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④|“首个踩地雷边民”给部队当向导,还开农家乐当导游

澎湃新闻记者 王万春 胥辉 实习生 郑蔷薇 张悦畅
2017-12-16 07:5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战争已远,危险犹存。战后30年间,中越边境线上的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八里河东山一带,仍不时有地雷声响起,惊破当地村民宁静的生活。

战后“地雷村”生活多艰。村民们为生活所迫在雷区刨食,饱受雷患之痛。他们或失去双眼,或失去肢体,或失去亲人......但他们没有放弃,甚至无师自通地学会拆雷、排雷,开荒种地。

2017年11月27日,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在暂停11个月后再次展开。

这一次,我们跟随扫雷部队一起记录在雷区刨食的村民现状,目击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这里冒险排雷的艰辛,直面雷区生活的残酷,记录村民对大规模扫雷之后安宁生活的憧憬。 

冯文奎踩爆地雷时,第一反应是有炮弹落在了他的身边,他下意识地拔腿就跑,跑了五六米摔倒在地,才发现他的一个脚后跟没了。

44岁的冯文奎是老山第一村——小坪寨的村民,自称在整个老山他是第一个踩到地雷的村民。1988年10月的一个下午,他跟三个同伴上山砍竹子坐地上休息,看到树上吊着一枚手榴弹,他站起试图拆除时,结果脚下的地雷爆炸了。

时隔近30年,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启动之后,冯文奎带着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的官兵来到他曾被炸的地方排除雷患。

2017年11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到访时,装着假肢的冯文奎一路边走边喘气,就老山的地势、战时工事、雷区分布、排雷情况向来这里旅游的人们一一介绍。

扫雷出发前向党旗宣誓 本文图均为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 杨萌 图

“触雷时以为对面打炮过来”

一登上老山主峰,除了路旁醒目的雷区警示碑,轮番播放着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也让游客有种走进历史的感觉。

老山峰顶的223阶石阶,就是为纪念当年收复此地牺牲的223位年轻的生命而铺。峰顶上,矗立着一座“老山精神万岁”的纪念碑,碑高1.984米,宽0.428米。数字意味着收复老山的战役打响的日子:1984年4月28日。

冯文奎向游客介绍老山的这些历史时,还能清晰讲述战时的阵地、工事和附近的地势及雷区的分布,就像是一个战争亲历者。

实际上,冯文奎是战后的雷患受害者。据他回忆,1988年10月,他和村里三个同伴上山砍竹子,在休息时看到旁边树上吊着一颗手榴弹,他站起试图解下来,结果一声巨响, “我一看我的双手还在,没炸到,以为对面打炮过来,就赶紧跑。”跑了五六米远,他摔倒在地上,这才发现原来爆炸的不是手榴弹,而是脚下的地雷。冯文奎称,被炸后,他的腿没有流血,但脚后跟直接没了,当时也不知道疼,同伴们见状也不敢上前搀扶,他独自爬了10多米,才爬出了雷区,后被送至医院,左下肢被截肢。

老山脚下第一村的麻栗坡县猛硐乡铜塔村委会小坪寨里,像冯文奎一样被地雷致残的有10多个村民。邻近的铜塔村委会马嘿村小组168人中,也有26个村民在战后因地雷截肢或双目失明。

他们都是上山砍柴、割猪草、捡战时遗留的废弃物时,不幸触雷所伤。

午餐在现场解决,馒头和咸菜为主。

为扫雷部队当向导

就在2016年,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队长龙泉在小坪寨走访时,碰到了守候在村口的冯文奎。

龙泉记得,他看到冯文奎坐着,便上去打招呼拍腿,结果却碰到硬邦邦的假肢,使他本能地缩回了手。

两人很快熟识,龙泉知悉了冯文奎的遭遇,后在冯文奎的带领下,官兵们向他被炸的雷区进发扫雷,“我跟部队一起几个月,每天扫雷都去,天天去做向导。”

冯文奎坦言,若他自己排雷,他不一定能行,但他对老山当地地势、雷区等情况熟知,这能帮助到扫雷部队尽快地排除雷患,“我知道哪个地方我们村民被炸了,哪个地方路不通。”

几个月的并肩战斗,官兵们都称呼他老冯。“老冯,现在这边情况怎么样?”2017年11月28日,扫雷四队的官兵在盘聊中向他询问情况。他回答:“这边已经扫完了,那边还有雷,但路塌方了进不去。”他指着远处的山坳说。

跟扫雷部队接触时间长了,老冯也掌握了各种地雷的信息。每当下雨过后,流经家门口的山溪里有水冲下来的地雷,他能辨认出其中有58式、72式防步兵地雷、电子脉冲地雷等,“地雷的击针就像是打火机上的电子打火器,看着锈迹斑斑,但很危险。”

一名战士正在清除雷患

给游客讲述老山历史

触雷致残后,老冯失去了劳作能力。彼时,他的父亲在乡政府上班,弟弟妹妹还在读书,家中能种地的只有母亲一人。

据铜塔村委会马嘿村小组组长李金荣介绍,当地种植的除了水稻和玉米,还有经济作物茶叶、沙果、甘蔗、西贡香蕉等,但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太大,村民年人均收入2900元,“像老山茶叶,收购一斤才几块钱,非常便宜。”

在坡上发现了一枚地雷

种地意味着面临雷区的危险和低收入的境况,当地村民多选择外出打工谋生。老冯结婚后在自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顾客主要是村民,别说致富,就连养家糊口也难。

近年来,前往老山的游客逐渐增多,老冯看准了机会,翻修了自家的小卖部,改建成农家乐。主营土鸡,捎带卖当地的老山茶、高粱酒等土特产,“顾客都是来老山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一年能赚个5万元钱。”

前往老山旅游的游客,难免对当年的战争、阵地充满了好奇的人,得空上山的老冯,会扮演起导游的角色,他向游客介绍老山战役的惨烈,指出与老山相对的八里河东山及越南大青山的方位,拿起战时工事里的器械介绍用途等。

11月28日,穿着一身迷彩服的老冯给来自昆明的4名游客讲述这些时,显得很专业,以至于对方误以为老冯是老山风景区的专业导游或者是部队安排讲授的专职人员。

生计变好的不仅是老冯。当天,邻近的铜塔村委会马嘿村小组40户人家有7 家正在施工盖新房。村小组组长李金荣介绍,政府对盖房的村民家给予了3年无息贷款援助,其中贫困户4万元,因触雷伤残人士家庭3万元。

战士们正在埋设炸药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