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家传之宝为国传之宝,章乃器捐献文物展展其爱国情怀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8-01-04 08:36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是章乃器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他“变家传之宝为国传之宝”的义举,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办“爱国情怀——章乃器捐献文物展”,展出章乃器捐献的藏品中有较高学术和艺术价值的110余件文物。希冀观众在欣赏中国文物之美的同时,能够体味到藏捐者丰富的学识、高雅的品味以及化私为公的爱国情怀。

展览现场

章乃器(1897—1977年),浙江青田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族资本家、经济学家、文物收藏家。他在抗战前夕,因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和不抵抗政策而一度被捕入狱,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经各界人士的积极营救被释放。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并出任政协财政经济组组长。1952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部长,对新中国初期的民生建设作出了贡献。

玉环 新石器时代

章乃器早年就对文物收藏有所涉猎,系统地收藏则始于他1949年初到达解放区以后。为了避免中国文物落入不法之徒手中,曾斥巨资购藏了大量中国历史文物。在收藏实践中,章乃器先生还虚心向当时的文物收藏大家求教。古玩行前辈孙瀛洲老先生曾为他“掌眼”,收藏大家叶恭绰、张伯驹、赵振经(逊清内务府郎中庆宽的后裔)等也和他过从甚密。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短短数年时间里,章乃器就已经收藏了大批历史文物,涉及到青铜器、玉器、陶瓷、铜镜等多个收藏门类,其中不乏精品。章先生本人慧眼识珠、欣赏品味很高,对这些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之美也有独到的研究。

饕餮纹青铜鼎 商代

章乃器的收藏范围十分广泛,除了青铜器、铜镜、玉器、陶瓷这几个大项外,还有印章、漆器、宗教法器、文房用具等;除了中国文物外,还收藏了一批日本文物。作为辅助展品,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少量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杂项文物,如晋“广武侯印”铜印、宋“北极驱邪院印”、明宣德金刚铃、清“纯一堂”玉印、(日本)黑漆铺首小碗等。

夔龙纹青铜匜 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乃器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珍贵文物分批捐献给国家。其中,有一部分捐献给了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之一)。章先生去世后,20世纪80年代,其家属又根据其生前遗愿,将一大批文物捐献给国家博物馆。

延伸阅读:

章乃器之子章立凡开幕式发言:

“章乃器捐献文物展”开幕了,今天出席开幕式的,有政、商、传媒界的嘉宾,有学界师友和老同事,有文博部门的专家和管理者,以及相知多年的至爱亲朋。

今年是先父章乃器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吕馆长为本次展览题写了“爱国情怀”四个字。我荣幸地邀请到先父故旧李根源、李济深、卢作孚、李公朴、张申府、资耀华等先生的后人出席。缅怀先辈,就是要不忘他们爱国家、爱民族,追求自由民主的初心。

今天展出的这批文物,有一些是先父早年捐献,大部分则是“文革”结束后捐献的千余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当年接收这批文物的博物馆负责人胡德平先生,今日也在此重聚。

兽形玉带钩 战国

先父很早就钟情于文物考古,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他将主要精力投入民主政治活动和实业救国,1949年以后才开始有系统地收藏文物,逐渐成为一位收藏家。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先生曾谈到,章先生的收藏门类比较齐全,“几乎涉及到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展出的部分青铜器、玉器、瓷器、铜镜、印章等系列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按门类系统收藏的特色。

瑞兽纹青铜镜 东汉

父亲生前曾经谈到自己在收藏过程中“以文物为师”的心得:“我把这些古董看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来欣赏研究,它是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我学习提高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的好老师”。他生前曾向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捐献重要文物千余件,并表达了藏品身后归公的愿望。甚至在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境况下,仍坚持守护文物,对拆散藏品系列的粗暴做法据理抗争。

前辈收藏家中,不乏具有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人。他们默默地搜集,却没有把收藏当成私产,慷慨地捐赠,但不是为了名利。将文物视为全民族的文化财富,这样的社会公益心,在那一代人中是相通的。家族的收藏很难延续到三代以上,先父将文物捐赠给公立博物馆,是对人生一种有预见的安排。通过社会奉献,不仅文物的价值不至湮没,同时也延续了自身的文化精神,可谓求仁得仁。

青花缠枝花卉盘 明宣德

历史上文物的聚散与毁灭,多与社会动乱有关。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收藏和捐赠被加贴了不恰当的政治标签。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在“大破四旧”的口号下,中华文物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道德文化出现了断层,前辈收藏家们文化精神的传承被斩断。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本次展出的文物多数捐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朝野有共识、全民有理想的年代。家人既有对十年浩劫的痛苦记忆,又有对先人系列收藏的珍惜。将家藏托付给国立博物馆,亦不乏安全上的考虑,祈望文物得到永久的庇护。

改革开放后,民间收藏随着经济发展而复苏,但收藏家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目的性日趋功利,公益心日渐淡漠,收藏越来越趋同于投资。社会收藏和捐赠观念发生变化,正常的人和事,反倒变得不正常起来。

黑漆小碗 清初(日本)

纵观一个甲子以来的社会变迁,前半段是众多私器汇入了一个巨大的公器,后半段公器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又转为私器,把持公器谋私也成为一种社会顽症。

文物捐赠的基点是信任,社会信任危机也必然影响到公益捐献。举办捐献文物展的示范意义在于,通过博物馆、观众和捐赠者的互动,昭示文博机构的社会公信力。

青花加紫山水笔筒 清康熙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物所喜者也会为己而悲。收藏无非是一个曾经拥有的过程,但不可能永远拥有。若古物曾与你有缘,把玩之间获得了愉悦,已然足矣。如不遇天灾人祸,文物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在每一件古物上,都驻留了无数人物和家族的信息,隐藏其间的盛衰荣辱、悲欢离合故事,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岁月流光,睹物思人,父辈的收藏与人生给我的感悟是——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正洒脱的。一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所云:“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