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工匠丨李旭春:与设备“较真”的实干精兵

2022-07-03 23:00
山东

  参与重大技改项目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荣获“威海市科学技术奖”和“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这份亮眼的履历,属于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工李旭春。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以研发成果助力公司问鼎冠军制造的“创新家”,李旭春12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对生产线上的设备、产品进行持续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创新,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2000万元。

  “电锤夹头主体工艺要求卡盘跳动是两丝,这是关键点,每天早上首件必须进行检验。”在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李旭春正在和同事们论证着电锤夹具生产线的实验方案。二十分钟的“讨论会”下来,李旭春留给大家的最大印象,就是“较真”。

  仅以测量工件的跳动为例,李旭春会用到同轴仪或者三坐标(测量仪)、投影仪等多种仪器进行测量。只有当数据达到统一时,他才认可这个数据是准确的。

  这样的“较真”,贯穿在李旭春工作的方方面面。“我的工作就是生产计划安排和设备技术改进。”说起自己的工作内容,李旭春简单地概括着。但实际上,李旭春负责的生产线上有170多台设备,涉及到28个流程、35项工艺,绝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最开始,这些产品的精度、加工效率无法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时一度遭遇瓶颈。为助力公司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也为了在岗位上创造个人价值,李旭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钳工、机加工等专业知识,“较真”地尝试了数十种方案,才最终提出了齿圈车加工的改进方式。这项改进不仅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门槛,还缩短了新工人的培训周期,提高了产品装配后的灵活性,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0余万元。

  “改造以前一个刀具能加工100件,改造完一个刀具能加工3000件,将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0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提高50%以上。”面对自己的“作品”,李旭春自豪地介绍着。而这,仅仅只是李旭春“较真”之路上的一个缩影。

  ——提出新的热处理夹爪工艺。在原有夹爪热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夹爪料去应力的步骤,大幅减少夹爪热处理变形,使夹头组装后精度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60余万元。

  ——电磨用夹头的改进。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使加工的主体跳动保证≤0.03mm,同时缩小了外套与主体之间的配合间隙,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0余万元。

  ——角式钻夹头研究。通过细心研究,将钻夹头后面的螺纹连接改进为直柄连接,与手电钻一体安装,满足了夹头在垂直90°转向的工作环境要求,该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余万元。

  最近,李旭春又把目光瞄向了专业电锤夹头系列产品,要带着团队在国际上与各大竞争厂家“掰腕子”。“这个电锤夹头项目是给德国供货的,是公司以前没有过的项目,这一款的年用量是几十万只,从一个点能拓展到一整个面,创造的效益是非常大的。”对于未来,李旭春信心满满。

  荣获“威海工匠”荣誉称号,让李旭春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未来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给更多人,带动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正 曲黎悦/文 资料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