关系,她每年都会去到法国一段时间,她说现在的状态她很喜欢,想去的地方,随时可以去。而且你会发现,因为你爱这里,这座城市也同样眷顾着你。

拍照的文静

不少人觉得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情淡泊,这在文静看来是个伪命题。她说生活在上海,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交到了不少有趣的朋友,朋友年龄跨度很大,有和父母一样大的长辈,也有年仅十岁的小闺蜜忘年交。

问起关于和十岁小闺蜜的故事,她说,一次有个客户找她工作,对方手机正好响起,看到手机屏保上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忍不住问及,是对方的女儿。因为特别喜欢小孩,这位幼幼小朋友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文静镜头里的模特,她的一个“小闺蜜”。到如今,文静已经为她拍了七年的成长照片,这七年,是幼幼成长的七年,也是文静自己在上海成长的七年。

其实一座城市给人最深刻的,是在这里遇见的人。因为经常不在家,邻居阿姨会开始帮她收快递,看到她回来遇见会亲切地叫她,文静啊,回来啦。后来聊天互加微信,阿姨成了她公众号的热心读者。某天看到她在法国拍的照片,激动地说自己女儿也在巴黎生活,给她讲着她女儿、孙子和她自己去法国旅行的故事。

文静在上海的“小闺蜜”,她用相机记录下幼幼成长的七年。

她说起家附近一家小店的故事。某年冬天回到上海,雨夜她出门吃饭,寻得一家格外小的日料店,暖黄的灯光在夜色下很温暖,里面小到只有两张桌子和一张吧台。一个小伙子给她倒了杯热热的抹茶,问她想吃点什么,她说热寿司。于是店员推荐了两样,然后与另一位店员不紧不慢地捏着饭团、烤着鳗鱼。整个氛围好安静,各自做着各自的事互不打扰,却如此默契,慢悠悠体会着他们做着食物的用心。吃完后食材的新鲜让她印象深刻,就问店家有没外卖,店家回答说:”寿司是送的,面条不送,因为送过去没那么好吃了。”她很感慨,对于做食物的人而言,可口美味和吃食物的人的感受才是他们最在乎的吧。后来这家小店成为文静时常去也带朋友常聚的地方,老板看到她来啦,会说“今天还是老样子还是换个口味呢”,总是有种熟悉的亲切。前段时间外出很久未去,发现店没有了有些失落,电话过去询问才得知原来搬家了,还在这附近。走过去新店吃饭,原来换了大的地方,老板一如既往地打招呼说“你来了!”恭喜完后点了常吃的东西,比服务员还熟悉寿司的冷热,还是那么用心的食材。有时候,即使是彼此不知道名字的熟悉,也让人无比温暖,就是这么简单。文静觉得这种微小细节上的在乎,是上海这个城市让她留恋的一部分。

问起她对上海的感觉,她说,“去过世界许多地方,看过许多美景,每一刻都有属于它的美好,让我享受和留恋。越走越远后,也越来越明白,世间千千万万的路,都是通往回家的路,而回家的路,是最宁静最美的。”

每次回到上海,回到那个能看到水杉的窗口,看着它们在讲述着四季的故事,文静都会找到有一种“家”的认同感。

(关注文静自媒体号:文静林林)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