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款马拉松奖牌也是操碎心,他们把百年西泠印社都请来了

陈国强
2017-12-07 16:32
来源:澎湃新闻

杭州马拉松奖牌。

上个周末,又是20余场马拉松和越野赛扑面而来。

大多数马拉松赛事经过短暂的喧嚣后,其实并没有给跑者留下什么。若干年后,可能让跑者回忆起来的,也许只有一块块奖牌和零散的照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赛事组委会在提供良好的赛时服务外,还可以在奖牌设计等方面,多些文化色彩和特色创意。

这方面,不少赛事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今年的杭马过去了一个月,完赛奖牌“杭马印”一直被跑者津津乐道,这其中就有西泠印社的智慧。

笔者从组委会专门了解“杭马印”来历:其起源是2017年杭马响应“回归原有方形奖牌+带西湖士十景”的传统。

经过2015年扇形和2016年30周年造型的发展,纯粹的青铜色方形显然已经不能让组委会和跑者满意了。

但如果这个方形是一枚能代表中国和杭州传统文化的印章,那就超出原有简单体育奖牌的阈值了。

结果很震撼,“杭马印”经过有着113年历史的西泠印社设计,让较为常见的方形奖牌体现了厚重的历史之感文化之蕴。加上印章拓的效果、汉印的中空、雷峰夕照和乾隆御书、吴莹的篆刻和王冬龄的题字后,“杭马印”出炉了。

“杭马印”的匠心,其实是杭马“文化自信”的表现。

说到奖牌,香港马拉松的完赛奖牌2010年开始才有,并且只有全马项目在关门前完赛才有,其它项目均不发放完赛奖牌,这一定意义上“控制”了完赛奖牌数量,提升了完赛奖牌的纪念意义。

其实香港马拉松更有意思的是生肖纪念牌。结合比赛当年的生肖制作,生肖牌无论报什么项目都有,只要选手报名并且赛前领物就发。选手如果收集完一套,至少得12年,如果某一年缺席,得等12年。

这个生肖牌设计其实也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也是黏合跑者的有效方式。

香港马拉松完赛奖牌。

再说香港的另一项百公里越野赛事,小金人(16小时完赛)、小银人(20小时完赛)、小铜人(30小时完赛)的完赛奖杯也是跑圈身份象征,让许多跑者心心念念。

此外,国内2016年苏州环金鸡湖马拉松的琵琶状奖牌、哈尔滨马拉松赛圣·索菲亚大教堂顶部形状的完赛奖牌都别具特色。

哈尔滨马拉松奖牌。

当然,一些起点和终点的设置,甚至赛道路线,都可以体现城市风采和赛事品质。

如今年西安马拉松的终点拱门设计,不是传统的方形拱门,而是采取了宫殿型设计。选手在终点拍照留念,拱门和远处的宫殿契合,特别有艺术性、历史感和纪念意义。

西安马拉松特色奖牌。

苏州环金鸡湖马拉松的琵琶状奖牌。

西安马拉松还推出了专用纪念封、个性化邮票;横店马拉松路线则穿越几个“朝代”景区;绍兴马拉松结合古城及53座桥的路线设计都令人眼前一亮。

风物长宜放眼量。总之,在马拉松赛事扎堆密集的今天,赛事组委会必须要学会结合举办地的地域文化、城市特色,并在奖牌、拱门、路线等方面多一些文化创意。

这样才会给选手多一份记忆和惊喜,反过来也提升了赛事的口碑和品质。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