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农村 | 东梓关,一个江南古村落的低调复兴

2017-12-28 20:49
上海

高翰

“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钱塘江到富阳而一折,自此以上,为富春江,东西的江流变成了南北的向道……”。原籍富阳的作家郁达夫在1932年的小说《东梓关》中,用寥寥几笔解释了一个曾经商贸兴隆、店铺林立的古埠在地理上的成因。

打开谷歌地图来看,东梓关位于桐洲岛的下方,富春江分开的两股水流,在此处合拢为一股,江畔痕迹依然鲜明的古船埠和古驿道,如同一块梳齿板,啮合起上下游的村民、船家、商贾与往来行路之人的需要,可以想象,旧时的东梓关作为富春江的水上关隘,即便称不上热闹非凡,也必然会有一番富裕自足的民生景象。

水运衰落,陆运兴起,再加上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让东梓关在近三十年里渐渐成为一个乏人问津的名字。富春江沿岸从来不缺诗情画意的水乡,对比3公里之外的桐庐深澳古村落,4个风格各异的自然村深澳、荻浦、环溪、徐畈,互相之间比拼资源、争夺人气的暗战局面,东梓关的沉寂、寥落,倒是显出一层与世无争的意味。只不过,这个千年村落的命运却又在一夕之间有了新的改变。

2017年1月,建筑师孟凡浩晒出一组农居房的照片迅速传遍社交网络,东梓关头顶“网红村”的标签,重新被推上风口浪尖。

自村南遥望“网红村”。资料 图

时间倒推至2013年,这一年,东梓关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村”和“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村”,紧接着,村里的古建筑保护工程与打造建造杭派民居示范点的安置计划亟待展开,两个齐头并进的项目,让身为村支书记许时新一时间忙不过来了。

许时新曾向媒体提到,在最初的计划里,东梓关沿江25亩地范围内的危旧住房将被统一征迁,有关村民将会被移送至镇上居住,享受更好的住房及配套设施。这个方案固然可行,但在他看来,并不比原址重建回迁房更高明——原址重建,意味着村民们不必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人口日渐稀疏的乡村,不会因此变得更空。

村里的长塘是古建筑集中的区域,安雅堂、积善堂、许家大院都在附近。

来自gad绿城设计的建筑师孟凡浩挑起了给村民设计回迁房的担子。在此之前,孟凡浩的履历里不乏城市高端住宅及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作品,近两年,他也接了一些与民宿设计相关的村落改造项目,然而说到真正投身于乡间盖屋、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做设计,尚属首次。

2013年的年末,孟凡浩带领设计团队住进了东梓关村,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倾听村民们的需求。2014年5月,项目正式动工,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孟凡浩几乎每周都抽一两天来到村里,监督施工之余,也继续考察传统村落的形态与清代建筑遗存。直至2016年8月,25亩地上的46幢白屋黛瓦的仿古建筑相继落成,孟凡浩以“新杭派民居”为题的建筑实验迎来了最后的结果验收阶段。

由320国道进入场口镇,再转入村道,隔着或墨绿或淡绿的隔离林与农田,一片泼墨山水似的建筑群倏地出现,带着温润且极具震慑力的美感,让人无法移开视线。走近了看,与稍远处成形于不同年代的陈旧民居加以对比,却又能感受到这件作品的圆融与包容——村落里原有的新旧相糅、参差多态的建筑风貌,并未因此受到滋扰。

相较于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文村留下的“村中村”,孟凡浩的作品与村民对于住宅实用性的需求贴得更近,电瓶车、农具、柴火、大件杂物无处安放的问题并不存在。基本户型构成为每大院3个独栋建筑,每栋一户,分别包含4个以上的卧室,各有前、侧、后3个不同小院,户与户之间完全独立,保持1.6以上的间距。同时,建筑形态保留了浙江传统民居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边进入的式样。这是设计团队花费数月与村民进行上百次沟通产生的结果。

“设计图纸一出来,我就很喜欢,想着要马上把钱交掉。”年初开始装修,如今已经入住A-35号房的村民朱勇杰解释道。

随后说起“隔壁”的文村,他又补充,农村人都喜欢小洋房,对传统民居不大感冒。“那边虽然也是独栋的户型,可是面积小,不怎么通透的,住进去好像又回到了老时代。听说还剩下一些房子没有人要。”

去年6月,朱勇杰的父亲朱国平通过抽签选到这套面积为344平方米的新居,也是整个小区里最大的户型。在此之前,他们一家五口已在距离东梓关20分钟车程的富阳市区定居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村里的居住条件过差,自家老宅是一栋百年历史的木结构房屋,潮且阴。当老宅被村里征迁后,一家人得到了补偿款,以及使用建筑成本价购买回迁房的资格。整栋房子拿到手,实际花了不到50万。

在孟凡浩的规划里,除了已交付的一期46户住宅之外,还有多个公共空间,包括村民活动中心、乡村书院、游客接待中心作为二期项目,以及40余幢村屋的立面整治作为三期项目亟待完工。

11月22日,位于村口的村民活动中心在半完工状态下举办了第一场文娱表演,孟凡浩也随着情绪高涨的村民们一起听了越剧,看了广场舞表演。同一天,第四次做客朱勇杰新家的孟凡浩,还不忘提醒对方,早点完成民宿线上开业的准备工作,“早点给我资料,我好早点发出去,介绍朋友来。”经过长达两年的设计、施工磨合阶段,他们已成为很好的朋友。

“新杭派民居”给东梓关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村子北边的长塘,曾经的村落核心区域,共有39幢老宅参与改建翻新,其中有几间进度较快的老宅已正式“变脸”为设计工作室、酒作坊、农家乐、咖啡厅。在许时新提到的规划中,崭新的东梓关将包含一条以长塘为主轴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业商业街,富春江沿岸的景观带则会成为渔家乐和精品民宿扎堆的区域,接下来,村里还将规划300多亩地用于建设甘蔗产业园,并与开元集团合作开发闲置土地,打造集医疗、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谷”。

围绕着整治修缮后的东梓关,能看得到的最显而易见改变就是,那些曾舍弃老宅,去富阳、杭州或更远的城市谋求生计的村民们正在渐渐回笼。除了朱勇杰之外,还有几位大学生攒着开民宿、开茶馆的想法搬回了村里。主动找到许时新表示希望返乡创业的人亦不在少数。那片立在村南田野里、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小型建筑群,像楔子一般,插进了人的心里,让怀抱乡愁的年轻人们有了跃跃欲试的勇气。

或许眼下发生的一切正如孟凡浩预想的那样,“建筑只是一个载体,通过它们,让社会各界注意到这个小乡村,也让离开的村民回到村中,才是最终目的。”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