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言宏论|普京外交的中东时刻:用有限家底塑造地区新秩序
【开栏语】
“杨言宏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杨成教授的专栏,立足于俄罗斯、中亚,放眼全球热点问题。每月一篇之外,根据重要国际时事不定期更新。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1日,叙利亚拉塔基亚,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赫梅明空军基地,宣布俄开始从叙利亚撤军。视觉中国 图12月11日,一贯不按常理出牌、但往往凭借精心盘算获得最大化利益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又一次加速了近期已经在高频运作的中东外交。这位五天前刚刚宣布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的政治强人一天之内对叙利亚、埃及和土耳其三国实施了闪电式访问,或宣布战略调整,或巩固旧有共识,或开拓新的领域。
俄罗斯媒体将这一套旨在以最小代价最大限度地塑造中东地区新秩序、巩固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最新外交组合拳形容为“胜利之旅”,并称普京为中东地区唯一真正有影响力的世界领导人。普京引领的俄罗斯旋风在中东的节节胜利,与当下急于赢得主动但又因部分政策引起地区更大动荡的“特朗普陷阱”构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普京此次一日访遍三国有着深远的国内和国际政治考量,而其中核心的核心又和俄罗斯即将举行的2018年总统选举密切关联。无论是对叙利亚的首次正式访问,还是与一度交恶但又因阿斯塔纳进程重修旧好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短短一个月内的又一次面晤,亦或是与在“阿拉伯之春”后陷入重重危机的埃及重构合作关系,这些短平快的高层接触重点虽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服务于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诉求和巩固在中东地区战略存在的基本目标,进而也为日前正式宣布参加来年总统选举的普京本人增添新的闪光点。毫无疑问,俄罗斯媒体的欢呼和西方媒体的冷嘲热讽都可以转化为俄罗斯民众现实的支持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计划中的对俄罗斯大选的深度渗透及其可能的负面影响也有望在这种种运筹中被部分消解。
撤军:占理、省钱、拉选票
两年七十三天前的2015年9月30日,普京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提出了许可其境外用兵的请求并获得批准,随后俄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等武装势力动武。
普京本次专程到访、并在致辞中动情地宣布撤军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是俄军表现“英雄主义”和“职业素养”的关键场所,俄驻叙利亚空军部队在两年多时间里共出动三千多架次,消灭了九万六千多敌方目标。普京对俄罗斯军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番 “祖国在等待着你们,朋友们!祝一路顺风!”的话语,引发了热情回应。
被西方誉为“超级战术大师”的普京再一次用他高度依仗强大军事力量的“巧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只是这一次不是通过增兵而是借助撤军在占据了道义上制高点的同时,也将战线收敛到国内选举、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议题上。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现在看来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这和当初将克里米亚“收回”俄罗斯版图一样,都是一个次优选择。乌克兰危机让俄罗斯与西方自冷战时期及苏联解体之后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获得了一次集中释放,双方关系进入了螺旋式下降的新周期。在正常化无望的情况下,普京基于叙利亚内战中巴沙尔政权节节败退、俄在中东唯一军事基地有可能随时丧失的恶劣形势,以打击“伊斯兰国”为正当理由开辟了叙利亚“第二战场”。
俄当时的深层次考虑仍然是“大交易”逻辑,即用新的离开俄就无法妥善解决的热点问题换取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被动局面解套。出乎俄的意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并未让步,甚至连普京当局一度抱有厚望的特朗普不仅未能终止俄美关系的持续下滑,反而因“通俄门”事件被美国国会束缚住调整和改善对俄关系的手脚。
关键时刻,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在一通电话后确定了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新中东三角的合作框架,阿斯塔纳进程得以启动,叙利亚国内战局也出现了逆转。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的重重压力下所下的一手旨在守住底线的后发棋,最终倒是为俄赢得了全面主动。
此时,普京在叙利亚高调宣布撤军,无疑对内对外都能产生正面影响。一方面,俄军在巴沙尔政权日益稳固及“伊斯兰国”势力被击溃且短期内难以造成巨大破坏性影响的情况下,既可以利用“永久性”保留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赫迈米姆空军基地,以及在塔尔图斯的海军设施随时重返,又可以彰显相比美军赖在叙利亚不走的道德高度,让一贯黑俄、黑普京的西方难以下口。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在西方制裁、本身结构性弊端难以消除等因素制约下,长期驻军叙利亚并频繁参与战斗势必对俄经济产生严重负担。按照普京本人在去年3月17日的说法,俄罗斯每年在叙利亚所耗费的军费已达330亿卢布(约5.6亿美元)。而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给叙利亚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也有3580万美元。在此意义上,从叙利亚及时抽身既可以节流缩源,也可以让普京腾出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社会福利,这对于明年的第一要务总统选举而言无疑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旋风三国行,以弱俄制强美
访问叙利亚三个小时后,普京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并与埃及总统塞西就一系列重要问题签署了合作协议。军事合作一向是俄撬动中东大棋局的关键抓手,在开罗之行中,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最重要共识之一是埃及决定购买因制裁而未能交付俄罗斯的两艘法国建造的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作为配套的核心武器装备,俄制卡-52K武装直升机最终中标。
在俄罗斯看来,埃及虽然不是叙利亚内战的直接参与方,但作为地区大国,开罗部分参与叙利亚战后重建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被击溃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日后完全有可能以不同形式死灰复燃,埃及在此意义上可以成为俄呼吁的反恐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此外,俄罗斯将为埃及建设核电站和扩大对埃及的粮食出口折射出俄在中东地区政策在安全存在以外的第二根支柱——经济务实合作在俄罗斯战略布局中地位日益上升。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和平利用核能经验,并将在海外承建并提供核电装备作为经济外交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全世界在建的核电站项目中俄占据多数。在此背景下,俄与中东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也渐入佳境。除了伊朗的布舍尔核电站项目外,俄与多个海湾国家有类似核电机组出口和核电站建设项目。
此次,埃及同意由俄为其建设核电站无疑是俄罗斯核电外交的新收获。另一方面,粮食合作对于两国关系及两国本身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粮食安全对埃及的重要性早在“阿拉伯之春”中即被充分验证。穆巴拉克政权的倒台在相当程度上起因于国内粮食保障不力,国际粮价的高企最终让这位长期执政的美国的老朋友永久地失去了权力。与埃及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潜在合作,预示着俄将不仅利用传统的安全牌,而且还将在经济合作上利用比较优势谋求更全面更均衡地介入地区事务。
特朗普在美国大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问题上的一意孤行,让普京和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自今年初以来的第七次会晤变得顺理成章。像在开罗一样,普京表达了与安卡拉的共同立场。这对于两天后将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伊斯兰合作组织峰会的土耳其而言无疑是一份厚重的政治大礼,埃尔多安也因此在记者招待会直截了当地宣布峰会将就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发出“严正信号”。
普京短访土耳其的另一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叙利亚战后重建等问题上的合作,促使与俄立场大同小异的地区强国土耳其在阿斯塔纳进程框架内和在索契俄土伊三国峰会所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结成更为紧密的统一战线。俄罗斯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问题上的种种举动深感不满,拉近与本属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的关系,也可以给土-美、土-北约关系上埋下楔子。而在安卡拉,相较于双方再次提及的在建核电站项目外,两国领导人就S-400防空导弹系统达成的共识更具指标意义。这一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一向只对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或盟友出售,且与土耳其现有的其他北约武器并不兼容。据报道,普京在此访中与厄尔多安就提供贷款供土购买S-400完成了最后的谈判,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合同将在“最短期限内”被签署。
整体看来,无论是从叙利亚国内局势演变,还是从俄和地区国家双边关系的进展来看,普京的系列组合拳都隐含了与美构成鲜明对比,并证明其治下的俄罗斯外交在战略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都超越后者的基本意图。
在特朗普政府不顾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对和美国历任总统对搬迁美驻以色列大使馆至颇有争议的耶路撒冷的国会决议予以搁置的历史传统,强行实施这一惹起地区局势进入新一波动荡潮流的方案相比,普京的长袖善舞为这个战略资源渐趋有限的大国发挥出超出自身实力的影响力,捕捉到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普京一日之内遍访中东三国,对美已经初步形成以快制慢、以清晰制模糊、以区内国家制域外大国的整体优势。这把先手棋以及籍此竭力塑造的稳定制造者身份可能会给已被以色列以外的中东地区国家普遍视为麻烦制造者的特朗普带来远比叙利亚战场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俄罗斯都撤军了,本就没有受到大马士革邀请的美国在“伊斯兰国”被宣布打败后将很难找到正当理由继续留存。如果继续此前的论调,美国多年主导的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积累起来的声望恐怕将进一步被侵蚀得体无完肤。另一方面,俄选择在埃及和土耳其这两个传统的美国盟友为它们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立场站台,被特朗普视为绝对优先议程的中东格局将进一步复杂化,美能否转守为攻并重新聚拢沙特等曾经的铁杆儿盟友的心将增添新的变数。
俄罗斯媒体对这次由普京亲自策划甚至除了自己的摄像摄影师外连记者都不带的旋风式访问报以激情回应,普京显然用一种另类的方式为自己的竞选活动营造了宏大的开篇宣传。尽管这一次,普京依然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因此,中东外交突破的国内目标可能更多在于提高选民的参与意愿,避免过低投票率给第四个总统任期的正当性带来的任何伤害。
不过,俄罗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明年有望再次当选总统的普京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挑战,以及相对其他大国除了军事实力以外的其他综合国力指标都出现日益不利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否长期维持现有的战略优势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或许,俄罗斯前安全会议秘书、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有关俄美长期看都属于国际体系转型的利益受损者并因此同属维持现状国家的断言在未来会成为俄美关系再出发的思想起点,中东事务可能不会是个例外。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