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变 || “普安红”品牌培育提升的新时代故事

2022-06-29 12:20
河北

原创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茶变

——“普安红”品牌培育提升的新时代故事

文/李娅梅

一杯“普安红”,满城飘茶香。

夏至后的普安,起伏的茶山连绵苍翠,整座小城氤氲在茶香里。茶源街道细寨村的罗雷,正在自己的茶园里锄草,为夏秋茶采摘做好准备。

“县里邀请了有名的茶叶专家来上课,说种茶不能养懒庄稼,‘普安红’这块招牌可不能砸咯。”他说。

普安县江西坡茶文化旅游园区一角

“福娘红茶”变为“普安红”

“十年前,我们的茶叶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并没有真正的姓名,大家称为‘福娘红茶’或者普安茶叶。”做茶40多年的普安老茶人黄生良说,“普安红”成为全国知名红茶,要从2015年说起。

这一年的5月12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与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普安县调研时,对普安红茶大加赞赏,说想不到贵州还有这么好的红茶,并更名为“普安红”。至此,一个区域性的红茶品牌诞生了。

“我们境内保存完好的古茶树就有两万多株,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野生四球古茶树居群,这是最珍稀的资源优势。”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介绍,每逢三四月,古茶芽苗抽苔,鲜嫩饱满,大清早就会看到茶农们背上竹篓,架起长梯,登高采茶,各地茶青收购商络绎不绝。在黄生良的茶叶加工厂,一条条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不断输送新鲜采摘的茶叶,几名工人忙碌地进行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普安红”的幽香飘满了整个生产车间。

一名之变天下知,四球古茶树翻身变成了普安县的金名片。

采摘古茶

在更名当年的首届“中国贵州普安红古茶文化节”品茗项目推介活动上,“普安红”古树茶最高卖至10万元一公斤。凭借“普安红”金字招牌,2016年,普安县四球茶、普安红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可以喝的活化石”成为了普安红的新标签。同时,囊括的“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红——中华文化名茶”“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4块国字招牌也熠熠生辉。在公安部定点帮扶下,“普安红”走进北京,2017年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销售专区,成为在首都展示“普安红”的第一个窗口。5年时间,现在“普安红”专卖店、专柜已发展至185家,仅北京市就有6家。

“普安红生长环境干净无污染,采摘时间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香味独有,内含物多,锌硒元素丰富。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今年6月,在普安县茶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接过“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的聘书,“普安红要走茶产业科技之路”成为了高质量发展茶产业的目标。

采茶忙

茶叶子变为“金叶子”

“没有公安部的帮扶政策,我们都不知道古树茶叶子这么值钱。我们现在就负责把茶种好,其他的事情政府都帮我们想好了。”高棉乡的何金权是第一批吃到政策帮扶红利的本地茶农,靠着公安部捐赠的10亩近30000株茶苗,现在就盼着8月份赶紧和茶企签订茶青包收协议。

当年种下的感恩茶“白叶一号”和万亩茶园里的小茶苗已经变成了小茶树,普安县副县长潘晓阳说,县里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全方位提升种植技术,打造生态园区,提高茶叶品质。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近300名茶农到省外龙头茶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销售技术,培养骨干力量。

在茶源街道纳茶社区,刚从武夷山学习回来的冉桂琴正在向当地的茶农宣传新技术,从茶艺培训到茶叶种植,尤其是茶园的科学化管理中的套种技术,对于他们这些传统茶农来说,受益匪浅。

制茶

和冉桂琴一道,今年53岁的罗雷也走出了深山,在武夷山受到很大启发,“种茶30年了,这茶叶鲜叶采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采茶的时候,首先要把顶端的茶叶采掉,不采掉的话,下面的侧芽营养供应不上,要通过大拇指和食指把芽折断,不要用手指甲去掐,要不然过一两个小时颜色就会变暗,对茶叶品质有影响……”学成归来变成了老师,罗雷说:“一到采茶季,我的茶园每天都要请十几名工人,养好土、采好茶,加上公安部的万亩茶园补助,今年的茶青收入可以增加到20万以上。”

近几年,普安县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提升普安红茶质量、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仅坚持源头管控,用好生物、物理绿色防控技术养好土壤,还引入正山堂、普夷堂等多家茶企,坚持科技赋能,加大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芯动能”,提升生态红茶等农产品的附加值。

今年8月,普安四球古茶科技产业园即将启动运行,这是普夷堂在普安县投入的第一个茶产业链项目,以5G物联云工厂为载体,构建“云上普安红-普安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据普夷堂负责人于明来介绍,科技园的投入运行,将建成以“普安红”为代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生态集群”,为升级打造引领普安县茶工业、茶工艺、茶文旅、茶康养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全面提升普安县茶产业发展效率。同时,对品质达标的茶青,企业将于市场基准价格之上进行保底收购,有效调动茶农管护积极性,让茶农通过种茶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筑巢才能引来金凤凰,普安红这片金叶子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像普夷堂这样的综合茶企纷至沓来,一幅高质量发展的茶乡新图景正在徐徐绘就。

江西坡茶山

种茶变为说茶事

“一天天,秋风吹过山野,吹落茶籽一地,其中之一颗,竟然衍变成1980年出土的四球茶籽化石……”朗朗读书声从普安县九峰街道龙溪石砚小学的教室里传出,何广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把茶起源、茶发展编辑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探寻世界茶源地——普安》一书成为普安县地方特色课程。“依托独有的茶文化积淀,将‘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茶艺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学茶艺、做茶操、诵茶诗、学制茶等,推进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从小培育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龙溪石砚小学校长介绍。

在茶神谷的联盟村,凭着“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名声在外,茶农们嗅到了商机,搞起了茶旅一日游。每逢周末,阳光胜好,满目苍翠的茶山是游客去往的好地方,在茶园里体验采茶、炒茶、制茶全过程。而在青山镇普白林场,溪涧潺潺、野花飘香,参天的千年古茶树茶芽次第绽放,林下游走一圈,用土陶罐煮上一罐陈年古树红茶,香飘四溢,让人瞬间忘记疲乏。每每这时,林场负责人张宪虎都会向客人们说起世世代代守茶人的故事,说古茶树是茶文化的‘根’,希望大家能好好保护古茶树,让茶客从中品尝到时光之滋味,历史之厚重。

“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这首古老的茶树之歌在1700多米海拔的普安县传唱至今,千百年来,普安当地群众与茶为伴,以制茶、卖茶、喝茶为养生之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普安县充分发挥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作用,深挖普安四球古树茶树“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茶文化,培育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开展茶园观光旅游、采茶制茶技能大赛、茶文化展示等活动,从种茶、采茶、制茶到茶艺,不断擦亮“中华茶文化之乡”这张名片。

盘山公路蜿蜒九曲,四面环山青翠扑面,层层叠叠竹海山林,云雾缭绕垄垄茶田的普安小城,正在向世界讲述着独有因茶而变的新时代故事。

(图片均由普安县茶办提供)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舒鹏倩 姚廷婷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茶变 || “普安红”品牌培育提升的新时代故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