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设计互联首展与英国V&A馆藏展:设计当能回应社会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17-11-30 09:05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12月2日,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在深圳蛇口开幕。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设计的综合文化机构,设计互联(Design Society)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合作,并邀请普利茨克奖获得者、建筑大师槇文彦(Fumihiko Maki)进行建筑设计,从馆藏、建筑、展览、活动等不同方面让人感受设计。

开幕在即,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采访了设计互联馆长奥雷·伯曼(Ole Bouman)与项目总监赵蓉,在他们看来,设计当能回应社会的重要议题,这也正是设计的力量所在。

设计互联是致力于呈现多元公共项目的新型文化综合平台,旨在激发设计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打造一个专注设计的公共空间。项目由普利兹克建筑奖项得主槇文彦率槇综合计画事务所(Maki & Associates)担纲建筑设计,建筑内包括文化展馆、剧院、多功能厅、餐饮、商业等不同功能,建筑主体面向山、海、城,具有开阔的视野。奥雷·伯曼表示,这样的建筑将承载设计创新的全过程。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外景,©设计互联
在很多人看来,“设计”可能意味着独特性,或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获得的物品,而设计互联则希望让人们看到,设计切合日常生活,能够引发大众共鸣。设计互联的两大首展“数字之维”与“设计的价值”都是基于这一点而诞生。主展馆的“数字之维”探讨当前的数字化浪潮如何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社会。V&A展馆的开幕展“设计的价值”则通过近300件精选自V&A永久馆藏、从公元900年到当代、来自31个国家的作品,探讨不同的价值观如何驱动设计发展,以及如何评估设计的价值。展览的叙事框架将由七个主题组成,代表了历史上设计所承载的广泛价值:效能、成本、问题解决、材料创新、身份、传达与奇观。

澎湃新闻:设计互联未来在永久藏品和短期展品上有怎样的选择和考虑?

奥雷•伯曼:正如我们把自己称为“设计互联”而非“设计博物馆”那样,收集藏品并非我们首要考虑的事。最重要的是,通过展览、活动、驻地、出版物、线上活动等等来形成一个相应的场所,从而为那些创意领域带来灵感。总的来说,设计互联是一个真正的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为与V&A合作感到自豪,在设计互联旗下V&A展馆的这些馆藏将成为V&A展馆展示的核心。今后,合作与创新将让我们逐渐建立在已知的现存藏馆中脱颖而出的藏品制度。

赵蓉:馆藏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立馆藏能够促使一个机构不断思考和确立自身的定位和态度,也能让机构和观众及城市建立起更持续和稳定的联系。六年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到底应该创立一个怎么样的机构。我们通过调研、访问,接触国内设计行业、城市社区等不同年龄的人群,了解人们对设计的理解和期待。因为我们本身在创建的过程中没有原始的馆藏,所以在考虑展览和收藏问题的时候,在展览和活动主题上可以有更自由的空间,也有更多样化的方法和可能性来积累藏品。在展览和活动上,我们强调我们自主策划的展览需要回应社会的重要议题,例如我们首个展览“数字之维”,探讨在科技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认识到其对社会文化和生活情境带来的变化。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与英国V&A博物馆合作,这一合作能够为设计互联带来什么?

奥雷•伯曼:经过三年的紧密合作,向公众开放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能够向未来的访客展示来自V&A的设计藏品以及其历史使命的痕迹,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设计的力量与价值,这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而让我们更自豪的是,这一切完全是植根于深圳的语境下而呈现的。我们回顾这一重要合作,它为设计互联及V&A带来了新鲜的想法、全新的知识、延伸的体系及具体场所的特定叙事。我们希望这一合作能够促进设计互联提升创意产业,并帮助中国公众去学习、欣赏并享受设计。

赵蓉:英国V&A博物馆是一座有165年历史的世界著名艺术、设计和表演艺术博物馆,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她从一开始创建,就把文化放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中进行考量,把创意和设计与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肩负提升设计理解、开展设计教育的使命。这与设计互联创立方招商蛇口作为中国领先的城市及园区运营服务商,通过孵育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城市生长的愿景不谋而合。与V&A的合作,除了带给我们国际博物馆百年积累的操作标准和运营经验,也帮助我们聚集和培养了一支年轻、专业化的团队。更重要的是,通过和V&A的紧密合作,提供给我们一个理解和研究中国设计行业、产业发展的另类视角,丰富了设计互联的研究、展览和活动的内涵。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将“数字之维”与“设计的价值”作为设计互联的首展?

奥雷•伯曼:这两个展览揭示了我们的初衷,即通过具有目的性、话题性、探索性的展览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展览具备多个特色:研究、公众互动、历史认知、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蕴含于形式与思想中的巨大美感。

《数字之维》展览作品,多重穿梭,作者珍妮·萨宾是建筑设计师,其作品探索建筑与科学的交汇点©珍妮·萨宾

澎湃新闻:“数字化”在如今的设计领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奥雷•伯曼: 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条件,没有数字化,设计变得寸步难行。有竞争力的设计师需要依靠设计软件。生产商将他们的生产链转向数字化制造。因此设计的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更重要的也许在于,我们的文化与生活正如何越来越多地向数字化领域转移。我们正在改变自己与物体、与价值、与彼此建立联系的方式……所有这些新的联系都应该伴有好的设计,更不用说我们与数字化本身的关系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交互设计都将为设计师带来灵感。

《数字之维》展览作品,幸运草,©Lasvit
赵蓉:在全球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断改变并塑造着我们的社会文化。我们的开幕展“数字之维”,希望通过呈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驱动下所产生的新文化现象与生活情景,探讨数字科技对设计和相关创新领域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当前设计行业发展面临无限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认识当下设计发展情境,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创意实践、产业制造、社会行为与文化变化提供线索和方法。
整体认识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并非易事,正如我们每天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查阅信息,数字技术早已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之维”展览在显示数字技术改变设计方法与美学、产品属性及行业生态的同时,着重关注设计行业的参与主体正从原有设计师群体拓展至全民参与。

《设计的价值》展品,Fairphone,2013,手机的特别设计让使用者可以自己维修,©Fairphone

澎湃新闻: “设计的价值”展上将通过近300件选自V&A馆藏的作品探索“价值”和“设计”之间的关系,这一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奥雷•伯曼:“设计的价值”由V&A的首席策展人柯鹿鸣(Brendan Cormier)进行策展。柯鹿鸣并不是从出色的藏品中挑选出“最好的”,而是以“深圳”这一灵感作为策展的驱动力,对V&A的馆藏进行重新演绎,并提供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来引人发问,从而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潜力。选择的首要标准是汇集那个能够证明设计价值的代表性设计作品。

赵蓉:我们与V&A合作,希望能够以馆藏为中国观众呈现出一个兼具设计知识普及和公共教育的展览。V&A有大量珍贵馆藏,如何进行挑选、如何让这个展览与中国情境有关联,让中国观众有共鸣,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题。“设计的价值”不但来自于策展团队对V&A馆藏的理解,也基于大家对中国设计行业现状的观察。用一个有限的展览讲述国际现代设计的历史是一个挑战。展览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价值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来看待设计的发展历史,追溯设计发生的初衷。

《设计的价值》展品,ET66计算器,1987,©博朗

澎湃新闻: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亮点在哪里?设计互联与承载它的建筑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奥雷•伯曼:在某种程度上,建筑从各个方面“协同”了设计互联。我们不止渴望对设计进行展示与讨论,还希望对它进行培养、测试、孵化与证明。这个建筑不仅有展馆、剧院,还有工作坊、零售店、餐厅等等,所有这一切能够承载创新的全过程。从楼层的平面图上就能感受到整个项目的丰富性。而在建筑构思上,它已经超越了“容纳”的功能,提供了宏大的思考隐喻。设计互联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平台。

赵蓉: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不但具有专业展览展示的博物馆功能,还是一个城市生活空间。槇事务所很好地呈现了一个高度开放的建筑,建筑与城市、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有很好的联系,自然光以不同的角度进入室内空间,在室内也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不同的外部的景观,这是我最喜欢这个建筑的一点。建筑的内部,有很多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间,互相连通,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将为设计互联的各种活动增添趣味性与互动性,而只有通过各类的活动,才使这座建筑具有活力。

海上文化艺术中心航拍图,©设计互联

澎湃新闻:如今中国的设计在整个国际设计中具有怎样的位置?

奥雷•伯曼:中国设计也许还没有完全达到推动整个国际设计发展的地位。对很多人而言设计依然是一种少数人的媒介,往往只有当你付得起的时候,你才会关注它。但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看到全球都在面对的挑战后,设计就成为了一种思考巧妙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止是受过训练的设计师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发现能够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文化、艺术上的机遇相结合,他就会意识到设计的力量。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大多数的人每天都在追求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样将社会议题与设计结合的思维就变得非常重要。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