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欧亚伙伴关系︱中国的回应

赵华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2017-12-15 18:34

中国认知中的欧亚通常是指原苏联地区,中国还没有成型的欧亚观,更遑论大欧亚观。较少有人谈中国的欧亚政策,对大欧亚这一新概念也还没有官方明确表态。

苏联解体后,中国看待原苏联地区的视角并非总是整体性的,而是通常把它分为几个次地区,如俄罗斯、中亚、高加索、东欧。这既是由于这些地区本身有明显差异,也是由于它们在地理上与中国远近差距很大,对中国的安全、外交和经济意义不一样。晚近欧亚合作这一概念方始获关注。

中国的欧亚合作实践

在传统的国际政治中,欧亚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单位,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将其视为世界的“心脏地带”——所谓“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对此,尽管有不同认识,但欧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近年来,有两股力量在推动欧亚重新构建:一股力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南向北推动;另一股力量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经济联盟,从北向南推动。这两股力量在大欧亚地区汇合,相互交织与适配。

虽然中国对欧亚合作这一概念使用得比较晚,但中国一直是欧亚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按照现在对欧亚合作概念的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也属欧亚合作,而且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成为大欧亚合作框架,因为其覆盖了大欧亚的广大地区,在成员上包括了绝大部分欧亚国家。上合组织以地区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文关系为主要合作内容,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符合欧亚合作的概念。中国在推动上合组织合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是在推动欧亚合作。中国与东欧国家的“16+1”也是在大欧亚地区的合作。

大欧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以及高加索和东欧都在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自然也包括大欧亚合作。

大欧亚合作对中国的意义

中俄就大欧亚合作已达成重要共识,并宣布将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参加。

中俄关系是大欧亚合作的核心。虽然俄罗斯希望提高日本、印度、东盟国家的地位,但从政治、经济、外交的综合指标看,这些国家远达不到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要程度。以外贸来说,2016年中国在俄罗斯外贸中占14.1%,日本占3.4%,印度占1.6%,东盟约占3%。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印度和东盟国家的相对地位也许会有所提高,但中国占据首要地位的基本格局不会有根本改变。

在大欧亚合作的框架下,俄罗斯主要是向东南发展,中国也可以确定自己的主要方向,重点向西北发展,包括中亚、西亚、高加索和东欧,使之联成一片。大欧亚合作本身是俄罗斯提出的概念,中国参与大欧亚合作是对俄罗斯的呼应。在大欧亚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可以更少阻力地在欧亚地区发展。

当然,中国可以对大欧亚合作的内涵进行丰富和发展。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大欧亚合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三个层面:

其一是中俄以大欧亚地区为框架的合作。这将从战略上解决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相互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大欧亚合作可以避免两国在这一地区形成竞争关系,有助于中俄战略关系的持久稳定,也能为中俄合作增加新的动力。

其二是中国与欧亚国家的广泛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欧亚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通道,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的重点地区。大欧亚合作可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区域框架。“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总体的宏大架构,在其之下有许多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有不同的情况,需要形成多种区域框架,以各具特点的区域合作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欧亚合作的推进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但显然不应局限于此,因为有许多欧亚国家并非欧亚经济联盟成员。

其三是可以考虑形成中俄欧三边合作。如果中俄欧三边合作能够形成,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大欧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对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大欧亚可以给中国外交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框架,中国可以此对这一广大地区进行外交整合,使之在外交上更具整体性,成为较为完整的合作区域。这在安全合作上尤为必要,因为欧亚地区长期面临恐怖主义威胁,高加索、中亚、阿富汗、克什米尔等地区的恐怖活动往往相互联通,分割治理只能起到局部效果,只有大欧亚反恐合作才能有效地阻断恐怖主义的跨区域流动。

另外,大欧亚合作可以突破原苏联地区和非原苏联地区之间的界线,实现更广泛的地区安全合作,对于大欧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有利。在大欧亚合作的框架下,中俄与其他地区国家可以联合应对地区的安全威胁,联合打击三股势力,联手处理地区可能出现的动荡。

大欧亚合作自然会产生地缘政治效应,其对中国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巩固中国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它能够为中国崛起提供一个依托,并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塑,甚或可成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建设的有用平台。

一些基本规则

大欧亚合作应有它的基本规则。

其一,开放性。大欧亚合作对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应是开放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安全上,大欧亚合作不把欧洲排斥在外。

其二,平等性。大国特别是中俄在大欧亚合作中无疑具有更大的能力,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大欧亚合作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大欧亚合作是权力和利益的分享,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垄断。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国家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大大增强,中小国家不再是被动客体,因此也不可能出现一个控制中心

其三,多元化的利益。对于大欧亚合作,各国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也都有自己的重点方向。每个国家都是从自身的地位、条件和需求来实施大欧亚合作。换句话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别的利益。俄罗斯大欧亚合作的重点是向东亚、东南亚方向发展,中国是重点向俄罗斯、中亚、西亚、高加索、东欧方向发展, 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是希望既向中国、又向欧洲发展。其他国家也会有自己的重点。在大欧亚合作中,所有国家的利益都应得到考虑和尊重,它们应共存共生,形成结构性的利益契合。

其四,多样化的形式和机制。至少在目前阶段,形成统一的大欧亚合作机制不是现实的目标,这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大欧亚范围太广,国家太多,各国之间的差异太大,建议统一的合作框架不切实际。多层次和多元化机制的并存应是大欧亚合作的基本形态。

其五,联系和非分割性。尽管形成统一的大欧亚合作机制不是目前阶段的目标,但大欧亚合作的总趋向应是使这一地区走向更紧密的联系,而不应使其被分割。防止分割的有效形式是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实行对接,不同的合作机制进行合作。

其六,经济合作中的市场导向。经济合作需要以市场规则来进行经济谈判和运作。从政治的角度看,市场原则常常引起一些不满,但经济有自己的规律,经济活动只能遵照经济的规律,这样合作才能有可持续性。

其七,安全合作中的整体和开放观念。整体的安全合作更为有效,整体性安全也使各国更安全。应推动大欧亚的整体性反恐合作,应跨越人为和习惯的地区界限,如原苏联地区和非原苏联地区,根据反恐的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其八,非对抗性。客观地看,大欧亚合作是走向形成地缘经济上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形成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刺激,它有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发展逻辑。大陆板块的国家地理上相连,经济上存在结构互补和相互需要,政治关系良好,加之世界经济低迷,各国都遇到了经济困难,而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欧亚经济合作的目标首先是促进大欧亚地区的连接联通、推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不应是为了与所谓海洋板块的对立。 即使是在地缘政治层面上,大欧亚合作也不应追求对立和对抗。

结语

大欧亚伙伴关系虽然由普京提出,但它将是俄罗斯长期的战略还是过渡性政策,现在还不能断定,其主要原因是虽然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框架恢弘,设想迷人,但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推动它还有疑问,因此它最终能走多远也不确定

尽管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前景不完全清晰,但欧亚和大欧亚地区是客观存在。欧亚和大欧亚合作有客观条件和主观需要,在经济、外交、安全上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大欧亚合作符合中国的利益,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需有自己的大欧亚观,以更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眼光看待这一地区,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区域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可以对大欧亚合作的内涵进行丰富和发展,使之增加中国外交所需的内容。同时,中国参与大欧亚合作应有自己的原则和规则。

-----

本文选自“中国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6期)。作者修订后,授权“澎湃”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