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流行“给最后一名颁奖”,还有市长等了两小时

陈国强
2017-12-26 14:17
来源:澎湃新闻

最后冲过终点的选手收获纪念奖牌。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马拉松的发枪仪式,但马拉松关门仪式听起来很新颖。

上周末举行的儋州马拉松特意举行了正式的关门仪式,就新华社报道,关门前最后冲过终点的选手还享受了一把颁发纪念奖牌的待遇。

无独有偶,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当时的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给关门前的最后一名选手高航颁发了完赛奖牌。去年合肥马拉松,组委会给最后一名完赛选手奉上鲜花和浴巾。

而在今年12月10日的浙江永康半程马拉松赛中,为给最后一名半马完赛者发奖牌,永康市长朱志杰在终点等候了近两小时。

儋州马拉松特意举行了正式关门仪式。

马拉松赛越来越多,组委会有点创意和新意的举动往往吸引媒体的目光和跑者的感激。

说到马拉松赛的最后一名,可能最著名的是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最后一名——来自坦桑尼亚的阿赫瓦里。

他说:“我的祖国把我送到7000英里之外,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为了完成比赛。”那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75人参赛,18人退赛,阿赫瓦里第57个到达。

国内的全程马拉松,一般开幕仪式盛大、热闹:有健身教练热身、现场主持调节气氛、领导致辞和发枪。相比之下,终点的仪式较为简单,大多数业余选手冲过终点,精英选手的颁奖仪式都结束了,甚至电视转播也结束了。

一般全程马拉松电视转播也就2小时40分钟左右的时长,而邻国日本的马拉松转播,有些从头至尾转播,如京都马拉松转播时间长,画面丰富,并且有不少观众观看。

永康市市长为关门前最后一名跑友挂奖牌。 

资料显示,2017年东京马拉松的转播时长达7个小时,转播顾及到普通的跑者。这或许和日本的马拉松文化和马拉松发展阶段有关系。

全程马拉松的关门时间一般在6小时至7小时之间。国内一些用心的马拉松组委会在终点进行较为合理的流线设计,选手取物之后可以逛下赞助商展区,也有一些放松、按摩区。

今年兰州和上海全程终点有冰块泡脚区域;宁波山地马拉松的终点设置舞台,有文艺表演和国外选手对话以及冠军的访谈环节。

国外著名马拉松在赛前有博览会,赛后有配套活动,如芝加哥马拉松有著名的“赛后派对”活动。我国的马拉松赛事,有些已经做得很不错,当然仍然有提高空间。

工作人员为合肥马拉松最后一名送上鲜花。

类似儋州马拉松的关门仪式等做法,体现了组委会的细心和关怀,对传播城市和赛事,有大有助益。

事实上,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主体是业余选手,城市、赞助商等看中的,也是庞大的这类消费群体。

关门仪式、鼓励最后一名等做法,只是众多马拉松赛事组织的一个亮点或卖点。如无锡马拉松赛事执行方负责人所说,马拉松举办前的100天,每天有100件事情要做,因此举办马拉松赛事,真正的千头万绪。

好在国内一些马拉松赛事在组织方面有长足进步。如写给所有志愿者、工作人员乃至市民的感谢信成了赛事结束后组委会的标配(往往通过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发布);今年兰州、杭州马拉松等赛事在选手冲线领取完赛包时,志愿者给佩带奖牌。

其他的一些越野赛和铁三比赛,因为选手到达不是很密集,组委会给每个完赛者提供在终点触碰冲刺带的体验。

在跑步市场做精做细的今天,跑者还是很欢迎这些饱含心意的环节。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