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文化强州战略”专题协商会委员(专家)发言摘登

2022-06-26 21:03
云南

6月24日,州政协召开“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文化强州战略”专题协商座谈会,5位委员(专家)从不同角度、领域发言献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查找我州文化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郑桂红委员:建议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纳入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建议明确西双版纳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题。建议从“西双版纳多民族共同体文化”或“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等角度,提炼我们所申报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主题。

(二)建议明确西双版纳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编制的规划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和专项保护区分区规划、文化生态核建设控制规划、文化生态核和非遗保护基础设施详细规划设计、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

(三)建议确保西双版纳文化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命力,提高其保护传承的原动力。

(四)建议进一步强化西双版纳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专家和学者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入商家、新媒体等参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是推动这项工作的重点抓手和切入点,需要强力的领导推动和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郑桂红:州社科联副主席、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兼)

于志升代表九三学社西双版纳基层委员的发言: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水平,必须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馆、博物馆、传习所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二)引入社会力量要合法合规。既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资金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依法加强有效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资本的结合,区别于其它产业,这其中既有文化情怀,又有经济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相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数活动交给社会力量承办,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并发挥更大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非遗产业园区、非遗产品展示和销售区,形成非遗集市、非遗一条街,以较低的成本吸引企业和商家进驻,增强集群效应,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展示平台。

于志升:九三学社西双版纳基层委员会成员、州委党校教师

常丽梅委员:多措并举 切实提高非遗保护水平

(一)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挖掘力度不够。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种类繁多,散落在各村各寨,很多民族文化亟待挖掘整理。二是开发利用不足。已申报成功的大多数非遗项目仍处于传承保护阶段,很多非遗项目尚未走出村寨。三是整体性保护困难。文化资源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不足,非遗与其他民族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二)建议:一是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加强抢救保护、强化队伍建设;二是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经济发展。发挥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通过现代信息传播与流通渠道,开展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三是构建整体性保护,保障非遗持续发展,打造非遗特色旅游项目,统筹推进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常丽梅: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成人员、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段其儒(特邀专家):加强我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非遗传习所建设

(一)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和创建工作方面来说,建议科学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增加对非遗保护中心的场馆建设。目前全省已有8个州(市)挂牌成立有独立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只有落实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强州战略的重要保障。

(二)目前,全省有6个州县市成立了独立的美术馆,西双版纳州美术馆加挂在州文化馆。西双版纳历来是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美术写生创作的目的地,地区美术禀赋丰厚,艺术名家、全国八大美院的师生云集。美术馆作为艺术博物馆,是公众共享人类文化成果的精神殿堂。西双版纳美术馆建设不仅能成为城市地标,更能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为“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建议先成立独立的美术馆机构,并将西双版纳美术馆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段其儒:州文化馆原馆长、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特邀专家

玉班坎委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设置、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

(一)健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制定和完善惠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一批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建设文化项目,给予愿意回乡工作的和有一定造诣的专业稀缺文艺人才特殊引进政策,大力组织发展一批热心公益且有一定艺术工作经验的退休人员成为乡村文艺志愿者,对具有贡献突出的,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补助。

(二)强化非遗品牌开发保护意识,着力抓好宣传推介。将文化渗透到旅游要素的各个环节,重视和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合作意识、设计能力、营销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造就既有传承能力,更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复合型非遗传承创新人,引导非遗传承人制作文创产品,商务、投促、文旅部门整合资源,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推介平台,如,重点规划设计推出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不同类别的专题非遗传承研学旅游线路,在每个县市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触,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抓好非遗产品转化应用。开展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组织,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借力自媒体、电商发展机遇,搭建非遗传承人与西双版纳当地名人、网红进行合作,将西双版纳州非遗文创产品进行统一发布并在各大自媒体平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助力非遗文创产品获得激励和传承。

玉班坎: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成人员、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原标题:《“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文化强州战略”专题协商会委员(专家)发言摘登》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