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调研考察的这个徐州人工湖,有何过人之处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发自江苏徐州
2017-12-13 16:18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考察调研。据新华社报道,这是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在地方调研。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多方采访获悉,总书记这次在江苏徐州的调研点有多个,其中就包括来到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以及位于湖畔的马庄村,并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前身是一大块采煤塌陷地,马庄村的绝大多数村民,从前也都是靠挖煤为生。煤炭资源枯竭后,2010年起,贾汪区开始实施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挖土造田、挖湖造景。

如今的潘安湖不仅是徐州地区目前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也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的典范、生态修复的样板区,马庄村也彻底换了个“活法”。

习近平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与“贾汪”的谐音相对应)了。他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刚开始搞采煤塌陷地修复的时候,心里其实没啥底。”贾汪区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年71岁的老孟从1986年起开始担任马庄村书记,直到2016年才退休。他对潘安湖的蜕变过程,以及马庄村的治理之路可谓如数家珍。

总书记在潘安湖和马庄村考察的这两个小时,也让老孟感慨良多。

江苏徐州,潘安湖风光。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不挖煤了,咱换个活法

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这是江苏徐州长期以来的两大标签。

地处徐州东北部的贾汪区,更是一个开采百年以上的老煤矿区。采煤史可追溯至1882年的这块土地,是江苏主要煤炭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以来,贾汪煤田累计为国家提供原煤3.5亿余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贾汪区也因采煤造成11.3万亩土地塌陷。同时,煤矿安全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

2001年7月22日,贾汪区发生“7.22矿难”,这次重大事故共造成92人死亡,贾汪“傻眼”了。

也正是在那一年,当地煤炭资源开始走向衰竭,大批采煤相关人员失业,同时,还留下了“满目疮痍”的自然生态。

马庄村位于潘安湖西岸,曾是当地煤矿重点产区之一。孟庆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世纪90年代,马庄村曾拥有四座煤矿,年产220万吨,几乎是“全民挖煤”。

然而,因煤而兴,煤尽而衰,新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2010年,江苏省单体投资最大的一宗土地整理项目在潘安湖启动。即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开阔水面,同步展开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等,通过以“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为核心的土壤重构技术。最终,在一片废墟上建成一个6500亩湖面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孟庆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今的马庄村,已经由当年的重点煤矿产区,蜕变为潘安湖风景区四大板块之一,即民俗文化体验板块。

不挖煤了,咱换个活法。比如,47岁的孟庆合曾是名煤矿机电工,转型后在自家屋后建起了农家乐,距离潘安湖景区不足百米,搞得有声有色。

像孟庆合这样的,在马庄还有很多。“现在村里几乎没有闲人,外出打工的也很少”,孟庆喜表示,马庄村由“全民挖煤”进入了生态旅游时代,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都有事可做。

马庄村的蝶变,是贾汪全区的缩影。贾汪区委书记曹志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介绍称,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后,贾汪开启了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年后的2016年,贾汪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同年9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曾对贾汪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成果进行评价。他说,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快板演员临时提出合影,总书记欣然应允

12月12日下午,看完了潘安湖,习近平转头走进了湖畔的马庄村。

孟庆喜说,习总书记和村民们拉了拉家常,并参观了村史展览馆、党员活动中心,还即兴观看了一段十九大精神宣讲快板,“总书记看的很仔细”。

看完村史介绍,习近平对马庄村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称赞马庄村班子很稳定,说明村干部获得了村民的支持。

他说,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希望大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强。

孟庆喜介绍称,他在马庄村干了30年村书记。而在他之前,还有位村书记干了15年。1949年以来,马庄村只换过五任村书记。

总书记在马庄村参观的同时,孟庆喜负责解说。他说,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原本我都准备了讲解词,但最终变成了他问我答,气氛很轻松。”

孟庆喜说,快板表演结束后,演员临时提出要和总书记合影,总书记欣然应允。

“拍照前他张罗着现场所有人都过来照,拍照时他还仔细回头看有没有谁没入镜。”孟庆喜表示,总书记对细节的关心让他印象深刻。

总书记给她“捧场”,这个8旬民间艺人不简单

在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习近平连连称赞。

新华社报道说,看到80岁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总书记问:“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

“不要钱,送给总书记。”王秀英答道。习近平还是坚持付了30元。

微博@新华视点 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王秀英并非等闲之辈。据公开报道,王秀英是马庄村民间艺人,从事中药香包创作,现已注册“王秀英中药香包”品牌。

2009年,王秀英的作品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香包年销售额2000万元,带动徐州本地10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而在马庄村,类似王秀英香包这样的民俗文化还有多种形式。比如,由孟庆喜主导组建的“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迄今已成立快三十年。

彼时,铜管乐团只是挖煤闲暇时的“副业”,如今却已成全域旅游新时代的“主业”。

这三十年内,马庄农民乐团参加了1997年中央七台春晚,还曾应邀赴欧洲演出。目前,马庄农民乐团固定资产已超500万元,在全国演出超过8000场次。

造一个没有历史人文底蕴的人工湖,会搞成什么样?又会给湖边的村民带来什么?这是让老支书孟庆喜一开始心里没底的原因。

孟庆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当初怎么也没想过,有一天总书记都会过来看看潘安湖,看看马庄村。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凤凰涅槃吧。”他说。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